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夢,李益桑,何 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淺談實習生導師制現狀與改進措施
夏 夢,李益桑,何 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實習生導師制的實施,既有助于培養實習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又可有效防止實習教學中可能引發的醫患糾紛,同時還有助于培養中青年師資隊伍。因此,應轉變教育觀念,建立和完善導師選拔制度,強化實習生入科教育,使實習生導師制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提高臨床實習教學質量。
實習生;導師制;臨床帶教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由理論學習向臨床實踐過渡的重要途徑,實習階段的成效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為提高臨床實習教學質量,培養醫學生良好的醫學素養,近年來,國內多家教學醫院逐步推行了實習生導師制[1~3]。我院作為華南地區頗具影響的綜合醫院,自2006年起全面推行實習生導師制,在國內屬于較早推行此項制度的醫院之一。經過數年實踐,我們發現實習生導師制在不斷規范與完善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進,現總結如下。
導師制(Tutorial)起源于14世紀的英國,由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率先提出并推行,隨后在英國各大高校推廣并逐漸引入本科生教育領域[3]。我國高等院校引入導師制主要應用于研究生階段的教學,收到了不俗成效,在醫學生本科教育階段實行導師制始于近10年來的探索。實習生導師制顧名思義,是指在學生臨床實習階段,由教學醫院選派較好資質的醫生擔任其輪訓導師,全程負責其實習計劃的實施與實習效果的檢驗。學生雖然在每科實習時間不長,但在其實習期間以“一位導師負責1~2名實習生”的模式進行專門指導,既符合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高等教育特征,也與臨床實習階段注重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醫療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相契合,該項制度的實施對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院自2006年起正式實行實習生導師制,導師由醫院教學部門與臨床科室負責人共同選拔認定,要求其具備中級(講師或主治醫師)以上職稱、具有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知識、精湛的醫療技術、高尚的醫德醫風、嚴謹的教學態度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同時還應具備較豐富的帶教經驗及一定的科研能力。每位導師負責指導1~2名實習生,導師在學生進入科室實習之前對其既往學習情況和特點要有所了解,等學生入科實習后依據實習要求,師生共同制訂實習計劃,導師全程跟蹤、檢查落實。導師可利用自己上班、值班或業余時間,帶領實習生接診收治病人、施行臨床操作、參與病例討論和教學查房等,對實習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及規范的指導,包括醫療文件書寫、臨床操作指導、診治過程分析等,并根據實習生的學習能力和實習效果適當調整實習方案,定期對其理論知識或醫療技能進行檢查[4]。同時,教學科和臨床科室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現場檢查等方式定期對導師的工作情況進行評估,根據其帶教質量和效果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
導師制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柔性培養機制,其有效改善了大課堂環境中授課的生硬性,讓導師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實習生能力鍛煉與素質培養上,并能依照實習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靈活調整帶教方式。實習生在臨床實習中如有特定的導師進行指導,師生之間通過密切交流和互動,導師良好的醫德醫風和敬業精神會在無形中影響實習生,對實習生道德感、責任心的培養作用匪淺。
2.1 有助于實習生鞏固基礎理論知識,提高操作技能
在臨床實習階段,為實習生配備導師,密切了實習生與教師的聯系,導師通過在日常醫療活動中帶領實習生接診病人、詢問病史、書寫醫療文書、主管病人,指導實習生參與教學查房、參加學術報告、參加病例會診、討論疑難病例,對臨床專科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并展開討論,培養實習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導師一對一、手把手的示教,使實習生主動參與醫療活動,將日常工作中的典型病例或具體操作與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對醫學知識的記憶更加直觀、深刻,不僅鍛煉了實習生連貫運用知識的能力及理論聯系臨床實踐的能力,又有助于其提升臨床思維能力。這種類似“師傅帶徒弟”的帶教模式,可使導師及時了解實習生思想動態和知識薄弱點并給予強化指導,及時糾正實習生不規范甚至錯誤的操作,讓實習生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技能等得到提升。
