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梁士紅 鐘江靜
跟隨模具行業結構調整步伐,依據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要求,聽取企業單位對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專業知識、技能培養、素質教育的建議,剖析目前模具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索使學院與企業達到互利共贏的特色教育人才知識結構,為學院構建一個科學、完善、具有高職特色的模具專業教學體系指明方向。
隨著模具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和已應用領域對模具提出的新要求,勞動力市場出現了模具應用型人才的嚴重缺乏,特別是以家電、汽車生產為重點、零部件配套為支撐、新產品研發為基礎的產業體系,大部分零部件是由模具生產而成,模具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模具人才需求數量將會大幅增長。通過對百余家長三角區域模具企業的調研,高職模具專業畢業生的崗位主要有模具設計員、模具制造操作員、模具設備維護員、品質管理員、生產管理員、車間技術支持、市場營銷、售后服務和班組長。其中,模具制造操作員工是企業需求的主要對象,操作設備類型包括: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電火花機床、線切割機床、數控壓力機、注塑機等。企業人員建議在教學中需要加強實訓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是模具設計員崗位,高職高專模具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一般從事的是模具圖的繪制,需要較好的機械制圖和AutoCAD應用基礎,能夠使用先進繪圖軟件工具,如pro/e、UG、SolidWorks等,另外,模具產品檢測人員需要模具專業學生具有一定的測量知識,學會使用簡單檢測工具的能力,如游標卡尺、千分尺、內徑表、三坐標測量儀等的使用方法。模具設備維修與維護、車間生產技術等崗位不僅需要機械基礎知識還需要一定的液壓與氣動知識。這些人才崗位需求信息,不僅為我們指出了人才培養方向,還對模具專業課程體系的調整提供了信息。這就要求高職模具專業課程必須及時的推陳出新,體現就業導向,以適應現代企業對專業人才要求的新變化。
隨著模具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企業對模具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大部分的調研企業認為目前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知識滿足不了模具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這與他們在校學習的專業課程有非常大的聯系,大部分的企業專家提出,專業基礎課中的機械制圖、AutoCAD、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及鉗工技術是模具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大部分學生在CAD繪圖和鉗工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遠遠達不到企業的需求,應該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上給予足夠重視,增加課時加強訓練。模具專業英語、測量技術、模具設計、模具制造工藝學、模具材料與熱處理等是模具專業必須掌握的核心課程。目前,很多企業的圖紙是由英文標注和注釋,設備操作人員應以讀懂英文圖紙為前提,同時,企業設備與技術比較先進,還應掌握企業常用的設計與制造軟件(如Pro-E、UG、MASTERCAM等)。通過校企合作的途徑來實現與實際應用的接軌,可采用工學結合、車間現場上課、頂崗實習等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這種方式培養出的人才將更具針對性、實用性,更受企業歡迎。
此外,學校還應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與他們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
在模具制造企業中,傳統的機加工設備有普通車床、銑床、鉆床、鉗工等,這些設備的操作是職業院校技能培訓的重點,但由于高職院校的部分畢業生缺少吃苦耐勞精神,企業比較傾向于招聘工作態度較穩定的中職人才。由于現代模具加工具有精度高、制造周期短、型面復雜和加工產品硬度高等特點,現階段模具制造行業中數控加工中心、數控慢走絲線切割、數控坐標磨床、數控電火花成形機等精密數控設備被廣泛使用,這就對操作人員有更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職高專應屆畢業生不能勝任,需要企業對畢業生進行較長時間的專門培訓,企業傾向于招聘具有工作經驗的人才。
在使用模具生產產品的企業中,沖壓機、注塑機、壓鑄機是較常用的生產設備,企業需要員工具備設備操作、設備維修與維護、模具安裝和調試等操作技能,但由于模具設備價格昂貴,投入大、回收慢,大部分院校采用模擬實驗的方式進行設備工作原理、模具拆裝的培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另外,現在模具企業正在廣泛使用的雙色注射機、數控沖孔機、熱流道澆鑄設備等的操作,高職模具專業的專業課涉及較少,這部分人才需要依靠企業的自身培訓。調研中還發現,有些企業急需特有設備的操作人員,市場上很難招聘。
根據以上信息分析,為滿足企業人才技能需求,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在培養模具專業人才車、銑、磨、鉗工技術、加工中心等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鼓勵畢業生從基層做起,擴大就業范圍。對于先進制造技術及操作設備,采取校企合作,例如頂崗實習、訂單班、工讀輪換制、企業工程師兼職教學、教師下企業培訓等措施,針對企業需求實施專門培訓,學生畢業后即可適應企業崗位,為企業創造效益,使學院與企業達到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將畢業生應具備的素質分為轉變就業觀念、職業道德意識、團隊意識、溝通能力、行為規范訓練和基本素養教育六個部分,圖1所示圖形顯示了企業對于畢業人才的各項素質的要求。可以看出,企業認為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急需調整,大部分學生自我定位要求高,不能勝任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殊不知,一線的經歷恰恰是走向更高平臺的基石,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自身的職業前景。所以,調整好心態,從基層做起,“先就業再擇業”,應該作為大學畢業生當下明智的選擇。

圖1 人才素質需求
職業道德意識對個人發展、部門發展和企業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職業道德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效益”,畢業生必須在學校就開始學習職業道德課程,強化職業道德意識。具有較好的團隊意識和較強的溝通能力,有利于加強企業成員之間的合作力度,在工作中能優勢互補,協同合作完成任務,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和諧快速發展。同時,團隊是由個體組成的,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需要有良好的基本素養和行為規范,親密團結、協同工作,才能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團隊。
通過以上分析,畢業生的素質結構對企業的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時設置人才素質考核項目,因此,學校在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提高的同時,也需要加強素質教育的培養。
綜合考慮企業對模具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建議,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現狀及趨勢,將模具專業人才知識需求分為兩大模塊:職業文化素養模塊和專業技術能力模塊。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高職高專院校模具專業人才知識結構
在人才知識結構的指導下,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校企合作,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達到:專業技能的掌握與綜合素質培養的融合;理論知識體系與實踐技能操作的融合;傳統加工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的融合;職業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融合,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企業培養大批在模具行業科技含量較高的一線勞動者和中初級設計人才。
畢業生能否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關鍵在于學校培養機制是否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畢業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是高職教育的核心,以就業為導向,通過企業調研,與時俱進,在課程改革中不斷推陳出新,探索出具有區域特色的高職高專院校模具專業人才知識結構,從而為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了依據,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2]楊冬生.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J].職教論壇,2006.2.
[3]顏偉.基于模具發展現狀的高職模具專業建設的思考[J].現代制造工程,2011.10.
[4]狄慶華.職業院校模具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0.7.
[5]雷日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新模式下模具專業建設研究[J].廣西輕工業,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