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紅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仰化中心幼兒園
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與發展
徐愛紅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仰化中心幼兒園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相當多的農村地區仍處于相當落后和貧困的狀態,由于諸多外部因素的限制,農村幼兒教育事業還存在著辦園條件簡陋、小學化、保姆式現象嚴重等問題。如何使農村幼兒教育既符合幼兒身心特點,又為幼兒入小學奠定基礎呢、本文就如何發揮農村自然優勢,改變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談幾點看法。
農村;幼兒教育;現狀;發展。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發展幼兒教育對于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讓孩子們得到符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為了我市的學前教育計劃更上一層樓,下面是我提出的幾點膚淺的建議。
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觀念落后造成的,因此,轉變觀念是改變現狀的基礎,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自導自演,硬性灌輸的局面,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認識到幼兒才是學習的主體,要真正做到師幼互動,幫助幼兒成為主動的探索者。
另外幼兒家長的觀念改變也尤其重要。由于農民經濟收入偏低,農村家長隔代教育現象嚴重。文化層次低,教育觀念落后,不重視幼兒教育。農村家長更多重視幼兒身體上的健康,而忽視了幼兒心理和社會性方面的健康。或是重視智力的培養,輕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于是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雖然很聰明,生活自理能力卻很差,有的孩子記憶力強卻缺乏創造力。還有就是家長對學前教育認識不足,不懂幼兒教育規律。許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認字多、會算題就行要求孩子寫很多家庭作業,限制他們的玩耍。于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這種心理,小作坊式的私立幼兒園在我鎮相繼辦起了好幾家,他們名義上是以幼兒學前班為主但實際操作中卻以小學低年級課程為主,主要教幼兒寫字、數數、做加減法。這種‘小學化’的教學卻很受家長的歡迎,許多孩子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家長也要求我們教幼兒寫字,做算術題,以孩子會認多少字,會做多少題為標準來評價孩子的發展。這不僅影響了幼兒園的正常教學秩序,更加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之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為了孩子們能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就必須要改變家長們這種錯誤的觀念。首先幼兒園要開班家長學校,建立家園互動手冊,讓家長及時了解新的教育觀念,向家長介紹幼兒園近期的教育內容,報告幼兒在班上的表現。征求家長意見,讓幼兒園與家長之間教育一致,共同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邀請家長來幼兒園參觀幼兒的一日生活,參加班級的節日慶祝活動,以加深家長對孩子的全面了解。讓家長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是怎樣開心快樂的生活的學習的,是怎樣在好玩的游戲中學到知識的。徹底改變家長認為教育就是讀書認字的陳舊觀念,從根本上認識游戲活動的重要性,解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人們往往認為農村幼兒教育的最不利因素是資金的匱乏、設備短缺。其實恰恰相反,農村幼兒教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社區資源。充分認識大自然對孩子的影響力,讓農村孩子回歸自然,是發揮農村幼兒教育優勢的重要途徑。比如,田野是農村孩子很好的游戲天地,在田野里玩泥巴、放風箏、抓泥鰍、捉螞蚱、打土仗,在田埂上跑步等,這些活動非常有利于孩子發展動作,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教師也可以在空曠的田野里固定幾根木柱讓幼兒練習攀爬。剛開始可設腳蹬,隨著能力的發展,可逐步取消腳蹬,類似爬樹,這種運動有利于發展幼兒體能。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參與簡單的勞動,如撿麥穗,掰玉米、摘蘋果、拾棉花、給菜澆水,捉蟲、等等,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意識、能力,體驗勞動的樂趣,又能使孩子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另外,農村的孩子可以自己飼養小動物,如小雞、小兔、小貓、小狗等,在實踐中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促進情感的發展。
幼兒園環境與幼兒全面發展息息相關,不管是外在的物質環境還是內在的心理氛圍,其好壞都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組織實施不分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農村幼兒園自然資源豐富,如果能充分地加以利用,挖掘農村幼兒教育的優勢,將會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村幼兒園布置環境,要注意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出農村自然條件好,活動場地大的優勢,又要注意因陋就簡,少花錢多辦事,不要盲目的項城市看齊,教師可以多利用自然物如樹葉、種子、各種廢品等制成各種圖案,玩具來裝飾活動室,用野果蔬菜拼成各種飛鳥走獸,用樹葉雜草構成各種景物等。草構成各種景物等。
簡陋的設備與教學質量之間并不成正相關,農村幼兒園游戲設備的匱乏并不能成為游戲無法開展的理由。面對現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傳統游戲是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傳統游戲中的大口袋、跳房子、擠人、捉迷藏、丟手絹、丟沙包、彈彈珠、拍卡片等游戲是培養幼兒多元智能的極好途徑,幼兒也可以玩‘過家家‘等角色游戲,沒有必要非用逼真的玩具進行游戲。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樹枝、布片等材料,讓幼兒自制玩具,并充分發揮自制玩具的作用,使幼兒在制作和運用自制玩具的過程中發展想象力及動手能力,體驗創造的快樂。只要我們積極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環境和社區資源,揚長避短,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就一定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