郭俊汝 范成博
(大連財經學院 遼寧大連 116622)
體驗式教學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郭俊汝 范成博
(大連財經學院 遼寧大連 116622)
體驗式教學實現了從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向以學生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在分析體驗式教學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應用情況的基礎上,研究指出了體驗式教學的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
體驗式教學;獨立學院;心理健康
體驗式教學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用親身的經歷去感知、理解、感悟、驗證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模式[1]。體驗式學習理論基礎非常廣泛,涉及到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觀、情知教學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模式、大衛·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循環模式、杜威的經驗自然主義、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羅杰斯人本主義教學思想、戴爾的經驗之塔等[2]。體驗式教學的特點在于強調:強調身體力行、體驗是不可替代的經歷和感受、尊重個性差異、寓教于樂[3]。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利用視聽材料、個案分析、情境創設、心理劇、頭腦風暴等方式,創設一種恰當的情境,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分工協作參與其中,以自主獨特的方式認識、思考、體驗和感悟周圍世界,然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共同交流、分享體驗、提升認識,從而獲得新知識、技能,引發個體的認知和行為改變,激發內在價值和生命活力。獨立學院在辦學模式、人才培養目標、管理形式到學生的構成,獨立學院都有著與公辦高校不同的特點。由于獨立學院的特殊性,這使對其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比其他普通大學生更為重要[4]。獨立學院的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興趣愛好廣泛,組織和活動能力強,但是他們在學習上也表現出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主動性缺乏看,自控能力差等特點,他們尤其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表現出倦怠。相反,對于具有一定靈活性、實踐性和參與性的學習內容,他們則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參與意識[5]。基于體驗式教學的優勢和獨立學院的特點,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是有必要的。具體來說,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應用是指:基于心理學的知識背景,以體驗式教學的理論為指導,營造適當的教學氛圍,設計相關的主題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參與、體驗并相互分享,引導學生審視、思考自己的情感和認知,領悟積極和正確的心理行為模式,使心智得到改善與提升,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和行為上的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的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6]。有部分研究者[7][8][9]對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進行過相關的理論探討,但體驗式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如何設計、運用,以及有效性如何,尚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鑒于此,本研究以大連財經學院為例,以教育實驗的方式,探討如何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之中,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1.體驗式教學情境設計
研究2012年大連財經學院基礎部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為例,詳細介紹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具體實施方法。大連財經學院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為全院大學生的選修課。在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方案時,參考了2008年2011年的調研結果反映出的問題[10][11],設計了如表1所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七大體驗式教學情境,具體包括:了解自我、人際交往、自我完善和挫折應對、職業規劃,學習興趣和策略、戀愛心理、生命教育等內容,每次2課時。

表1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整體框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基于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應采取“引入—設計情境—體驗—分享-內化”五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心理知識。
第一階段:引入。此階段為的目的是做好理論鋪墊,使學生通過教師的理論介紹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
第二階段: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教師在基本理論背景之下有意識地選擇、設計、構建適合于教學目的、內容的,給學生帶來產生多種深度學習體驗的環境。
第三階段:進行體驗。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被激發,以團隊活動的方式,對創設的各類心理問題情境進行體驗,并提出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案,然后用行為演示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四階段:分享和點評體驗感受。在每一項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觀察活動結果和活動感受,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引導或提示活動過程中有價值的信息,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最后由學生總結歸納體驗過程中的學習成果。
第五階段:體驗內化應用。教師對本次體驗教學的整體活動進行總結,并結合第一階段的要點,再次點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并指引學生將這些體驗應用在學習、生活中。
1.被試
為了區分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結果的差別,開學之初,我們采取隨機整群取樣的方法,從8個心理健康模塊課選修班中,隨機抽取了兩個班,作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58人控制組60人,每組男女生比例大致相等,專業分布均勻。
由于該故障車沒有低壓燃油壓力傳感器,筆者只好連接汽油表測量燃油系統低壓壓力,發動機怠速時低壓壓力不足2bar(1bar=105Pa),發動機轉速為2 000r/min時,低壓壓力不足2.5bar,由于該故障車采用缸內直噴系統,正常情況下低壓壓力為6bar。為了驗證是不是燃油壓力偏低而導致的發動機抖動,筆者接上了清洗油路的吊瓶,并將氣壓調整到6bar,此時發動機仍然抖動,這說明油壓低不是導致發動機抖動的根本原因。
2.測評工具
(1)采用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研究對象進行教學實驗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測試。《SCL—90》共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每個因子評分為五級(從0~4),0=從無,1=輕度,2=中度,3=相當重,4=嚴重,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得分越高則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則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
(2)自編教學效果滿意自評表。包括兩個項目,用于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及課程對其的幫助情況。
3.程序
在學期正式開課前,先采用《SCL—90》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集體前測。之后實驗組以班為單位開展體驗式教學,圍繞“了解自我、人際交往、自我完善和挫折應對、職業規劃,學習興趣和策略、戀愛心理、生命教育”等7個專題進行體驗式教學,每次2課時;控制組也以班級為單位,主題相同,授課教師也相同,但以心理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課程結束后再用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對兩個組的學生進行后測,并采用自編的教學測評表對教學效果進行測評。
4.數據處理與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與分析。
1.實驗組與控制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結果
實驗前后實驗組、控制組在《SCL—90》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差異比較如下,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控制組《SCL—90》各因子得分實驗前后組間差異檢驗
由數據可知,在分組教學前,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心理健康測評數據的各個因子分上面沒有顯著差異,在分組教學后,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各個因子分上均有所下降,且表現出顯著的組間差異(P<0.05),其中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精神病性4個因子達到極其顯著水平(P<0.01)。這說明實施體驗式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看,能有效地較少軀體化癥狀和改善人際關系,減少抑郁、焦慮和其他消極心境的產生。
2.學生對教學效果和課程幫助效果反饋情況分析
課程結束后,通過對學生對課程效果的反饋進行分析,結果見表3和表4。

