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平
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邵府小學
怎樣布置家庭作業
高立平
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邵府小學
寒假開學,同學們高高興興地迎來了新學期。可也有一些學生心里惴惴不安,因為他們沒完成寒假作業。而且大多數學生的作業都是在寒假開始和即將結束時集中突擊的。這樣倉促應付了事,教師希望學生利用假期鞏固復習,溫故而知新的初衷很難達到,學生也從中學不到知識。
學生又是為什么不喜歡寫寒假作業呢?究其原因,有兩點。首先因為作業練習數量太多。學生好不容易盼到假期,走親戚,放鞭炮,這些過年的趣事在等著孩子們,而過量的作業,使孩子們無法感受放假的樂趣容易引發逆反心理,甚至導致學生厭學,其次是作業形式單一,內容呆板,知識面狹窄,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少,學生不喜歡重復操作一種知識。這樣做的結果,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沒有起到假期作業本應起到的作用,還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并造成他們不負責任、投機取巧的學習態度。
我倒是覺得寒假作業可以“少而精”。第一,教師對自己的學生應當最了解——比如:本學期學習中存在什么問題,學生們假期中的主攻方向是什么,那些是應當著重彌補的……等等,要盡量避免機械的重復練習,避免過大的作業負荷,避免布置那些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完成的任務,要珍惜孩子們的時間,尊重孩子們的興趣。第二,寒假是學生走出校園,更多地融入社會和家庭的最佳時期,寒假作業必須從“埋頭寫”中走出,走向社會的廣闊天地。教師在布置寒假作業時應當設計一些綜合性強的實踐型作業或活動型作業,讓孩子們利用假期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比如練就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讀幾本有益的書,為家人準備一道佳肴,大年三十吃團圓飯時別忘了敬爸爸媽媽一杯灑,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等等。
不僅寒假作業要注意因材施教,改革創新。我們平時的作業更是要避免千篇一律,所有學生的作業一刀切。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應進行認真地篩選,把具有代表性的作業挑選出來,把那些重復機械的、陳舊過時的作業砍掉,力求少而精,力爭給學生的作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既能保證學習效果,又能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量。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覺得課外的英語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怎樣留英語作業才能讓孩子們喜歡做而又不把它當做成負擔呢?我為此動了很大的腦筋。
所謂“身體力行”是指作業活動化。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作業任務,在過程中鞏固知識,并在完成后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使英語課由一潭死水變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們不再成為只動耳不動腦的被動學習機器。眼、耳、口、腦、甚至小手、小腳都動起來,把填鴨式的記憶變為主動的、積極的實踐與參與,在快樂的活動中獲取了知識。這樣良好的范例在英語作業設計中同樣可以拮取其精華。
本冊三年級教材第二單元教授的單詞都是關于家庭成員的,如: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的親人都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并配上英語單詞,利用Who’s that man/woman.He’s/She’s my father/mother.的句式說給同學聽,既學習了單詞,又練習了口語。
所謂“身臨其境”,是指作業生活化。教師創設情境性的作業,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復現語言的生活內涵,展示語言的實用魅力。沒有生活經歷的語言是空泛的,是無所依托的。要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靈活地運用語言,以使學生將知識與實踐有機的聯系起來,從而懂得學習英語的意義,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可以布置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增強其實踐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
如:學習生活用品后,布置學生自制標簽,貼在自己的用品上。可以給家里的冰箱貼上“fridge”,桌子貼上“table”,椅子貼上“chair”,玩具娃娃貼上“doll”,有些學生還有創新,在扇子上貼了“a nice fan”,充滿了童趣和人文氣息,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學生的純真與個性。
家庭作業的布置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英語課堂中,根據季節的變化,可以讓學生根據描述每個季節的獨特風景;昨天是圣誕節,我們可否利用這個節日讓學生用英文給他的同學、朋友,家長寫幾句祝福的話呢?
四、“百花齊放“
所謂“百花齊放”,即作業布置的多元化、多層次,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有創新的完成。充分體現出“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理念。
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在本科學習上的不同層次,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如A層可以確定為能力最強層,要完成能力要求較高的題目;B層可以確定為能力中等層,要完成中等題目的題;C層為能力較弱層,要完成能力要求較弱的題目。教師在檢查作業時可以按不同的要求時行對等。同時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完成較高一層作業;學生也可以根據學生自已意愿,主動完成能力較高一層的作業。教師在留作業時必須考慮到同時滿足這三個層次的要求。
如布置以下作業供學生選擇:
(1)將學習的英文歌曲唱給父母聽。(2)利用熟悉的歌曲旋律,用英語撰寫歌詞,然后再唱給父母聽。
同樣是唱英文歌曲,前者是重復學過的內容,后者則增加了挑戰性,兼顧了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再加上學生們的好勝心強,勢必會對后一種選擇躍躍欲試。大多數學生選擇了第二種作業形式。在他們的帶動下,其他學生也會產生填詞的欲望。這樣就大面積地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應該說,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檢驗和延伸。枯燥的作業讓學生感到如同跌進了“苦海”,而靈活多樣的作業卻讓學生感到意猶未盡。新課改給小學英語課堂吹來了一股清新的春風,同時也吹散了學生背上的重負和心底的陰云。因此,只有適合學生發展規律的作業才是可取的,也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使作業成為新課改樂章中一個和諧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