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琳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3)
符號學在產品中的設計思想
倪曉琳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3)
符號學在產品的造型設計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符號的選擇有時往往決定著產品的主題色彩。本文從有關符號學的概述,符號學在產品造型中的應用分析以及案例分析這三部分來闡述了符號學在產品中的設計思想。
符號;符號學;產品造型;設計
符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人類信息傳播的代碼,譬如字母、號碼、語言、動作等。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用符號來代表某個對象或概念,如地圖上常用“+”來表示該處是醫院,用紅色的“☆”表示黨、政機關所在地等,諸如此類的符號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除此之外,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領域對符號也有所不同的認識,例如,古羅馬的基督教思想家奧古斯丁說:“符號是一種東西,它使我們想到在這個東西加諸感覺的印象之外的某種東西。”而文藝符號學的創始人卡西爾的解釋是:“所有在某種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為知覺所揭示出意義的一切現象都是符號,尤其在當知覺作為某些事物的再現或作為意義的體現,并對意義做出揭示之時,更是如此。”
符號的分類也有很多種,按照感覺方式而分可分為聽覺符號和視覺符號,也可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而對于工業設計而言,符號首先表現為一種有機體能夠感受到的非實在刺激或刺激物,如點、線、面、體等形態要素。在產品設計中的符號理論,并不是要研究產品作為符號本身,而是指產品語意指向度,即產品造型與使用者的關系及其可能性。
符號學是交流的一種理論方法,它的目的是建立廣泛可應用的交流規則。對此,產品符號學提出了新的設計思想,分別從人對產品的視覺感受和操作產品的行為方式兩方面來分析。
(一)對產品的視覺感受——形狀、顏色、結構、材料、位置
要使產品適應人的視覺理解和操作過程,比如:在口語交流中,人們通過詞語的含義來理解對方;在視覺交流中,人們是通過表情和眼神的視覺語義象征來理解對方。而在使用產品時,要能夠讓人們通過產品部件的形狀、顏色、質感來理解其設計,例如視覺經驗認為:圓的東西可以轉動,紅色往往表示危險等等。設計者應當把這些有象征含義的符號用在機器、工具、產品設計中,使得用戶一看就明白它的功能和操作方式,而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重新學習陌生的操作方法。以電子產品為例:把產品符號學的思想用于電子產品設計,要從人的視覺交流層面出發,使每一種產品都會“說話”,它通過結構、形狀、顏色、材料、位置來象征自己的含義,“講述”自己的操作目的和準確操作方法。也就是說,要通過設計使產品的操作方法不言自明,不再需要附加說明書解釋它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要實現這些,設計師應當采用人們已經熟悉的形狀、顏色、材料、位置等來進行組合操作,并使它的操作過程符合人的行動特點。
(二)操作產品的行為方式——通過操作的詞匯進行語意轉換
針對微電子產品出現的新特點來改變傳統設計觀念。傳統設計的主流思想是“外形符合功能”,并在三維幾何空間里設計幾何形狀,也就意味著產品造型設計就是幾何形狀設計。然而,傳統的幾何形狀概念無法描述這些產品的功能特性、含義和操作,設計師所積累的大量形狀知識庫在此就起不到作用,所以傳統的功能主義設計思想無法適應微電子產品的設計。從符號學角度來分析:首先要明白產品的操作過程以及產品的功能;其次,要在觀察操作者使用產品時大腦里所反映出的詞匯。也就是說設計這些新的微電子產品,應當從人與產品的詞語交流行為出發,以符號學作為設計基礎。最后要進行語義轉換,根據這些動作設定電子產品的功能,把這些詞語轉變成微電子產品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按鍵使收音機通電,通過旋鈕或按鍵來調整收音機的頻率等。
(三)產品符號學的語意表達
在運用產品符號學設計產品時,還應當使產品表達出一些語意特點:一是應當符合人的感官對形狀含義的經驗,就是指人們在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從它的形狀來考慮其功能或動作的含義;二是應當提供方向含義,即物體之間的相互位置,上下前后層面布局的含義。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產品的各個面以及每個面會有什么樣的作用;三是要表達出狀態的含義,即要把產品內部的各種狀態能夠讓用戶感知。例如,用什么表示“靜止”、“斷電”、“正常運行”等;四是電子產品往往具有“比較判斷”的功能,產品語意表達必須使用戶能夠理解其含義。例如,如何表示“大”、“小”,如何表示“高”、“低”等;五是必須給用戶提示操作。在對一些電子產品,例如洗衣機、電熨斗等進行操作時,用戶往往會考慮一個問題:如果操作順序錯了,會不會把產品搞壞?因此,設計必須提供各種操作過程。
產品符號學的產生對產品設計來說是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它提出了工業設計不應當以機器功能為出發點,而應該以人的操作行為為出發點。使用戶通過外形理解電子產品的功能,讓產品自己“說話”,告訴用戶各種功能以及該如何操作。總之,了解和分析符號學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是我們做好設計的出發點。
[1]張凌浩.產品的語意.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李樂山.產品符號學的設計思想.裝飾,2002(4).
[3]盧景同.形式語言及設計符號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3.
[4]皮永生.產品語意設計.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
[5]張憲榮.設計符號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J524
A
1005-5312(2014)05-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