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忠,梁 可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惠州 516025)
“局部麻醉藥”說課設計及教學反思
張新忠,梁 可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惠州 516025)
全面分析高職高專藥學專業藥物化學課程中“局部麻醉藥”章節內容,根據專業素養發展需求制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素質基礎、認知能力和教師教學感受,精心設計說課過程,反思該章節授課方法并提出改進設想。
高職高專;藥物化學;局部麻醉藥;說課設計
說課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充分備課和全面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針對某一部分教材內容所體現的觀點、方法或問題,面對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然后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相互交流,從而使教學設計趨于完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探究授課教師“教什么”“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1]。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在現代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對整個課堂設計和教學環節在理論上的高度概括,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的運用能力。近年來,各院校紛紛開展說課活動,廣東省高職教育醫藥衛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13年9月在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說課比賽,筆者有幸參加了這次說課活動,現場聽取了一些專家學者對說課情況的解析和點評,受益匪淺。筆者現就自己所講授的藥物化學課程中“局部麻醉藥”內容的說課設計與大家共同學習和切磋。
1.1 教材內容
本次課選用的教材為葛淑蘭、張玉祥主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藥物化學》,該教材為全國高職高專藥品類專業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供高等學校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化學制藥技術專業使用。選取的內容為第三章“外周神經系統”的第四節“局部麻醉藥”。教材內容與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藥物化學部分及國家執業藥師考試藥物化學應試指南部分有效銜接。
另外,筆者授課時還選用了如下輔助資料:(1)《臨床不合理用藥實例評析》,由葛建國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年出版;(2)《藥師咨詢常見問題解答》,由張石革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出版;(3)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輔導用書2012年版《藥學專業知識(二)》。
1.2 教材的地位、作用
麻醉藥屬國家特殊管制藥物,也是醫療實踐中不可缺少的一類藥品。部分麻醉藥物與鎮痛藥、鎮靜催眠藥有類似臨床效用及交叉使用情況,所以,本章的知識點與藥理學、藥物分析、藥事管理學等課程有多處呼應,與現行藥學專業資格考試緊密結合。
1.3 教學目標
根據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技能為核心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生認知規律,確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常用麻醉藥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用途,熟悉局麻藥的構效關系、化學穩定性及原因,了解麻醉藥新藥研究、新進展。
(2)技能目標:掌握鹽酸鹽的水溶性、酯鍵酰胺鍵的水解、重氮化-偶合反應、生物堿沉淀反應等基本操作技能,熟練應用典型藥物的理化性質解決該藥物的調劑、制劑、分析檢驗、貯存保管、應用等問題。
(3)職業素質與能力目標:根據麻醉藥的特殊性,掌握特殊藥物的臨床使用、監管、流通等方法;了解濫用麻醉藥品及特殊藥品管理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合理用藥意識,養成嚴謹的職業道德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
以上3個目標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1.4 重點和難點
1.4.1 教學重點 麻醉藥的分類、代表藥物,芳伯胺的易被氧化性、重氮化-偶合反應,鹽酸普魯卡因的水溶性及結合小分子鹽酸的原因和作用,酯鍵、酰胺鍵的水解性及空間位阻作用對水解性的影響。
1.4.2 教學難點 鹽酸普魯卡因的合成方法,局麻藥的分類及構效關系,麻醉藥的應用特點及涉及的藥事法規。
由于授課對象比較特殊,包括由中職學校通過“3+證書”對口升學而來的高職生和普通高中畢業考取的大專生,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有較大的差別。高職生的優勢: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劣勢:對專業課程缺乏新鮮感和探究欲,學習方法欠佳。大專生的優勢:文化基礎知識扎實,課堂紀律好,學習積極性高,對課程有新鮮感和探究欲;劣勢:化學知識不足,操作技能欠缺??傊瑢W生素質基礎和認知水平有較大差異。教師要了解他們各自的優劣,因材施教,采用相宜的講授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的必修專業課,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以情景教學為切入點,以啟發式教學加強課堂互動,以對比式教學法深化記憶,以歸納式教學法理順關聯把握整體,以實驗驗證理論提升操作技能。總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以解決課程中的重點、難點,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1 教學環節時間分配
