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濟人
(隴南市衛校,甘肅 武都 746041)
情景體驗法在心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沈濟人
(隴南市衛校,甘肅 武都 746041)
通過在心理學基礎教學中創設情景,讓抽象深奧的心理學知識變得具體而形象易懂,使學生在情景體驗中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某種心理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達到教與學的統一,提升教學效果。
情景體驗法;心理學基礎;教學效果
筆者總結多年的心理學基礎教學經驗,找到適合心理學教學的情景體驗法,即通過創設一種情景,體驗一種心理,使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生從中體會某種心理現象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該教學法在心理學基礎、醫學心理學、護理心理學教學中都可借鑒應用,現總結如下。
例一:第一節課的師生互動——自我介紹。
首先,教師自我介紹,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大致情況,對教師產生敬畏感,樹立教師威信,同時,使用幽默的語言,讓學生產生親近感,拉近師生距離;二是給學生提供自我介紹的樣板,學生可以按照教師介紹的格式進行自我介紹。
其次,班干部自我介紹,并介紹與自己職務相關的班級情況。
最后,隨機點名或指定學生自我介紹,并介紹自己周圍同學的情況。
活動結束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學生站起來卻說不出來?為什么簡單的問題卻回答得很困難?為什么大部分學生是簡單介紹而不是詳細介紹?為什么學生都不愿意主動自我介紹?
體會:讓學生體驗回答問題時的心理過程:緊張、遺忘、大腦一片空白、害怕、缺乏自信等。
例二:知覺的恒常性。
讓學生觀察教室門在關閉、半開、全開狀態下的形狀,然后回答:
(1)教室門在3種不同狀態下,形狀一樣嗎?(不一樣)
(2)教室門在3種不同狀態下改變了嗎?(沒有)
(3)為什么沒有改變?(因為門還是那個門)
結論:由于門在我們頭腦中的知覺是恒定的,所以不會因為處于不同位置而發生改變。然后讓學生自己舉一些例子加深印象(如窗戶、書、筆等)。
例三:情緒情感。
講課前宣布:今晚省歌舞團來學校演出,請同學們晚8時列隊觀看。
學生聽后有什么反應?(因為需要,所以歡呼雀躍)
然后,遺憾地告訴大家,這是假的,晚自習正常上。
學生聽后又有什么反應?(因為不需要,所以一片嘆息聲)
結論: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例四:注意。
教師拿黑板擦在講臺上用力敲打,發出很大的響聲,所有學生不約而同地抬頭看向講臺。然后,教師告訴學生,這就是“注意”,即個體的心理活動集中或指向某一目標。
例一:醫患關系的重要性。
故事情景:一位老太太在鄉藥店買川貝精片,藥店買藥及看病的人很多,藥店醫生問:“老太太家在哪兒?是看病還是買藥?”老太太說:“我給孫子買點治咳嗽的藥,聽別人說,這兒有一種叫什么‘精’的藥治咳嗽很靈,給我買些?!彼幍赆t生說:“您老人家說的是川貝精吧?”老太太一聽高興地說:“對,就是這個藥!”藥店醫生趕緊走到柜臺取藥,拉開柜門看了一下,對老太太不好意思地說:“真對不起!老人家,這個藥剛賣完,沒有了?!崩咸绷?,央求道:“我大老遠來了,無論如何你得給我想想辦法。”藥店醫生想了想,無奈地說:“剛好有位患者買了兩盒藥暫放在這兒,說是去市場買其他東西,回來再取,要不您先拿去,等他來了我再想辦法?!崩咸宦牳吲d地連聲說:“好!好!好!你真是大好人?。 崩咸读怂庡X,拿著藥高高興興地走了??衫咸蛔叱龅觊T,藥店醫生便從里面柜子中拿出一大盒同樣的藥放進前面的藥柜中。
故事講完后讓學生思考:(1)藥店醫生是有意欺騙老太太嗎?(是——對老太太來說他真的欺騙了;也不是——藥店醫生并無惡意)
(2)這樣做會產生什么結果?(拉近醫患關系,讓老太太充當義務宣傳員,逢人便夸這家藥店服務好,為藥店樹立良好形象)
(3)為什么這家藥店患者多?(廣告效應的結果)
