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慧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第一中學
談初中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
閆慧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第一中學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地給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初中數學;教學;體會
在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應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探討和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在蓬勃發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教師的魅力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要立足學生終身發展以及參與未來競爭的需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育人為本的觀念,適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我們的教學觀念與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進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學方法,從而逐漸過渡到熟練地駕馭新教材,才能變挑戰為機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發揮其作用。為我們的教書育人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障,做到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不辜負家長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因此,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大家感受到數學中充滿了美,數學也是一門生動活潑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圍繞過程與方法,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應緊緊圍繞這一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和交流,獲得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克服現實教學中的教師拼命講可是學生不理會的尷尬局面,做到教師樂于去教,學生愿意去學的大好局面,師生各得其所。通過這種開放性課題的研究,學生既提高了數學語言的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獲得了新的知識,增強了合作意識,發展了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創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真正體會出: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
更多地采取討論、辯論等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問題可由學生來提出,結論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來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甚至可以讓學生上講臺講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挑戰知識權威,使學生解放思想、開闊視野,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精確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著眼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新教材的實踐中,我們應精確把握其精髓,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結合近幾年教改中涌現的激勵式、探究式、發現式、情趣式等優秀的教學法,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新教材的特點,有選擇地加以吸收利用。
1.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2.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創新教育,不是脫離教材的活動,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
具體做法如下:a、培養學習興趣。b、學生培養自學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可自學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計算開始,初一學生計算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要對重要的教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理解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計算題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計算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促使學生再次計算,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計算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計算水平和層次,形成計算—討論—再計算的良性循環。
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
1.思維速度的訓練。
初中生而言,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如講解完新課后,安排課本中的練習作為速算題;也可精編構思巧妙、概念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以提高快速答題的能力。
2.思維質量的訓練。
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
3.逆向思維的訓練。
啟發學生思考與已知過程相反的過程,培養學生倒過來想問題的習慣,考慮與已知條件相反條件下的狀況,構思事物反作用的結果,從而開拓思路,找出解題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條途徑。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地給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我們引以為榮的資本,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們所熱愛的教育教學當中,多琢磨勤思考,使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