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嵐芳
【摘 要】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建立學生學習活動合作小組是我國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標的理念。本文主要介紹本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設計和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嘗試過程、所積累的經驗體會。
【關鍵詞】合作學習;英語課堂教學
一、實踐的理論依據
英語學習是一個合作互動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學生獨立工作時具有的實際能力,另一個是在和別人一道工作時,在有旁人協助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比實際能力高一級的程度。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隨時獲得老師和同學的協助,不斷地把今天的“近似程度”,變成明天的“實際能力”。
二、教學組織策略
第一,要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且確定4個角色:組織者、記錄員、計時員、記者。
有效的學生分組活動是精心設計的、有準備的教學活動,而不是教師在課堂中隨心所欲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充分備課。這樣,學生的分組活動才能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教學任務,獲得較好的效果。
第二,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小組成員的能力、原有成績、性格智力差異等因素,而且每隔一段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重新分組。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或按問題、興趣臨時組合。
三、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類型
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課堂中每項活動都應圍繞教學內容目標而設計。本人在認真學習和研究有關“合作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總結了高中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幾種類型:
1.問答法。“問答法”是通過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進行的課堂交際活動,不僅局限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是社會交際活動在課堂上的再現,包括人們在獲取信息時的大部分活動。活動本身要圍繞某個題目展開。例如,在高一進校后的第一堂課中組織一次以初次見面相互介紹為主的活動。由于問答法涉及很多人們社交時的初級活動,運用的語言知識比較簡單,基本上是處于短語和句子水平上,因此問答法比較適合于開展課堂交際活動的初期,或者是剛進校的學生。
2.討論與決策法。“討論與決策法”是讓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做出決策,然后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各自陳述自己的決策,并進行討論,最后向全班宣布討論的結果。組織這類活動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就其語言知識范圍而言,屬于句子和篇章水平上的。同時學生還應具有協作精神。
3.故事和場景法。“故事與場景法”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一定的要求共同編寫故事,或根據現有故事情節進行表演(role play)。這類活動要求有較高的語言水平,適合于高年級學生,就語言知識而言屬于篇章以上水平。
這三種活動所運用的語言知識,涉及的交際行動基本上是從易到難的發展過程,在組織教學時可以有選擇地加以采用,依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安排課堂交際活動。
四、運用多種評價形式,促進合作學習
如果一個老師只確定了合作學習的目標,劃分了合作小組讓學生進行了合作學習,而沒有及時做出評價,那很可能使學生對合作學習喪失興趣,不再有積極性。因而科學地對合作學習的評價也是極其重要的。
首先,在評價內容上,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所表現的情感態度,能力和語言表達等進行全面的評價。老師要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的錯誤,讓他們知道誰都會犯錯誤,怕犯錯誤就不會有成功。及時的過程評價會讓學生更加自信,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
其次,除過程評價外,我在教學中還應用了小組互評,自我評價的方法,讓學生試著給別人以鼓勵,給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點、不足,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樣,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評價中來,從而有效確保每個學生加入到合作學習中。
五、反思
通過親身教學實踐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有時遠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濫作”的低效現象:
1.課堂出現冷場現象,學生合作不主動
在開展小組活動的課堂上,學生有時鴉雀無聲,出現“冷清”場面。有時許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用英語參與討論,小組成員要么自己埋頭單干,要么若無其事地做與之無關的事。小組合作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使合作流于形式。
2.分組活動時間有限,學生合作不充分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有時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和討論時間。一旦個別小組展示了活動成果,教師就匆忙結束任務,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會使問題的討論僅停留在表層理解,許多學生只好被動地接納別人的觀點而無法闡述自己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對合作學習容易失去興趣。
3.角色分工不到位
各人擔當的角色比較固定,代表發言的往往是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忽視了表達能力較差學生的鍛煉機會。
六、體會
合作學習是一種正在探討和嘗試的教學模式,它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需要。它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的理念。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適應變化,從而推進英語課程的改革,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