2.2 有助于培養實習生解決問題能力,加強科研能力鍛煉
臨床實習不同于學校的理論授課,導師在帶教過程中應以實習生為主導。在面對面授課、以人為本帶教理念下,導師將有更多的機會指導實習生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鼓勵實習生對具體病例的診治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關注其發現、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啟發實習生思考,引導實習生敢于提出問題及善于提出問題,培養實習生批判性思維;通過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以及同行討論、請教專家、查閱文獻等方式解決問題,強化實習生的工作能力。此外,導師可吸收實習生參與自己的科研工作,有意識培養實習生的科研思維,鼓勵其創新,鍛煉其動手能力,對表現突出的實習生指導其撰寫綜述或相關臨床研究報告等,鍛煉其科研能力[5]。
2.3 有助于培養實習生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
為實習生配備導師,可讓實習生在日常工作中通過觀察導師的一言一行感知醫療行業應有的職業素養。通過導師友善接診病人、積極與病人溝通、正確處理醫療矛盾、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等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實習生無形中重視醫生形象,崇敬醫療事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4 有助于培養實習生的溝通能力
在整個實習階段,實習生均跟隨導師從事臨床工作,包括管理病人、處理病區事務、參與科室活動等,因為有導師的介紹與引導,實習生一入科即可自然融入到科室,使其存在感與自我價值均得到增強。通過跟隨導師工作,實習生在實習階段可以學習如何與病人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如何解決醫患矛盾,如何對病人進行人文關懷,如何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6]。在不同的臨床科室實習,實習生會遇到不同性格特點的導師,在此過程中,他們可以學到如何與不同類型的同事合作,如何配合科室領導做好醫療工作等技巧,有助于其溝通能力的提高。
2.5 能有效杜絕臨床實習教學引起的糾紛
實習生導師制明確了管理目標,強化了管理責任,把實習帶教任務真正落實到了具體的導師身上,既保證了實習計劃的有效實施,又杜絕了實習生入科后因無人管理放任自流而可能引發的潛在醫患糾紛[7]。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習生會參與很多醫療活動。一方面,由于初涉臨床,實習生在檢查管理病人、拆線換藥等過程中難免生硬與不熟練;另一方面,病人對實習生參與醫療活動不理解、不信任,存有抵觸心理,容易引發醫療糾紛。通過導師從旁進行有效溝通,以及必要的解釋,能有效緩解病人的不滿情緒,減少醫療糾紛,同時也能為實習生爭取到更多的操作機會,使實習生在實習階段過得更加充實,個人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2.6 是培養年輕師資隊伍的良好途徑
我院實習生導師大多為高年資主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但系統講授理論大課的機會不多,也缺乏“一對一”指導實習生的教學經驗。實習生導師制給年輕醫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讓其施展教學管理能力,為以后指導碩士研究生積累了寶貴經驗。
3.1 部分導師對導師制認識不足,工作不到位
盡管我院自2006年起推行實習生導師制,但由于部分導師對此模式缺乏充分認識,在指導實習生的過程中,仍然沿用既往的帶教形式,把實習生當作日常繁重醫療工作的補充力量,讓實習生從事記錄、搬運等工作,對實習生疏于專業指導和管理,更談不上因材施教。既往實習教學中存在的模式化帶教和程式化管理嚴重制約了醫學人才的培養,在推行實習生導師制時需摒棄。
3.2 評價缺乏統一標準和激勵機制
目前國內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的醫生都肩負著醫療、科研、教學等多重任務,繁重的醫療工作消耗了醫生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雖然很多醫學院校現行評價體系表面看是“醫教研”三者并重,實則只重科研,醫生能否晉職直接與科研成績掛鉤,如此一來,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上,忽視了本科生教育。因此,盡管實習生導師制的出發點很好,堅持實施下去能有效提高臨床實習成效,但由于目前對實習生導師的管理和考評缺乏統一標準,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本科生臨床實習的帶教質量與導師的薪酬、晉升等沒有明確關聯,致使導師在精力有限、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對實習生難以兼顧、疏于管理,使實習生導師制形同虛設。
3.3 部分實習生忽視臨床實習,影響了實習生導師制作用的發揮
