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銀鈺
(甘肅省經濟貿易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我國職業教育法律制度的現狀以及問題研究
賈銀鈺
(甘肅省經濟貿易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自1996年起實施,運行過程中暴露出法律條文過于籠統、法律責任不明確、法律監督不力等問題,亟待健全相應的法律制度。本文立足于職業教育法律制度發展狀況,剖析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通過不斷完善和具體化職業教育法規,提升職業教育法律地位,落實財政經費保障等措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職業教育;法律制度;完善措施
職業教育,也稱職業技術教育,其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起并稱中國四大教育。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包括崗前培訓、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對比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狀況,不難得出結論:一套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需要比較完善的法制體系來保障。為規范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活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輸送技術人才,我國第一部專門規定職業教育活動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1996年5月15日通過,于同年9月1日起實施。
為保障《職業教育法》順利實施,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中央多次召開全國職教工作會議,國務院和各部委相繼出臺多個文件和條例。1996年6月,勞動部出臺了《勞動部關于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的通知》;1998年,教委、經貿委和勞動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2002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4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7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5年11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隨后全國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相繼制定了實施《職業教育法》的法規或條例。自此,以《教育法》為基本法,以《職業教育法》為核心,以各部委政策性文件為支撐、地方性法規為基礎,初步形成了我國職業教育法制體系[1]。
《職業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有效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使我國職業教育逐步走上了依法辦學、依法管理、規范發展的道路。隨著社會經濟大環境的變革,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進退維谷的窘境。從政策導向來說,用人制度、學校就業分配制度的改革,給中等職業教育帶來壓力;從外部環境來說,傳統工業的改革以及新興工業的興起,對技術人才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給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挑戰。
2.1 《職業教育法》立法存在缺陷
2.1.1 法條規定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 《職業教育法》于1996年9月起實施,距今已有十余年。在實施之初,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調動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推動了職業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但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法律,《職業教育法》原則性條款過多,對于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多為指導性、引導性內容,缺乏執行力和可操作性。例如,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鼓勵通過多種渠道依法籌集發展職業教育的資金”,即為倡導性語句[2],具有宏觀上的指導性,卻缺乏一定的邏輯結構,導致實際適用較為困難。
2.1.2 法律責任有關規定不完備,導致《職業教育法》執行不力《職業教育法》中不少法律條文只有假定條件、行為模式而無法律后果,導致一些法律關系主體雖未履行義務卻不必承擔法律責任;一些法律條文對適用主體或者違法懲處主體的規定也不明確,導致責任主體之間互相推諉、互不負責,最終使規定的法律條文成為一紙空文。例如,《職業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克扣職業教育的經費?!边@條規定只有行為模式并沒有涉及法律后果,一旦法律主體觸犯此條,如何處理、誰來處理、處理程序均沒有法律規定,導致《職業教育法》無任何執行力。
2.1.3 法律監督機構執行不力,《職業教育法》缺乏有效的執行監督機制[3]《職業教育法》包括總則、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實施和職業教育保障條件4部分,缺乏對職業教育執法監督的專門規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教育法》的實施與效力。執法監督的主體不明確,導致對職業教育領域的違規操作缺乏權力機關、司法機關、黨政機關、人民群眾以及新聞媒體的有效監督。職業教育的監督主體主要是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這使得監督主體與被監督者重合,不符合現代法治精神,使職業教育監督體系面臨尷尬局面。
2.2 《職業教育法》普法力度不夠[4]
當今社會,“學歷高于技術”的傳統觀念仍然影響著社會上的大部分人,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較低,很多人認為職業教育是次等教育?!堵殬I教育法》雖然強調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沒有明確職業教育同高等教育的平等地位,導致很多家長寧愿花高額學費、贊助費讓子女去普通高中繼續學習也不愿意讓其進入職業學校。這與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做好職業教育宣傳工作有很大關系。職業教育發展得好壞、《職業教育法》能否起作用,與國家和政府部門以外的學校、企業、社團、其他組織,甚至個人的法律意識狀況息息相關。
