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鋒
所謂因材施教,是一種古而有之的教育方法。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中民以上,可以語上也;中民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指出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施以不同的教育。從因材施教的提出到現在已有兩千多年,它能有如此強的生命力,就在于這個方法是根據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長、性格、原有基礎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教育。那么如何抓好因材施教呢?我認為,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好好“因材”,恰當“施教”,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掌握學生特點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
了解、研究并掌握學生的特點是教育好學生的重要前提。現代班級教學中,受教育的對象增加了許多,在一個四五十人的大班里,好中差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策略實施受到了很大制約,一刀切顯然不行。為此,我們應該深入到學生中去,運用細致的觀察、訪談、測量、書面材料分析和個案研究等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優點、缺點、類型特點與個別特點,并以發展的觀點來研究學生的情況,摸索學生發展的規律和問題的成因。同時可以改變按學科分設教研組的單一方式,可以增設年級組和備課組,平時的教研活動以年級組和備課組為主,以便同一年級各任課教師加深了解,共同研究學生情況,增強教育合力。此外,可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橋梁作用,定期召集任課教師會議,讓各任課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特點。
二、創造興趣小組,發展學生興趣愛好
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是因材施教,實現素質教育的載體。在教育過程中,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開設舞蹈、書法、美術、科技等興趣小組,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動手動腦,擴大視野,培養能力,發展個性,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健康地發展。
在創建興趣小組時,學校首先應堅持貫徹教育方針,確定學生在文學、藝術、科學、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工作目標。在確定好目標后按系統落實到每一位責任者(輔導老師)身上,將特長生工作的目標與責任統一起來。其次,要充實師資隊伍,充分利用社會各界的積極因素,聘任有專長的人士來校兼職教學,促進特長生專業素質的提高。第三,學校要籌措充足資金以滿足教學、訓練和競賽的需求,并不斷改善教學和訓練設施,提高特長生的素質水平。
三、建立成長記錄檔案,加強家校溝通
“成長記錄檔案”是由學生和教師系統地組織相關資料,以監控學生身心健康、知識、技能和道德的發展,并檢驗學生的努力、進步和成熟的過程,對很多正式測驗的結果作出相應的記錄和因材施教的方案。
學生成長記錄檔案應包括以下具體內容: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信息。學生基本信息包括學生姓名、出生年月、所在班級、家庭住址、家長姓名、聯系電話、興趣(愛好)及特長、任課教師、記錄盒編號(由班主任老師按一定規律統一編號)等。每學年開學初,在班主任指導下由學生本人填寫,并讓學生了解學校、老師、家長對他們的期望。
第二部分:成長足跡。這一部分旨在反映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及收獲等,使他們從中獲得喜悅與自信,并在自我反思中不斷進步,同時幫助教師及家長了解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以尋求最佳教育途徑。
四、評價體系多元化,轉變應試教育觀念
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應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
評價體系的建立,首先要注意它的全面性,必須從“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素質、個性品質”等方面來設計評價方案,完善評價內容。其次,保證評價過程的民主性。在評價過程中,應該包含同學互評、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評價者與其對象應共同構建和全面參與評價過程。第三,評價結果要延伸。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評價結果逐項細讀,對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質發展狀況、發展水平、發展差異(優缺點),找到繼續發展的方向,提出改進的措施,從而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的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主動發展。
五、組織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1.以素質教育為基礎,開展多種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
學校首先應注意發掘并利用現有的各種德育資源,作為學生參觀、考察、訓練的實踐基地。其次、注意發揮校友及社會力量的支持,爭取共建單位提供勞動、服務實踐基地。第三,可就近尋找德育教育資源如敬老院等,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2.更新教育理念,大膽嘗試素質化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積極嘗試素質化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灌、輸、統、包等弊端,開拓教學研究的新領域,實行優教工程。
六、開展校園評比活動,激發學生積極性
學生的本質是向上的,他們需要典型,特別是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典型。開展校園評比活動,人人參與、層層推選,從班內實際出發,推選各式各樣的典型,以典型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評比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推進了學校的評價制度改革,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鼓勵學生發展特長。發揮榜樣示范、教育作用。在全校學生中創設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勇于爭先的進取精神,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
社會正飛速地進步,祖國的建設需要大量全面發展而有突出特長的人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因材施教,發掘學生的資質潛力,為他們打開與祖國共同騰飛的大門。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具體分析,好好“因材”,因勢利導,恰當“施教”,因材施教才能成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手中開啟學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安海教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