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瑛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1)
“等倍石膏牙雕刻”教學設計及反思
王瑛瑛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1)
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理念指導下,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的教學與原來單純理論、實踐教學有很大區別。本文以牙體解剖與雕刻技術內容為例,嘗試進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并在實踐后進行教學反思。
等倍石膏牙雕刻;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反思
牙體解剖與雕刻技術是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學生入學后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口腔修復工藝專業課程體系的核心基礎課程。等倍石膏牙雕刻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職業技能,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要解決的問題。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理念指導下,筆者總結多次教學改革的經驗與教訓,在教學設計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下面以教材第五章第四節中“上頜中切牙石膏牙雕刻”內容為例,談談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環節1:復習舊知。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對自己雕刻作品的關注度往往高于對標準模型的關注度。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將學生之前雕刻完成的放大3倍的上頜中切牙石膏牙拍照,并用多媒體進行展示,采用問題討論法,引導學生回憶上次課的兩個重要知識點:上頜中切牙的解剖形態和放大3倍上頜中切牙石膏牙的雕刻方法,為新課的講授“預熱”。
教學環節2:教授新課。本環節以四階段教學法為主,結合多媒體展示法、任務驅動法、問題討論法、講授法完成教學。
一開始利用多媒體展示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可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學生圍繞目標學習,有助于達到預期效果。接著播放一段上頜中切牙等倍石膏牙雕刻的教學視頻,采用問題討論法讓學生帶著疑問觀看視頻:石膏牙的雕刻步驟有哪些?在視頻播放過程中,對關鍵步驟進行提示。隨后,讓學生分組就等倍石膏牙的雕刻步驟及其與3倍石膏牙雕刻方法的不同點展開討論,并展示各組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對上頜中切牙等倍石膏牙雕刻步驟進行總結。這樣就完成了本次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在學生對石膏牙雕刻有了初步認識后,采取分組示教法給學生展示等倍石膏牙軸面雕刻的全過程,示教過程中對雕刻手法加以強調,并要求學生總結雕刻步驟,在雕刻精細結構時反復提及手法的運用和精細結構的解剖特點。雕刻完成后要求學生進行組內討論,總結上頜中切牙等倍石膏牙軸面精細結構的再現方法和評價標準。最后,教師將各組總結的評價標準進行歸納,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使學生能對自己之后雕刻的石膏牙進行自我評價。這樣就完成了本次課的第二個教學重點。
教學環節3:練習反饋。這是一個學生動手實踐的環節。在教師組織下,學生仿照標準模型獨立進行上頜中切牙軸面雕刻。教師根據前幾次課中學生的雕刻速度,將軸面雕刻分成4部分(唇面雕刻、鄰面雕刻、舌面雕刻和切緣雕刻),在每個部分雕刻前,先強調本步驟完成后的牙體形態特點,指出雕刻時易犯的錯誤,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內容。這種限時完成的好處在于:操作快的學生可以幫助操作慢的學生,保證全組有比較統一的進度,避免個別學生因進度慢而喪失動手積極性的情況發生。教師到各小組指導,根據每組的練習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這樣做,學生感到突破了難點,加深了理解,也鍛煉了模仿能力,初步培養了職業能力。學生完成石膏牙雕刻后,首先根據評價標準對作品進行自我評價,然后教師選擇4~5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班展示,讓其他學生發表意見,這種互評的好處在于不僅強化了牙體的解剖學知識,還能使學生活學活用評價標準,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環節4:布置作業及課堂小結。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重要知識進行總結,使學生養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課堂練習增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布置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練習題,理論知識練習題主要圍繞上頜中切牙精細解剖結構的知識點進行設計,技能操作作業是完成一顆上頜中切牙的雕刻,以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相比之前的授課方式,本教學設計有5點創新:
(1)結合教材和網絡教學資源,編寫新的學習材料,以大量圖片引導學生學習,比原有教材純文字的描述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入學生作品圖片,激發學生興趣,且教學視頻的播放可以幫助學生對雕刻過程有初步認識,使學生在觀摩教師示教時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3)制定評價標準,利于學生在自評和互評中提高。
(4)給學生提供等倍石膏牙的標準模型,不僅便于學生在課堂雕刻中模仿,也方便學生在課后練習中對照改進,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
(5)設置展示平臺,展示每次課中優秀的學生作品,激勵全班共同進步。
(1)教師示教看不清。由于每組學生過多,導致部分學生看不清教師示教,這可能也是學生無法按時完成任務或完成質量較差的原因之一。可以通過3個途徑予以解決:一是培養“小老師”,讓學生指導學生;二是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三是對部分看不到示教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手法不正確。部分學生雕刻手法不正確,可以通過教師巡場指出并糾正,還可以將錯誤手法拍攝下來,在互評環節中播放,起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作用。
(3)部分學生未完成任務或完成質量較差。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示教看不清,理論基礎和技能操作較差,動手能力差,也可能是學習興趣不高。解決方法:一是開放實驗室;二是教師親自指導學生完成雕刻,并在下次課上檢查學生的雕刻成品;三是組織“小老師”對差生進行“一對一”幫助,讓差生在課中和課后都能得到及時指導。
本次課教學設計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確定教學方向,以職業活動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以行動學習為導向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理念,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來,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G424.1
B
1671-1246(2014)13-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