表3 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學效果反饋

表4 實驗組與控制組對課程幫助性的評價
從上述數據可知,在教學效果的反饋上,絕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體驗式教學的評價較高(滿意以上的人數比占73.7%),而控制組大部分學生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評價處于中下水(不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人數比占69.7%)。從學生反饋的課程對他們的幫助程度上看,絕大部分實驗組成員認為課程自己是有幫助的(滿意以上水平的人數比占85.9%),而控制組的大部分學生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幫助性的評價在中或偏下水平(比較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的人數比占66.1%),因此可知,實施體驗式教學的課程的有效性要高于傳統教學。
經過教學實踐可知,體驗式教學方法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確實能夠有效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結經驗,在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和推廣必須要考慮到如下因素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1.通過系統地參與式教學培訓,切實提高師資水平是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推廣體驗式教學的前提。體驗式教學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教學目標,不僅要求授課教師有扎實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功底,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在教學中善于啟發和總結,既能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對教學環境和進度的進行有效的控制。
2.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特點是體驗式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準則。所謂的以學生為本,不僅是是在課堂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意味著在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和特點。例如在設置教學情境之前,要通過測評,訪談等調研手段了解獨立學院學生真正需要解決和感興趣的問題設置教學目標[11],并根據學生所處環境的情況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情境;在體驗式教學的小組活動中,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8],例如專業匹配、性別和個性特征的組合,以便有效地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
3.靈活恰當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加強對教學情境和教學進度進行有效地掌控是體驗式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教學情境創設之后,教師要根據情境特點以及課堂師生、學生之間互動的情況靈活地選用、調整恰當地教學方法;另外,由于體驗式教學具有生成性,加之獨立學院的學生非常靈活等特點,在教學進程中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教師要密切關注情境的變化和學生的反應,根據教學的目的和進度靈活適應情況變化。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課程中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擴大推廣。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排斥和否定課堂教學常規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而是強調各種教學原則和方法的優勢互補,使它們統一于現實的教學過程之中。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也面臨設計難度大,時間限制強,準備和實施過程繁瑣等問題,這對于教師的工作要求遠遠超于傳統教學,如何在有限的人力、時間等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有效地將傳統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的模式整合優化,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1]張蓉.體驗式教學模式淺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6).
[2]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3]楊通宇.論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4]周選萍,張毅.獨立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健康教育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2006(6).
[5]陳莎.體驗式教學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1(7).
[6]尹軍.體驗式教學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研究與應用[J].今日湖北,2013(2).
[7]高飛.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體驗式教學[J].云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8]銀星嚴.高校心理課體驗式教學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35).
[9]魏建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10]郭俊汝,肖云強.財經類獨立學院大學生壓力事件與應對方式調查報告[J].現代經濟信息,2008(06).
[11]郭俊汝.獨立學院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2011,(9)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of Independent College
Guo Jun-ru, Fan Cheng-bo
(Dali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622, China)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has achieved a shift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to the students’experience based teaching. By analyzing the case of a independent college, the researchers expoun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and proposes relevant improving suggestions.
experiential teaching; independent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G44
A
1000-9795(2014)03-0290-03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13
郭俊汝(1980-),女,遼寧大連人,副教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研究。
范成博(1985-),男,遼寧大連人,研究實習員,從事課程論和教學論方向的研究。
研究為2012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體現獨立學院人文社科類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特點的教學手段改革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