(4)為什么患者都愿意去這家藥店買藥或看???(因為有良好的醫患關系,大家都愿意來這兒看病,覺得放心、開心)通過以上問題的思考,讓學生體會醫患關系的重要性。例二:激動的時候千萬不要做決定。
故事情景:夫妻倆恩愛、甜蜜地度過了3個月的新婚生活,丈夫覺得應該出去創蕩,干出一番事業來。于是,他滿懷希望,帶著妻子的囑托,踏上了創業之路。經過18年的拼搏,丈夫終于創建了一家不小的公司,事業蒸蒸日上,成功的他突然想起已經18年未回家了,便迫不急待地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之路。當他回到久違的家鄉時,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不遠處已是他家門前的大槐樹和場院了,他坐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想先好好看看自己的家,再想一想該如何與親人見面。就在這時,他看到從屋里走出一位婦女,顯然是他的妻子,她在門前場院里干起了農活,又過了一會兒,屋里走出一位小伙子,幫他妻子擦汗,妻子擁抱著小伙子,很是親熱。他看到這一幕,不由得怒火中燒,拔出隨身帶的一把刀子,準備沖過去殺掉這個小伙子,然后再與妻子理論。忽然,他想起從前一位老人對他的忠告:激動的時候千萬不要做決定。
他強壓住胸中的怒火,扮作過路人向妻子討水喝,妻子很熱情地把他讓到屋內坐下,并泡了杯茶讓他慢慢喝,他們很自然地聊了起來。聊著聊著,妻子覺得這個人的聲音很熟悉,便仔細打量面前的這位“過路人”,驚喜地發現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她高興地一邊錘打著丈夫,一邊朝里屋喊:“兒子,兒子,快出來見你爸爸!”只見從里屋跑出他剛才看見的那位小伙子,小伙子怯生生地望著他,半天才輕輕地喊他:“爸爸?!彼吲d地抱著兒子,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故事講完后讓學生思考:
(1)如果這位丈夫不聽老人忠告,會是什么后果?(家破人亡)
(2)在你的生活經歷中碰到過哪些令人沖動的事件?你是如何解決的?結果如何?
結論:人處于激動之時,所做的決定往往是錯誤的,甚至會遺恨終身。所以,不論我們遇到任何事情而沖動時,一定要先冷靜地想一想,待心情平靜下來再做決定也不遲。
案例一:播放“死嬰復活案”視頻。
體會:醫務工作者在醫患關系中的重要性。
案例二:播放近年連續發生的傷醫案視頻
體會:患者及其親屬、朋友等在醫患關系中的重要性。
案例三:播放“縫肛門”案視頻。
體會:新聞媒體及社會因素在醫患關系中的重要性。
通過以上3個案例,讓學生分析影響醫患關系的各種因素,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搞好醫患關系,進一步思考與醫患關系有關的其他問題。
讓學生完成性格類型測驗、氣質類型測驗、興趣及能力調查、霍德蘭六角模型興趣島測試。
通過以上測驗,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以及適合從事的職業,引導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
例一:記憶的過程,識記—保持—再認(回憶)。
操作一:識記—保持—再認:準備5張圖片,其中第二張與第五張相同,按順序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說出第五張與哪一張是相同的。
體會:你是如何判斷出來的?(當第五張出現時,認出來是前面出現過的,即再認)
操作二:識記—保持—回憶:請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的媽媽,然后睜開眼睛。
體會:想起來了嗎?你媽媽出現在這兒了嗎?想起的內容是不是以前曾經發生過的?(雖然媽媽沒有出現在面前,但還是很容易地想起來了,而且都是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即回憶)
比較再認與回憶的區別,加強對二者的理解。
例二:放松訓練。
操作:創建一個令人放松的舒適環境,播放放松療法音樂,學生按照音樂提示做,逐步放松身心。
體會:放松過程結束后,讓學生體會放松的感受(身體、心理的變化)。
G424.1
B
1671-1246(2014)13-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