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平,史良俊,譙時文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途徑探討
薛建平,史良俊,譙時文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通過對我院護理專業“雙師素質”教師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的主要途徑。
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途徑
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已離不開高職教育培養出的應用性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教學是以職業崗位要求為主導、以應用技術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產學研相結合為途徑,學生既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強化操作技能訓練。作為高職教育教學實施者和高職教育特色體現者的高職教師,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及教學方法等教學能力上與普通高校教師有很大差別,尤其是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水平。“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是保障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是保證高職教育質量、教育特色的現實要求。
當前高職教育的發展已經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轉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素質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關鍵,培養和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雙師素質”是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一方面,國家的政策文件對“雙師素質”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規定:師資隊伍評估時,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50%為“合格”,達70%以上為“優秀”。另一方面,高職教育發展的實踐需求也對“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提出了要求。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廣泛開展,對教師專業技能、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必須注重實踐,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的雙重素質,才能適應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1]。
2004年,《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規定,“雙師素質”教師是指具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1)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專業資格或專業技能考評員資格);(2)近5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效益良好;(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這是教育部門為“雙師素質”教師的認定制定的行政標準,拓展了“雙師素質”認定標準的內涵,即不是簡單地根據是否具有雙證書、是否具備雙重專業技術職稱來確定,而是制定了具體的可操作的標準,有了可量化的指標,突出強調了“雙師素質”教師專業實踐和應用性研究的技能[2],為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認定確立了權威標準。為適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強調“雙師素質”教師知識的廣度,需要構建跨專業、跨學科的知識結構,能將知識、技能融會貫通,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同時還要及時了解專業技術發展的新知識、新動向、新工藝,了解各新興學科、新型崗位的發展趨勢和就業信息,以增強教學和就業指導工作的預見性[3]。我院結合這個表述和對“雙師素質”教師的要求制定了認定標準。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培養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為了擴大人才培養規模,不斷以各種途徑引進教師以彌補師資力量薄弱的不足。現以我院護理專業教師構成為例,分析“雙師素質”教師現狀及成因。
(1)大多數教師是直接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而來,被稱為“門到門”教師。這些從學校一畢業直接到高職院校任教的教師,進校前參加實踐鍛煉的經歷很少甚至沒有,進校后由于高職院校教學科研項目少等原因,實踐鍛煉的機會更少,導致他們缺少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經歷,實踐經驗相對匱乏。
(2)引進的“雙師素質”教師,由于工作轉型難以維持與原企業的聯系,專業素質退化,甚至有名無實。高職院校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采取“準本科”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傳授、輕視技能培養,注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使師資隊伍建設走入誤區。高職院校在建設中也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引進教師時過于注重理論水平,忽略實踐技能水平;提升師資力量時重視理論的深度,輕視實踐的廣度;課程體系建設強調理論課程建設,忽視實踐課程建設等。這均導致師資隊伍建設偏離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3)為了引進適應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培養特色的“雙師素質”教師,學院既要不斷拓寬教師的引進渠道,又不能盲目引進。從企業轉崗的教師雖然實踐經驗豐富、技能水平高,但他們沒有教學經驗,缺少對高職教學的了解。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與高超的技能水平只有通過進一步的高職教育培訓才能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同時“錄用即上崗”的做法也會導致教師整體素質下降。
鑒于以上情況,我院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本的原則,加強對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和“雙師素質”的培養,不斷拓寬其高職教育科學研究視野,豐富與完善高職教師成長理論研究,促進我院師資隊伍建設。經過5年多的努力,我院護理專業67名中級職稱以上的專業課教師(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1名)全部成為“雙師素質”教師,體現出我院“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水平的提高。
3.1 強化高職教育素質培養
(1)經常開展校內外經驗交流活動。高職院校的經驗交流活動是培養“雙師素質”教師的有效途徑。通過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可加強院校之間、校校之間以及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教師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以及教學科研能力都得到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師的“雙師素質”。經驗交流活動通常有校內交流和校外交流兩種方式。校內交流主要以同行交流為主要形式。由于專業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參差不齊,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可以揚長避短,共同提高。校外交流主要有校校交流和院校交流兩種形式。通常采取參觀學習、專業研討等方式使同類院校的護理專業教師相互切磋,探討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問題,共同提升綜合素質。學校和醫院的交流主要以每學期召開專業建設委員會會議為主,會員通常由護理專業教師與醫院護理管理人員組成。通過定期召開專業建設委員會會議,使教師能夠準確把握臨床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養方向。
