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繁榮,馬麗娟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藥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醫學院校開展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的探索
趙繁榮,馬麗娟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藥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開展雙語教學是高等學校順應教育國際化趨勢、培養國際型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對新鄉醫學院首次進行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
醫學院校;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
臨床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人體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它以藥理學和臨床醫學為基礎,闡述藥物代謝動力學(簡稱藥動學)、藥物效應動力學(簡稱藥效學)、毒副反應的性質和機制以及藥物相互作用規律等;以促進醫藥結合、基礎與臨床結合,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推動醫學與藥理學發展為目的;涉及臨床用藥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包括臨床藥效學、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新藥臨床試驗、臨床療效評價、不良反應監測、藥物相互作用以及病原體對藥物的耐藥性等內容;是藥物治療學的理論基礎和新藥研發的最后階段,能為新藥的臨床療效、體內過程和安全性等作出評價,為藥物生產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并提供給藥方案。
雙語教學是我國高校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教育部在2001年頒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對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學提出了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的要求。要求力爭3年內,使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并把雙語教學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為了培養面向21世紀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我院臨床藥理學教研室在2010級各專業開展了雙語教學。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臨床藥理學》(第四版)作教材,參考英文教材《Principles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Arthur J.Atkinson,Jr.)和《Basic&Clinical pharmacology》(Bertram G),并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通過一學期的摸索,我們認為要提高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效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和必要條件,開展雙語教學同樣需要合適的教材,而目前醫學院校沒有與臨床藥理學相關的英文教材,學生僅僅通過課堂學習掌握英文知識,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同時,國外的原版教材雖然觀點新穎、綜合性和啟發性較強,但是有些知識點與我國的還是有很大出入,比如,國外的I期臨床試驗需要25~50例受試者,而我國則需要20~30例。因此,我們要在參考國外原版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國情及醫學院校特點,編寫臨床藥理學雙語教材[1],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開展雙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精通本專業學科理論,具有扎實的學科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求其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本教研室教師雖然均為臨床藥理學專業課教師,但英語水平良莠不齊,使用英語授課的能力有限。因此,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高教師英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建立雙語教學網站,定期向雙語教師展示雙語教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可舉辦國內外相關專業的研討會,組織教師到國外學校參觀學習或資助教師到國外進修[2]。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但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而且必須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然而一部分學生學習中文講授的臨床藥理學就有一定難度,更何況雙語授課。因此建議學校在設置課程時,對部分專業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開展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要求接受雙語教學的學生主動適應,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學術論文等方法擴充知識面,及時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內容等提出意見。
采用雙語教學后,臨床藥理學課時數并未增加。以往用中文授課時,教師和學生已明顯感覺課時不足,而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大量使用專業英語,加之學生專業英語水平有限,往往需要教師反復講解,從而影響了授課進度。因此,學校在安排授課進度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適當增加學時,以保證雙語教學效果。
雙語教學使用兩種語言教學,語言的相互轉換會影響教學進度,而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以及可回放的特點有助于學生課堂掌握和課后消化所學內容。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張幻燈片,充分利用動態圖表、圖片、錄像片等,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點。同時,學校應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培訓,幫助教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開展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與時俱進,今后可以勝任臨床藥理工作,能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提出、分析、解決、驗證各種問題。因此,我們采用了PBL教學法[3],使學生投入到問題中,通過解決問題學習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知識點,提高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目前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尚處于嘗試階段,學生專業英語水平不一,教學中我們仍以漢語為主,只是對重要概念用英語講述,涉及難點內容時用中文講解,根據學生反應隨時調整中英文使用比例。
由于大多數學生英語水平有限,開展雙語教學無疑增加了他們理解和接受專業知識的難度[4]。所以,授課之初先給學生闡明開展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并告訴學生如何學習臨床藥理學。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提問,讓學生口頭翻譯英文課件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訓練、檢驗自己英文理解能力和知識領悟能力的機會。同時運用案例雙語教學法[5],通過鮮活的臨床用藥案例使理論學習中遇到的抽象原理具體化、形象化,既可以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其在分析案例的同時掌握大量的專業術語,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以上措施,較好地實現了教與學的互動,營造了良好的雙語教學氛圍。
開展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而且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自我完善的機會,使其提高了專業修養。今后我們將加大師資培訓力度,積極改進教學手段,逐步形成優勢和特色,進一步推動雙語教學的發展。
[1]鄭仕中,張雪嬌,陸茵.中醫藥院校開展臨床藥理學雙語教學之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3):504-506.
[2]馮晨昱,李桂山.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7-68.
[3]林陽,所偉.臨床藥理教學方法問題的探討[J].中國醫藥,2012,7(5):644-645.
[4]吳達龍,劉偉俠,張成文.一般院校藥理學雙語教學的探索[J].嘉興學院學報,2008,20(5):105-106.
[5]張秀榮,方春燕,毛淑梅,等.藥理學案例式雙語教學法在地方醫藥院校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2,9(16):160-162.
G420
A
1671-1246(2014)05-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