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熙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四川 成都 611741)
口腔修復工藝專業校企合作機制建設與探索
劉慶熙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四川 成都 611741)
從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和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等方面嘗試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為口腔修復工藝行業發展做貢獻。
口腔修復工藝專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是為了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企業校企合作是為了獲得提高競爭力所需要的人才,二者的結合點是學生,而學生在校企合作中提高了職業能力和就業預期,并通過參與頂崗實習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因此,構建校企合作的動力關鍵在于如何最大程度滿足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的利益追求,形成多贏的利益驅動機制。
校企雙方合作建設教學工廠。學校提供工廠所需場地以及部分模擬生產實訓設備;企業提供部分模擬生產實訓設備和義齒制作、生產的全部生產設備,建設義齒模擬生產線和生產車間。企業負責技術人員的管理與培訓,并配合學校專業教育提供生產性實訓的指導教師;學校負責對專任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學校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生產。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入學第一年就到教學工廠見習,了解口腔義齒制作中心的生產環境和工藝流程,從而對專業產生感性認識,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第二年,學生在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及基本技能培訓的同時,深入教學工廠,進行模擬生產培訓,逐步熟悉各類義齒的加工生產程序和制作工藝技術,在此基礎上,參加企業生產。第三年,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整個教學過程由學校具有生產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和企業有教學能力的高級技師共同參與完成。
(1)成立由學校和企業領導、財務管理人員、教學及生產管理人員組成的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建立由教學副校長、工學結合指導委員會主任、教務科長、督導辦主任、教學部主任、教研組組長、實習就業辦主任組成的教學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教學管理相關制度,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校內外教學、實習質量監控等。
(2)組建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專家和生產一線的高級技師共同參與的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工教結合指導委員會。
(3)校企雙方簽訂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協議書。學校遵循“基于教學工廠理念”人才培養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致力于校企合作辦學、提高就業質量,以互利雙贏為原則,以技能成才為目標,以推薦就業為關鍵,通過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培養學生,使其成為高技能人才。
3.1 實行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基于教學工廠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
讓學生從進校開始就定期進入企業學習,實現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將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制度、崗位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真正實現教學與崗位需求零距離。
3.1.1 第一學年 角色體驗與專業定位。每學期安排50個工學結合學時,學生到教學工廠進行觀摩和跟師學藝,熟悉制作中心環境,了解企業文化和口腔醫學技術人員在口腔修復工作中的作用,熟悉口腔修復的工作流程和職業崗位要求。工學結合教學前,學校及企業共同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企業制度、企業文化、基本工藝流程學習及學法指導等崗前培訓,校企雙方共同制訂工學結合教學計劃,制定帶教教師及學生分組見習流程方案,校企雙方教師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帶教及評價工作。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在總結及座談中談到工學結合不僅使他們加深了對專業的認識和熱愛,對各科目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有了感性認識,還有助于他們專業能力的提升和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且認識到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3.1.2 第二學年 課崗對接,崗位技能訓練。學生到教學工廠可利用所學義齒修復技術理論和基本技能參與口腔修復體的制作,熟悉義齒制作程序及工藝,跟企業教師學習口腔工藝新技術,了解新設備。開設固定義齒修復技術生產實訓及可摘義齒修復技術生產實訓兩門工學結合課程,每周各5學時,在教學工廠模擬生產線完成教學,由學校教師及企業教師共同完成。固定義齒修復技術生產實訓課第三學期要求學習烤瓷冠全流程,并制作完成1顆烤瓷牙;第四學期要求學習烤瓷固定橋全流程,并制作完成1個單位的烤瓷固定橋。可摘義齒修復技術生產實訓課第三學期要求學習鑄造支架可摘義齒修復全流程,并制作完成1副鑄造支架可摘義齒;第四學期要求學習全口義齒修復全流程,并制作完成1副全口義齒。根據《工學結合教學手冊》要求,每一流程由校企雙方及學生共同評價,企業教師對學生的作品質量評分,學生干部對學生學習態度、課堂紀律評分,學校教師根據學生作品完成過程中的操作情況、理論結合實際情況、作業情況及企業教師和學生干部評價結果評出成績。我校2011級學生已完成第三學期兩門生產實訓課程,學生作品用展示柜公開展示。學生認為在這種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中收獲很大。
3.1.3 第三學年 頂崗實習。參加義齒制作中心的專題講座和學校口腔修復工鑒定的專題培訓。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建立健全“雙證書”制度。
3.2 教學工廠進行人才儲備建設
實施“基于教學工廠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收獲很大,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由于上崗能力明顯提高,我校口腔修復工藝專業畢業生在行業內很受歡迎。我們對即將實習的2011級學生進行調查發現,行業內其他企業紛紛開始爭搶我校學生,特別是優秀學生,這給教學工廠帶來很大壓力,使其產生了“在為別人做嫁衣”的擔憂,致使校企合作的運行受到影響。為此,我們與企業多次研討優秀人才培養及留用方案,并一致認為在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同時,要在加強學生對教學工廠企業文化的認同,提高教學工廠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滿足學生事業成就感等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留住優秀人才,提高企業的人才競爭優勢及其在行業內的競爭力。于是,我們制定了《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學生獎勵激勵辦法》,由校企雙方成立獎學金評審小組,在口腔修復工藝專業一、二年級學生中,每年分別評出優秀學生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獎學金由企業出資。同時設定助學崗位,意在讓更多優秀的在校生能提前到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加強學習,在頂崗實習前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為后期的頂崗實習打下堅實基礎。教學工廠提供的助學崗位,隨企業崗位需求設定崗位名稱及人員名額。助學崗位提供給綜合成績排在前15名的學生,他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頂崗。得到助學崗位的學生頂崗見習期間,在質量、產量上需達到企業考核標準,企業按照相應層級發放補助。企業安排助學崗位的學生參加企業內部相關培訓,并為其提供相關的職業發展平臺。同時,針對優秀學生制定職業發展規劃,給他們更多鍛煉和發展的空間,既為企業儲備了人才,也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和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3.3 提高企業員工素質
