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亮
河北省平泉縣楊樹嶺中學
洞開創新之門的“金鑰匙”
——中考歷史復習的“四個聯系”
張宏亮
河北省平泉縣楊樹嶺中學
現在的中考,特別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查,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善于更新觀念,不斷創新,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中考,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金鑰匙”,就在于要把握好四個聯系:教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歷史與政治兩學科的綜合與聯系;時政熱點與教材中的知識點的聯系。
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金鑰匙;聯系
“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學會一種思維更重要”,這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聯想到自己的教學工作更是如此。縱觀現在的中考,特別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查,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善于更新觀念,不斷創新,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中考,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金鑰匙”,就在于要把握好四個聯系。
“金鑰匙”一:把握好教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把握好教材知識是創新的基礎,但許多同學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往往比較零碎,不系統,因此在復習時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羅列知識提綱,學生起“填空”作用。應讓學生列出提綱,從總體上把握課與課、節與節、目與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網絡。如:復習中國近代史“侵略與抗爭”時,讓學生進行縱向思維:主要有哪些侵略?哪些抗爭?又各有哪些需要歸納的項目?,最終用“近代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線索將列強侵略中國的四大侵華戰爭“串”起來,用“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勇于抵御外侮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一線索將本單元的抗爭事跡“串”起來,達到了點、線、面的有機結合,打破了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實現了知識的跨越。
“金鑰匙”二:注意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
2005年開始,中考文綜注入了新鮮血液——探究實踐題。這填補了中考題型的空白,這類題探究性、實踐性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就要求學生善于運用教材知識觀察生活,分析評價社會生活,增進生活體驗,實現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的交融,有利于克服以往局限與書本知識的講話的學習方法,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提高探究創新能力。
“金鑰匙”三:強化歷史與政治兩學科的綜合與聯系
歷史政治綜合考試的出現,對歷史和政治兩學科的教與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平時兩學科各自獨立進行,只在中考前一段的模擬練習中,才關注兩學科的結合,而應在日常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善于尋找兩學科的共同點、結合點、聯系點和切入點。學會用形象生動的歷史材料來分析、驗證抽象的政治觀點;用政治的觀點來概括、歸納紛繁復雜的歷史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兩學科的綜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金鑰匙”四:重視時政熱點與教材中的知識點的聯系
現在的中考越來越注重考察學科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凸顯鮮明的時代性,關注時政熱點和焦點。因此復習時要注重與教材知識的密切聯系,找出熱點與教材的結合點,從理論上對時事進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識活起來,分析時政熱點所體現或包含的教材觀點和原理;從教材中找出歷史依據。這樣,將時政熱點落實到教材內容中,學生既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使學生有種學能有用,學而會用的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更新觀念,使創新思維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環節,使學生創新潛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授予學生這四把“金鑰匙”,培養學生做學習的有心人,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能力,使創新之門為學生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