針對不同專業方向各章節課時數應有所不同,以本節內容理論課2課時為例,各環節時間安排如下:(1)提出問題(以社會事例等引入知識點,約5分鐘);(2)引入概念(約8分鐘);(3)重點、難點(理化性質及構效關系,約65分鐘);(4)討論思考(包括習題檢測等,約12分鐘)。
4.2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與導入新課并行
在講授本課內容之前,可就一些社會事例向學生提幾個問題,例如,著名音樂天才邁克爾杰克遜因何突然過世?他注射了幾種麻醉藥?現今哪種行刑方法又快又給予了犯人尊嚴?注射死刑犯用的是什么藥物?有什么作用?社會上傳聞的拍肩迷藥功效真的那么強那么快嗎?K粉是毒品還是藥物呢?割雙眼皮、紋身、拔牙、動手術一個比一個痛,怎樣才能減輕疼痛呢?通過這些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借機引入全麻藥和局麻藥的概念。
4.3 啟發引導,優化授課方法,促進學生掌握新知識
在授課過程中不時以新的問題進行啟發式和互動式教學,例如: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保存不當會變色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結構有關?在制備注射劑時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從結構分析,利多卡因與普魯卡因在穩定性和作用上有什么異同點?它們的注射液為什么都制成鹽?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辨析普魯卡因的結構式和典型官能團的化學性質。
對于本節內容,還可以充分利用藥學專業課之間的關聯知識點來呼應教學,例如,“芳酸酯類藥物結構的分析,酯鍵、酰胺鍵的水解性質,叔胺結構的沉淀反應”可呼應藥物分析課程內容;“麻醉藥處方淡紅色,需保存3年,手術室用完的安瓿瓶要回收,很多麻醉藥和鎮痛藥都可以制成毒品,普通門診注射劑每張處方為一次用量”可呼應藥事管理課程內容;“全麻藥的藥理作用與社會案例,局麻藥的藥理作用與使用區別”可呼應藥理學課程內容;“局麻藥制成鹽酸鹽是為了增強注射劑的水溶性和穩定性,為了起效快全麻藥以吸入性液體制劑和注射劑為主”可呼應藥劑學課程內容。課堂上講解這些內容時不必面面俱到,應依據整體課時分配和課堂需求靈活變通。
4.4 鼓勵探索,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本章內容中有代表的知識點很多,也易于通過實驗驗證,例如鹽的水溶性和穩定性,生物堿沉淀反應,芳伯胺的性質等。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鼓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原實驗方案進行擴展和補充,例如在鹽酸普魯卡因合成實驗中,學生就采用了不同的成鹽方法,對實驗的原理、方法和儀器、試劑、設備的性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5 滲透人文教育,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麻醉藥是特殊管理的藥品,很多麻醉藥品和毒品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在課堂上可及時引入藥事管理與法規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藥物化學的同時牢固樹立合理用藥意識,保證用藥安全及療效,防止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同時適當進行人文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樹立高尚的醫德醫風[2]。
5.1 始終圍繞“三個面向”展開教學
5.1.1 面向資格考試 授課內容應符合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符合執業藥師等國家職業資格統一考試標準。
5.1.2 面向就業崗位 授課內容應彌補教材的滯后性,滿足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5.1.3 面向人的生命健康 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對藥物綜合性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
5.2 融“教、學、做”為一體
5.2.1 以“教”為主導,激發興趣,精講點撥,合理取舍 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精選學習素材,用多媒體、實體藥物等教學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社會用藥的熱點話題和醫院處方等實際事例進行淺顯化、通俗化的講授,例如將瘦肉精、禽流感、食品安全等話題引入課堂教學。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滿足醫院、藥店需求的藥學服務人員,而非主攻研發的創新型高精尖專業人才,故應合理取舍部分理論內容和實驗操作,以提高教學效率。
5.2.2 以“學”為主體,加強互動 引入真實案例,采用啟發式討論等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難度較大、應用較少的內容點到為止,側重自學。
5.2.3 以“做”為主線,學以致用 讓學生就一些處方用藥進行分析,避免只學不練、只聽不練,通過實際運用消化、鞏固理論知識。
總之,通過說課活動,可以引導教師探究更好的教學策略,探討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明確教學重點、難點,理清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說課活動中,教師要虛心聽取同行專家的點評、析疑,進行深入反思和修正,不斷提升教學的藝術境界,從而有效提高授課水平,從教書匠逐步發展成為研究者[3]。
[1]張躍偉.高效利尿藥的說課設計及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1):1732-1733.
[2]方玉春,王鵬,李延團.在藥物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藥學教育,2010,26(5):46-47.
[3]劉彥昆.教師如何提高說課藝術[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G424.21
B
1671-1246(2014)13-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