(2)定期進行高職教育理論培訓。為了滿足學院規模擴大對師資力量的需求,不斷從臨床引進護理專業教師。由于這部分教師執教能力和高職教育相關理論都十分欠缺,我院通過邀請教育專家定期對他們進行教育理論培訓,使其更為準確地了解高職教師的職業特點、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及工作技能,為“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3.2 重視護理實踐技能培養
(1)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醫院進行鍛煉。有計劃地選送專業教師到國內外臨床一線進行專項實踐訓練,使其掌握新的護理知識,了解新的護理技術,熟悉新的護理程序,理解新的護理管理方法,提高護理操作能力和護理技術應用能力;同時彌補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的不足,達到掌握護理專業領域現狀和發展趨勢,把握護理崗位知識結構的目的。
(2)定期進行實踐技能培訓。我院對不同類型的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使素質參差不齊的師資隊伍得到全面發展。部分專業教師具有扎實的教學功底,但缺乏實踐經驗,對他們應加強實踐技能培養。例如,通過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國家或行業組織的等級鑒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最終通過理論考試、實踐考核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針對理論水平基本滿足高職教育的“夠用”標準,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可通過個別指導,使他們快速掌握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同時,讓他們參加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從事實踐教學工作[4]。
(3)對“門對門”教師進行崗前培訓。這些教師雖然理論水平基本滿足高職教育教學的需要,但是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和實踐教學能力。因此,需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讓其利用假期到臨床一線進行實踐鍛煉。
(4)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執業資格證書。為提升辦學質量,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加強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證書的融通,我院推行“雙證書制”,要求青年教師將課堂教學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考取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工作,又能勝任相關執業資格考試培訓與輔導工作,從而達到國家規定和認可的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標準。
(5)推行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機制。我院堅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要任務。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機制具有充分發揮學校、醫院、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育資源有機結合的優勢,能使我院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踐和科研活動,從而進一步提升專業素質。
3.3 實行有效的激勵機制[4]
“雙師素質”是專業教師的追求目標和發展方向,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保障。我院將“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納入學院發展的長遠規劃中,根據專業教師的經歷、學歷和教學水平等,制定符合高職教育需要的“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制度和培養計劃,建立相應的“雙師素質”教師評價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以精神激勵和競爭激勵等手段,鼓勵專業教師通過提高學歷、掛職鍛煉、考取執業資格證書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大大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3.4 為“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提供條件
我院是一所綜合性的地方高職院校,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列入“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基地”院校,2007年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我院開設文科、理科和工科所屬專業22個,全日制在校生10 000余人,現有專任教師47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7人,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62人,“雙師素質”教師160人,外聘企業教師100多人,并常年聘有多名外籍教師任教。我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把社會與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和評價作為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立足樂山、面向全國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已建有省級精品課程6門,中央財政支持的校內實訓基地2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301醫院)、廣州珠江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附屬醫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北京華聯、深圳華為集團、富士康集團、LG電子惠州有限公司、樂山和邦、樂山菲尼克斯等省內外120余家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的人才培養與就業合作關系,為加強學生實踐教學、頂崗實習,教師培養等提供了保障。
近年來,我院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與建設舉措,先后制定了教授工程、碩博工程、“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工程和教學團隊建設、教師職業能力認證與測評、“教師下企業鍛煉”等一系列制度,為“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打下了良好基礎。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改革、重點專業與精品課程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成效顯著,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學院教師先后主持和完成省、市教改課題50余項。在高職教育改革中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需不斷進取、不斷提高,實現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1]楊公科,羅惠娜,伍宏捷.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職業技能的系統性分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05-109.
[2]趙惠琳,肖利才.論高職院校“雙師素質”師資隊伍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0(32):58-59.
[3]易蘭華.高職“雙師素質”教師的素質特征及管理激勵研究[J].成人教育,2009(2):26-27.
[4]欒向晶.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99-100.
G451.2
A
1671-1246(2014)01-0005-03
注:本文系全國第四屆“人衛社杯”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征文獲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