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
(酒泉衛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增強中職生化學學習意識探討
潘英
(酒泉衛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針對中職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化學學習意識不強的現狀,提出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化學學習意識,進而提高化學教育教學質量。
中職學校;化學;學習意識
化學課程是中職學校藥學、檢驗等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學好化學對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尤為重要。
近年來,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學生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不會學習而學不好,又因學不好而不想學,導致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中職學校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1.1 學生
目前,中職學校學生化學基礎薄弱,存在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目標不明確,進取心不強,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恰當等問題。
1.2 教材
現行教材在實用性上與實際需要有明顯的差距。中等職業教育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教學上強調學以致用,突出職業教育的應用性、實踐性、職業性。選擇教材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能否看懂和從書中受益多少這兩方面。教材的編寫適當顧及現有學生的自學能力,盡量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因此,常規性描寫可摒棄面面俱到的敘述方式,擇其重點予以詳述,使學生易分清主次關系。
2.1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正確認識中職生
有人認為中職生知識基礎薄弱,只認識C、H、O 3種元素,甚至連H2O都不會寫,不可救藥。因此,對學生不夠重視,甚至放棄,致使不少中職生對化學學習喪失興趣,失去求學信心。而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證明,只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教育教學措施得當,大多數中職生是可以轉變的,其中教育轉化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應本著“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先天差的學生(生理原因除外)”的觀念,在思想上和實踐中改變對中職生的認識。
2.2 從學生學習心理入手,增強中職生的自信心
多數學生學習成績落后是由于有些知識點沒及時學會,學習趕不上進度,這也是學生學習落后的直接原因。還有少數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自覺性不高,抱著混日子的態度,不好好聽課,不復習,抄襲作業,學習成績必然落后。這些學生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能正確認識,普遍形成了不良的自我意識,認為自己缺乏學習能力,“努力也學不好,還不如不學”成為他們放棄學習的借口。在教學中,首先要消除中職生的精神壓力,針對實際情況,給他們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成就感的驅使下,學生就會渴望追求下一次成功,努力學習,逐步樹立自信心。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學習成績便會有所提高。
2.3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3.1 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 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喊一百句口號,下一千次決心。因此,要“立長志”。比如計劃每天要記5個重要的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式,就天天去記;認識到分子式寫得潦草、不規范,就注意每個元素符號的書寫都工整;做題馬虎、常出現不該出現的差錯,就注意題題復查;一遇到不認識的分子結構式,就迅速查書、查筆記,而不是以后再說,等等。
2.3.2 嚴格要求自己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境因素的影響。例如,通過課前預習,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課時重點聽這部分內容,課后再請教教師,然后自己復習。而現階段學生大多從頭聽到尾,好笑的記住了,對其他的沒有印象,課余時間也很少看書,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很少專心致志,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不佳,最終放棄學習。因此,任課教師要與班主任密切配合,時刻提醒學生,督促學生對自己嚴格要求。
2.3.3 及時調整學習狀態 中職生多數自制力較差,學習過程中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提醒學生調整學習狀態。
2.4 介紹日常生活、臨床應用中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的方法很多,其中結合職業特點聯系日常生活進行化學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讓化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可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現象入手備課。比如,把燒熱的銀首飾放到酒精里會發現銀首飾變得光亮如初,清除房屋裝修后殘留的刺激性氣體的方法,蚊蟲叮咬后涂抹牙膏就不癢了,講乙酸時介紹我國中醫用食醋滴鼻治療感冒,講葡萄糖的銀鏡反應時介紹其在制鏡工業中的應用等。通過對生活中化學知識的介紹,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也能使學生深深體會到學習化學的益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2.5 優化教學內容,降低學習難度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主要培養實用性專業技能型人才,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本著面向后續課程“夠用”、著眼未來社會發展“必需”的原則,應緊緊圍繞專業,根據實際需求和學生實際,適當調整知識結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可刪減一些理論性較強而對專業學習影響不大的章節,如“無機化學”中分子結構理論、化學反應平衡和“有機化學”中的反應歷程等;著重講解溶液、電解質溶液、甲烷、乙酸、羧酸、糖、脂肪等與醫學關系密切的化學知識。
2.6 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教學是師生間的雙向活動,教師的指導只有通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才能起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預習、聽課、記筆記、復習、做作業是學生學習的必要環節。教師可列出指導性提綱讓學生預習,帶著疑問聽課。如指導學生采用口訣法、圖表法等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尋找規律、技巧,以強化記憶和復習鞏固;指導學生采用對比記憶、理解記憶等方法,記憶課程的重點內容;對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錯誤要認真解析,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提高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總之,當前中職化學教學要聯系實際,增添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其化學學習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意識,從而提高化學教育教學質量。
G421
B
1671-1246(2014)05-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