部分實習生進入臨床實習后未完成由醫學生到實習生的角色轉換,仍把掌握書本知識當作學習重點,忽視這種一對一、師徒式教學模式對形成臨床工作能力的重要性;部分實習生把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找工作或準備考研上,經常找理由請假或推脫導師下發的實習任務等。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會影響導師的帶教熱情,令導師失去耐心,最終違背了實習生導師制設立的初衷,影響制度優勢的發揮。
4.1 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認識
實習生導師制是教學模式的創新,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醫院和科室應給予高度重視,做好宣傳與指導,選拔工作認真、責任心和教學能力強的醫生擔任導師,形成成為實習生導師是一種榮譽的良好氛圍,讓獲選者對導師制有充分、清醒的認識。突出導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師對實習生進行包括基礎理論知識、臨床操作技能、分析能力、醫德醫風培養以及自我價值定位等多方面的指導,實習生應及時將所學所想主動反饋給導師,兩者形成積極互動、互相促進的良好關系。
4.2 規范實習生導師制,建立健全獎懲機制
醫院應建立一套規范選拔和考評實習生導師的制度,實行醫院領導指導、醫務處和教學科監督、臨床科室主任落實、實習生導師執行的多層次管理機制。對導師的帶教工作從質和量兩方面進行考評,通過業務考評、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導師的帶教成效進行評估,并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將考核結果與導師的職稱晉升、薪酬補貼等相聯系,對熱愛教學工作、教學質量優良者給予肯定和獎勵,讓中青年醫生樂于擔當實習生導師[8]。
4.3 放寬導師選拔標準,積極培養中青年教師
我院實習生導師制實施之初,導師多由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導師醫教研任務繁重,實習生很難與導師見面,嚴重影響了實習生導師制的成效。之后,我院放寬了實習生導師選拔標準,讓更多的中青年醫生參與選拔。中青年醫生沒有直接指導碩士研究生等教學任務,精力充沛,帶教熱情高,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可以有更多時間帶教實習生。此外,中青年醫生與實習生年齡差距不大,交流和溝通更為順暢,更利于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將實習生導師資格調整至高年資住院醫師,建立以高年資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為主,(副)主任醫師為輔的教學隊伍,既能更合理分配教學任務,滿足一對一教學需求,又能提升中青年醫生的教學能力,儲備師資力量。
4.4 做好入科教育,端正實習態度
實習生實習前統一接受入科教育,讓其充分認識到為其配備導師的目的和意義,認識到臨床實習的重要性和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影響,指導實習生在實習中處理好與導師的關系,要求實習生遵守醫院的工作制度和勞動紀律,嚴格執行請假備案制度等。實習輪科結束時,將導師對實習生平時表現、實習態度等方面的評價列入實習生的考評中,與推舉優秀實習生、推選保送研究生、推薦就業等相聯系。
總之,推行實習生導師制是以人為本、創新教育、培養優秀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只有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細節、發現不足、持續改進,才能將本科醫學教育推向更高的平臺。
[1]樊國康.教學醫院實施本科實習生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5):49-50,85.
[2]馬丹,牛曉泉,羅仁峰,等.導師制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方法的建立與作用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3,33(1):116-118,121.
[3]胡靖,劉嬌艷,金龍玉,等.加強實習醫生管理和培養 提高臨床診斷思維和操作技能[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9):81-83.
[4]張天資,韓立坤.加強醫學生臨床實習教育的幾點探討[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16(5):189-190.
[5]陳暉,嚴敏嬋,章永川.對臨床實習生實行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1):127-128.
[6]商艷,徐曉璐,李強.教學醫院實行實習醫生導師制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83-84.
[7]蘭春燕,許國敏,楊安群,等.加強教學管理 減少醫療糾紛[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25(6):63-65.
[8]婁探奇,劉迅,湯美安.導師制在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效果及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15(2):315-316.
G424.4
A
1671-1246(2014)13-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