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娟,孫玉梅,陳再蓉
(1.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2.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北京 100000)
隨著整體護理和社區護理的全面展開,護士的健康評估知識與技能日益重要,健康評估技術在培養高職護理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然而劉曉芳等[1]的調查顯示,89.34%的護理人員認同健康評估能力是臨床護士的重要技能,只有70.67%的護理人員曾參加過健康評估講座,但都未經過在校學習或正規的培訓。袁碧等[2]使用Mi ni-CEX對213名新疆護理自考本科畢業生的健康評估能力進行分析和評估,結果發現,臨床應變能力不合格率高達78.90%,解釋說明操作目的、范圍及必要時進行簡單記錄不合格率超過55.00%,心臟評估、心電圖及相關理論知識的提問不合格率超過65.00%。這些新疆護理人員中的佼佼者護理評估能力尚且如此,可見阿克蘇地區護理人員的健康評估能力亟待加強。為了滿足少數民族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依托我院進行自治區示范院校建設,根據護理工作任務和少數民族區域特點,將傳統的健康評估課程改革為健康評估技術,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教學手段與方法、課程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建設。
以阿克蘇地區各級醫療機構院長、護理部主任、護士長、技術專家為主要調研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電話訪談,并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召開護理崗位職業能力研討會,和阿克蘇5家“二甲”醫院的臨床護理專家共同討論調研結果,確定了阿克蘇地區護士的主要工作崗位群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和社區護理,明確了各崗位護士進行護理評估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能力本位課程開發模式制訂新的課程標準,以護理程序為基礎編排學習項目。按照護理評估和護理查房的工作過程,確定“評估基礎、常見癥狀評估、身體評估、心理與社會評估、輔助檢查評估、護理病歷的書寫”六大工作任務,培養學生的6種職業能力,即“六會一提”——會問、會辨、會查、會做、會教、會寫,提出護理診斷,為進一步學習臨床專業課程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對護理評估能力進行調研和分析,以五大崗位群真實工作場景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刪減、整合和序化,使教學內容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復合,從局部到整體,符合少數民族地區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認知和記憶規律。
將健康評估的概念、方法,資料的來源及分類,溝通交流的技巧,護理問診等基礎知識重新組合為評估基礎。護理診斷、常見癥狀評估、異常心電圖等內容在多門課程中均有涉及,不僅浪費教學資源和學時,不利于教師拓展思路,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記憶,而且不能體現知識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因而刪去。增加護理問診以及心理社會評估的理論與實訓課內容,突出人文、心理、社會科學等知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彰顯護理特色,遵循“整體護理”理念。參考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以適度、夠用為原則,適當刪減身體評估的授課學時,并改變原來先理論后實踐的授課順序,將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臨床護理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在操作中滲透理論。
根據入院護理工作流程,將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組合為輔助檢查評估,讓學生明確臨床護士的任務。為了減少護理差錯及護患糾紛,提高護理質量,授課內容應側重于護理相關知識的滲透,講解各種標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項,讓學生明確采集合格標本對檢驗結果的重要性,結果偏差不僅影響臨床診斷,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復,甚至會貽誤病情。但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欠缺上述內容,如血液標本的采集與抗凝,血液試管的分類及適用檢驗項目等,不能合理地體現出與專業相對應的課程目標,上述內容在授課時都應予以補充[3]。
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遵循“臨床護理實用為主,理論夠用為度”的原則,遵循認知規律,簡化影像學檢查和內鏡檢查的相關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講述檢查的目的及檢查前后的護理。
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護理崗位職責和實際工作任務為依托,緊扣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根據學生特點、學院實際條件、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同時將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本課程在第二學期開設,此時學生既沒有學習臨床專業課,又沒有到臨床見習和實習,因而很難理解常見癥狀和陽性體征。面容、步態、呼吸音、雜音等在教學中難以通過語言解釋清楚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講解邊看真實的圖片或錄像,既能生動形象地演示教學內容,又能讓學生記憶深刻。少數民族學生能歌善舞,播放視頻和錄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但如果時間把握不好,容易造成視覺疲勞、思維紊亂,結合傳統板書等教學手段,能克服上述弊端,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提高學習效果。這種以多媒體技術為媒介,融合了直觀情景教學法和講解法的教學方法,使教學空間直接延伸到臨床第一線,實現了與臨床零距離對接,并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了更多、針對性更強的教學資料[4]。
在開始講課時,精選典型臨床案例引出具體的學習內容,按照教學目標,提出要求解決的問題。通過這種模式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思考,通過小組討論→發言→質疑→反質疑→教師補充總結,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出理論內涵,將知識與問題有機結合,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利用綜合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刻苦、努力,但是由于漢語水平有限,學習方法不科學,學完后面忘前面,欠缺學以致用的能力,導致課堂授課效果雖好,但遠期效果差,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較低。為了實現理論學習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結合,鞏固所學知識,我們編寫了習題集,并利用其進行課堂測驗和階段測驗,既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自主學習以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師進行隨機提問,不僅能增加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還能動態觀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在完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后進行歸納總結,例如在學習完癥狀評估和身體評估后,提問肺氣腫、氣胸患者的臨床表現,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并借助語言、動作、實物、圖片等啟發引導學生,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集中化。這種教學法不僅使學生鞏固了原有知識,還引出新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把一個漢族班和一個民族班合并為一個教學班,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有5~6人,民漢學生一對一結對子,每小組設組長一人,根據授課教師安排進行各項教學活動。開展情景模擬實踐教學活動,模擬患者、患者家屬、護士等,不但能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提高了技能水平,更有助于不同民族的學生互相學習語言,了解風俗習慣、生活飲食禁忌等,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這種以“民漢結對子”為基礎的小組學習,有利于增進不同民族間學生的感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身體評估中采取理實一體化的職業教育模式,按護理程序的評估—計劃—實施—評價4個步驟來組織教學,通過理論教學—錄像教學—教師示教—模擬人教學—學生互相體檢—反示教—總結,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從深度和廣度上層次遞進,增強實踐性。達到“三一致”,即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一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護理評估、語言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專科護理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5]。
基于臨床實際工作過程的考核將傳統的注重知識性的考核轉變為注重職業能力的考核,考試形式打破傳統單一的理論考核,轉變為模擬臨床實際工作過程的技能考核。以健康評估能力作為核心,重點考核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實行多元綜合考核評價方式,參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形式進行理論考核,根據操作考核標準進行臨床實踐操作考核。為避免評價的片面性,結合教師、學生、小組3個方面進行評價,并結合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評價[6]。學生最后的考核成績由期末理論考核(50%)、技能考核(30%)、學習過程評價(20%)構成。
健康評估技術作為一門橋梁課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因此還要深入研究其對臨床專業課程的影響,不斷優化完善本課程,為民族地區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1]劉曉芳,胡艷寧,龍秀紅,等.護理人員健康評估教育現狀及需求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9,24(23):11-13.
[2]袁碧,卡麗畢努爾·力提甫,姜袁.新疆護理自考本科畢業生健康評估能力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2,19(8):16-19.
[3]皇甫赟,趙洋.健康評估課程建設探討[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3(4):486-488.
[4]車軍玲.健康評估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0):103.
[5]蔡小紅,聞彩芬,濮麗萍.高職護理專業健康評估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1):2899-2900.
[6]潘淑慧.健康評估考核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