(1)企業員工參與工學結合教學,并成為參與教學的企業教師,有助于增強其榮譽感,促進其學習相應理論知識、規范操作步驟,對企業人才隊伍的穩定和素質提高有重要作用。
(2)企業教師參與口腔修復工藝專業校本教材編寫和教學計劃制訂,有助于企業形象的提升和企業教師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
(3)企業教師參與理論教學,承擔2012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的口腔設備學課程教學,可使學生在更好地了解生產一線新設備的同時,鍛煉自身,為企業打造理論結合實際、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
(4)企業制訂員工培訓計劃,讓員工參加相關理論學習,不定期到學校學習專業基礎知識,能使其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感受課堂學習和學校文化,有助于企業文化的完善和員工素質的提高。
(5)企業員工參與學校口腔修復工鑒定的專題培訓和資格考試,利用學校平臺完成學歷提升教育,有助于改善企業整體人才隊伍結構。
我校口腔修復工藝專業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研究和實施推進了學生、學校及企業的發展,實現了多贏局面。
(1)通過校企合作,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畢業生快速實現由學生向職工角色的轉換;幫助學生獲得了實際工作經驗,增加了被優先錄用的機會;提升了學生的信息判斷力,使其及時掌握就業信息,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增加了學生工作機會,實現實習就業一條龍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人才全面發展。
(2)通過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教師經常深入教學工廠與實習生、畢業生接觸交流,了解教學效果,找出差距,不斷提升教學的合理性,進而加快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職教育的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及職業性、實用性和技能性特點,決定了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應該是“雙師型”教師,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則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有效途徑[1]。教師到企業學習和實踐,生產車間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場地,也是“雙師型”教師最好的練兵場。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科研和技術改革,可提高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雙師”素質。同時通過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師將從企業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融入教學中可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學校和企業的密切結合,形成了雙元驅動、聯動、互動的關系體[2];激發了企業培養急需人才的動機與欲望,提高了企業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的積極性;使學校開拓了辦學渠道,拓寬了學生就業空間,調動了學校利用企業資源的積極性,實現了雙贏。從而,實現了在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產品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改變學校辦學思想定位上、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與企業人才結構上的聯動,使企業有關人員成為專業建設的顧問,學校教師可到企業開展相關理論咨詢,達到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互交融和促進。
促進學校進行職業教育課程標準和體系的改革創新,建立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并行、互動的課程體系。在此過程中,學校遵循了與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及與產品管理體系認證并軌的原則,研究制定文化課、基礎課、專業理論課的課程標準,設置合理的課程比例,構建專業教學標準體系,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零距離,使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符合企業人才需求,使學生走出學校就能上崗,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培訓成本。
促進了學校在考核方式、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用職業資格考試取代傳統考試,強化過程考核,用過程的演練與環節的達標測試取代考試等。在教學方法上可嘗試項目管理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通過對考核方式和教學方法兩方面積極探索,促進校企合作的推行。
校企合作是產業與教育的密切結合,可彌補學校實訓條件的不足,促進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減少學校在實訓設施、設備上的投入,節約教育經費,從而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率。
(4)校企合作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企業參與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計劃的制訂及校本教材的編寫,根據生產實際要求制訂教學方案,使教學與生產一線零距離,課崗對接,培養出的學生既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有熟練的操作技能,熟悉新設備、新材料的應用,正是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
企業員工素質得到提高。企業教師通過參與工學結合帶教及考評、進行口腔設備學等課程的理論教學、參與校本教材編寫等工作,促進自身規范化操作,提升了職業榮譽感和綜合素質。
校企資源整合有利于企業擴大在行業內的影響,提升競爭力,同時校企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企業員工參與學校相關理論的學習和培訓,利用學校平臺參與口腔修復工考核,或完成學歷提升教育。
學校文化和后勤保障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學校文化有助于企業建立學習進取的企業作風,學校的后勤設施和服務有利于企業降低管理成本并增加后勤保障力度,從而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支撐。
校企合作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的平臺和基礎,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創新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獲取發展和參與社會競爭的客觀需求。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實踐性很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促進學校改革創新、提高辦學質量的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使企業能持續發展。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促進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和職業技能鑒定等功能的整合,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保障。
[1]王曉華.基于“校企共同體”的高職教育服務社會能力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19.
[2]張全福.體驗德國雙元制經驗 思考職教教學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48.
G420
A
1671-1246(2014)05-0020-03
注:本文系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項目(SC201006)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