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
(紅河衛生職業學院,云南 蒙自 661100)
改革中職語文平時成績評價方式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吳玉萍
(紅河衛生職業學院,云南 蒙自 661100)
中職語文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評價環節入手,分析平時成績評定中存在的問題,嘗試進行提問方式、作業形式、評分內容等一系列改革,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等起到積極作用。
中職語文;平時成績;評價方式;自主學習
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其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類[1]。語文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并不能直接轉化為技能和技術,致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大大降低,甚至有學生將語文課堂當成休息場地。要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需從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本文僅從評價角度進行探索與實踐。
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學生學期成績,這是許多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程的成績評定方式。把平時成績納入評價體系的目的是更好地督促學生學習,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盡如人意,平時成績不僅沒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反而出現抄作業的不良現象,甚至還引發師生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要認真探討平時成績的評定辦法,發揮其積極作用。
1.1平時成績與學習成績無關
學生習慣了小學、中學時“一錘定音”的終結性評價方式,進入中職學校后,他們仍然認為,平時成績是教師用來嚇唬膽小者的手段,只要期末考試及格就行,于是放松了平時對語文的學習。
1.2 作業分數等于平時成績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雖然能夠接受平時成績這一說法,但他們傾向于把作業分數等同于平時成績。為了獲取較高的作業分數,學生會抄襲他人作業,使作業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1.3 教師個人喜好等于平時成績
當學生了解到平時成績由任課教師獨立評定后,有的學生就想當然地認為,教師喜歡誰就給誰的平時成績高,于是出現了一部分上課不認真學習,下課專門找教師聊天、套近乎的學生,令人反感。
2.1 主觀隨意
在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定方面,學校給教師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權,這有利于突出教師的教學特點,充分發揮評價的反饋與激勵功能,方便教師鼓勵與督促學生學習,但有的教師缺乏強烈的責任心,不認真思考評價內容與標準,而是靠感覺來給分,難怪有學生說“老師喜歡誰就多給點,不喜歡誰就少給點”,給那些主動與教師套近乎的學生提供了條件。
2.2 半遮半掩
期末時,學生并不知曉自己的平時成績,盡管上課過程中教師有加減平時分的獎勵與懲罰措施。原因在于:(1)學生不清楚教師的評分內容與標準。(2)教師在評定時帶有主觀性與隨意性,怕成績公布后不能說服學生,給自己帶來麻煩。(3)教學任務緊,沒有時間公布。(4)有的教師認為評定平時成績是自己的權力,學生無權過問。這種不透明的評定辦法會消磨學生的競爭意識,挫傷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2.3 單調死板
平時成績評定中確實存在把作業當作唯一評分內容的教師,他們注重作業的數量與質量,每次都認真批改作業,力求給每個學生一個客觀公平的分數,并以此作為評定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挫傷了那些認真學習、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的積極性,也間接助長了學生抄襲作業的歪風邪氣。
3.1 鄭重闡述平時成績的重要性
中職語文學習不再以期末成績為唯一評價方式,它更強調學習過程,這是由中職語文課的基本性質決定的。因此,教師應教育學生轉變觀念,從關注終結性評價轉向關注形成性評價。一般來說,中職生的成績評定包括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期末成績占60%~70%(采取期末測試的形式),平時成績占30%~40%,即使某位學生期末考試為滿分,如果平時成績為零分,那么最終成績也只能是60~70分。因此,學生應明確平時成績的重要性。
3.2 盡早公開平時成績的評定內容與標準
在學校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教師應在第一節課就公布平時成績評定的內容及標準,并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提及,這既可督促學生學習,也可監督教師考評。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評價內容及標準有:考勤(占20%),課堂學習(占40%),課后積累(占40%)。
(1)考勤。全勤與病、事假不超過兩次者,滿分;缺勤超過兩次者,零分;其他酌情給分。
(2)課堂學習的主要給分項目是回答問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可督促其認真聽講、勤于思考。回答問題的方式不是教師點名學生回答,而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回答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直接點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回答,這樣更能體現公平性。每回答正確一次加2分,40分為滿分。
課堂學習的扣分項目有:上課睡覺或玩手機,每點名一次扣10分;講話,每點名一次扣5分。
(3)課后積累,由學生自愿完成。語文積累的方式很多。①學生每完成一個讀書筆記,或練完一本字帖,或背誦一篇文章等,加2分,20分封頂。②學生自由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每成功參加一次社會活動,加1分,5分封頂。③突擊檢查課后習題完成情況,練習完成認真仔細者每次加2分。④平時作業80分以上者,每次加2分,抄襲者扣10分。
這些評定內容及標準的不但能讓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語文學習任務,而且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不必催作業,不必點名回答問題,不必蹲守教室督促背誦,不必親力親為組織活動。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看到其他同學的分數一天天提高,一定會大受刺激,迎頭趕上。
3.3 讓學生參與平時成績評定
學生參與成績評定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成績評分,其二是學期平時成績的評分。
(1)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新穎的作業形式,它能比較全面地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特意讓學生參與評分。誰想獲取高分,先要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由全班學生舉手表決。如果需要小組共同完成活動,就要全組學生精誠團結。整個活動充滿團結與競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創新等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生參與學期平時成績評分,不是坐下來隨意給每個學生打分,而是要大家關注那些“默默無聞”的學生。因為總有那么一部分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從不違規違紀,但卻不敢主動回答問題,更不敢去參加任何活動。對這樣的學生采用前面的評分標準評定肯定不及格。為了使這部分學生樹立自信心,不妨給他們專門留一些時間,在大家的鼓勵與期待中,只要他們開口說,哪怕是講一個小故事,都給他們5分。實在不敢開口的學生,教師可以先讓大家打分,再決定最后的成績。
3.4 期末公示平時成績
每到學期末,學生都比較關心自己的平時成績,這時教師不妨投其所好,公開、公布成績。首先由學習委員公布學生的考勤、作業等得分情況,然后由教師公布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積累的加減分情況,最后公布學期平時成績。如有異議,可向教師提出。
評價方式決定學習方式,通過上述平時成績評定內容與方式的改變,學生明白了平時成績的重要性,由“要我做”轉向“我要做”,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有計劃地完成學習積累,并且與老師、同學在公正和諧的環境中交流溝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奠定了良好基礎。
[1]教育部出臺關于制定中職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Z].2009.
G424.74
A
1671-1246(2014)05-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