2.3 職業教育經費不足,缺乏物質保障
充足的經費是發展職業教育的最基本條件?!堵殬I教育法》對職業教育的經費保障雖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但沒有經費投入的強制性標準,缺乏可操作性。職業教育財政現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2.3.1 職業教育經費短缺 我國的職業教育一直處在進退維谷的窘境,辦學條件差、生源緊張、骨干教師缺乏、畢業生就業難,這些現象歸根結底都是因為職業教育辦學經費緊張?!堵殬I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用于舉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財政性經費應當逐步增加?!边@一條雖然強調了要重視職業教育,加大財政撥款,可是我國各個省份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千差萬別,這一原則性規定顯然不能有效改變職業教育面臨的經費籌措困難問題。眾所周知,各地職業教育的教育成本均高于普通高中,但是職業教育的財政撥款卻遠遠不及普通高中,經費相對短缺已經成為阻礙職業教育發展的絆腳石。
2.3.2 職業教育經費得不到有效的管理與使用 由于缺乏宏觀調控,職業教育的管理與監督未能形成合力,主要責任和權力分屬地方,各級地方政府在對職業教育協調統籌時,不按預算劃撥教育經費,克扣、挪用現象十分普遍。職業教育經費在短缺的情況下得不到有效利用,直接影響了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以及整體優勢的發揮。
2.3.3 職業教育經費缺乏長效的保障機制 發展職業教育,地方財政撥款固然必不可少,但是企業未與職業教育產生良性互動,造成職業教育與社會脫節。同時由于輿論導向以及國家政策等原因,經濟界對技術應用型人才不夠重視,導致學生沒有去企業實習的機會。這種情況在2005年《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出臺之后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該決定第六條與第八條著重強調了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多渠道增加經費投入,建立職業教育學生資助制度,并首次以數字形式規定了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5]。
3.1 加強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完善立法
職業教育立法要立足于社會客觀情況和客觀需要,及時解決實際問題,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修正補充職業教育相關法律,加強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首先,要完善職業教育法律責任制度。我國《職業教育法》僅在第三十九條有關于法律責任的規定:“在職業教育活動中違反教育法規定的,應當依照教育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但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特點,教育法的法律責任不能完全適用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法》修訂時,必須考慮增加職業教育法律責任的專門規定,強調法律責任主體,增強《職業教育法》的強制性,推動職業教育的法治化。其次,要加強職業教育法律監督。在修訂《職業教育法》時,明確法律監督主體、監督途徑以及救濟方式。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監督,保證制定法律的程序公正、不與憲法及其上位法沖突,內容公開公正。明確對于違反《職業教育法》的行為的制裁措施,加強司法監督以及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等。
3.2 培養公民的職業教育法律意識,提高認識水平
首先,應在《職業教育法》中明確規定,職業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樣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其次,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應將發展職業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各種途徑廣泛開展關于職業教育的地位、作用,發展職業教育的目的、意義以及貫徹實施《職業教育法》的宣傳教育,重點培養公民的職業教育法律意識,使公民逐步消除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3.3 為職業教育經費的籌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
根據各個省份經濟發展速度以及財政狀況,職業教育所需經費可以由國家提供一定數量的補貼。為避免資金的浪費以及挪用現象,教育經費的分配下撥權應分別由教育、財政部門掌握,監督權由司法機關掌握,從而有效監督職業教育資金的使用情況。職業教育經費由地方政府負擔的部分,雖可以保證經費來源,但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收入、支出水平與結構不同,勢必造成職業教育經費在地區之間的較大差別。所以,教育經費來源以及比例需以法律條款形式明確規定。對于挪用職業教育經費的行為應該比照刑法明確法律責任。
加強同企業的合作,使學生、學校、企業之間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進而培養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熟練操作技能的通用型人才,同時,突出行業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從而保障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1]王暉.我國職業教育法修訂完善的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黃玉芬.論我國職業教育制度的完善[J].教育與職業,2011(8):19-20.
[3]陸秦.淺談我國職業教育立法的完善[D].蘇州:蘇州大學,2010.
[4]何海彬.談國外職業教育法制建設經驗的借鑒[J].教育與職業,2005(12):42-44.
[5]方芳.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財政和財政制度現狀及面臨的問題[J].職業教育研究,2007(1):9-12.
G71
A
1671-1246(2014)01-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