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晶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淺談低碳化設計與生態倫理觀
夏晶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頻繁的自然災害,物種的加速滅絕、全球變暖等帶來的災害,讓人類重新思考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本文從設計倫理學與生態倫理學的的交叉研究為切入點,分析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一些如何實現低碳化設計的可行之道。
設計倫理學;低碳化設計;生態倫理觀
2007年9 月,胡錦濤總書記在APEC會議上提出,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措施與行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同年12月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哥本哈根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發表了題為《凝聚共識,加強合作,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的重要講話。
頻繁的臺風、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種加速滅絕,這些都是全球變暖帶來的災難,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世界能源專家、經濟專家包括戰略專家都在研究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石油時代之后,能源走向何處?我認為,人類能源發展走了一條“從高碳到低碳,希望走向無碳”的道路。從低效走向高效,從不清潔走向清潔,從分散到集中。
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工業化階段,以工業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社會依賴于廉價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在如今以“綠色”為主旋律的科技時代,以高效、潔凈,低碳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已經逐步向我們走來。
中國目前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應呼喚建立綠色、環保、時尚的低碳生活方式,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呵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比如:
(1)節能燈。一只11W節能燈的照明效果,頂得上60W的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都比普通燈泡節電80%。如果全國使用12億支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
(2)一次性木筷。一次性木筷子的廣泛使用消耗了大量的林業資源。
(3)節能門窗。整個建筑的能量損失中,約50%是在門窗上的能量損失。
(4)多乘公交車出行。車越多,路越堵。多乘坐公交車、地鐵出行,不但能避開擁堵,而且節能效果相當明顯。
生態倫理學主張用道德來約束人對自然存在物的行為,把權利主體和道德共同體的范圍從人類擴展到動物、再從動物擴展到植物和所有生命共同體,進而擴展至整個生態系統。
低碳化設計是基于生態環境與人類和諧發展的設計方式,核心在于通過設計行為協調和干預人與環境的關系。低碳經濟,遵循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就是要轉變傳統的工業設計思想,將局部設計方法統一為一個整體,全方位、全過程和全產業的變革,以達到整體最優。
(1)低碳化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A.資源最優利用原則。選用資源時必須考慮其再生能力和跨時段配置問題,盡可能用可再生資源;最大限度的周期利用;最大限度的可拆卸性和可回收再利用性;
B.能源消耗最小原則。力求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循環中能耗最少并盡量使用清潔能源;
C.零污染原則。設計時充分考慮如何消除污染源。從根本上防止污染。
D.技術先進原則。為使設計體現綠色的特定效果,就必須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并加以應用,以獲得最優的經濟生態效益。
(2)實現低碳化工業設計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可以從產品的開發、制造、流通、使用以及回收5個環節解決低碳化設計的問題。
A.產品開發階段。這是產品生命周期的源頭,從源頭控制資源環境要素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B.制造階段。這是生態環境問題的頻發期。因此,應在制造階段即采取減少環境污染的措施。
C.流通階段。主要是減少所使用的包裝、捆綁材料,并減少運送過程中因能源的消費帶來的二氧化碳或是氮氧化物的產生等。
D.使用階段。產品工作時的高效率、對能源和資源的盡量低的消耗都是必要的,產品維護時對資源的消耗也是關系到碳排放的。
E.回收階段。為了減少產品廢棄階段的環境負荷,在原料和產品開發時就需要對廢棄時的環境負荷進行評估。
人類與環境之間如何才能和諧共生,這是整個設計行業、理論界以及教育界都應該深入考慮這個問題。本文從當今社會的眾多社會及經濟現象出發,用生態倫理學的哲學視角解讀當代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并期望能通過設計活動對系統進行影響,為降低碳排放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1]趙曜.當代中國社會思潮透視[J].中國教育報,2002.4第三版.
J524
A
1005-5312(2014)05-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