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張波 劉薇
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要求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社會的需要設置專業標準,但這應建立在經過認真的調查、分析,衡量自己的辦學條件等各種因素后才確定。以下是針對部分家具企業和家具專業的畢業生做的有關家具企業崗位需求和專業課程設置等內容的調研問卷分析。即便調研企業的狀況各不相同,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各有差異,但通過分析調研問卷的趨同性,仍可為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提供一些依據。
問卷的發放主要是針對接收過我院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的家具企業,這些企業遍布全國。問卷共發出15份,回收12份,調查問卷的目的在于了解家具企業人才需求的情況。

表1 家具企業用人崗位需求統計表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具企業用人崗位需求數量較大的有:繪圖員、效果圖制作員、店面銷售員、銷售員、技術員、車間管理員;需求數量一般的崗位有:工藝員、質檢員、生產管理、產品開發人員、生產調度、銷售內勤、現場組裝管理。

表2 企業用人的文化結構層次
從表2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文化結構在家具企業需求的份額不盡相同,其中,中職的需求量最大,它畢竟是企業生產一線最基層的員工;本科人才在家具企業的定位大致上是在設計研發和高層管理方面;而高職人才在企業的工作、服務范圍基本定位在生產一線或服務一線的技術管理層面。調研問卷中,高職的需求量接近40%,可見,高職學生在家具企業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筆者在調研期間,實地走訪與調研了幾家國內大型家具企業,如青島一木、北京世紀京泰辦公家具企業等,通過與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訪談,了解到家具企業非常認可來自于高職家具專業的應用型人才。青島一木的劉總經理曾介紹:“近年來,家具發展勢頭較快、有實力的家具企業,面臨著企業升級、擴大規模等問題,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術人才,其中動手實踐能力強、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高職應用型人才,非常受歡迎。”

表3 企業招聘學生時重點考察的內容
從表3中我們發現多數企業招聘家具專業畢業生時,考察的內容主要以綜合素質、獨立工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為重點。其次是設計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家具圖紙繪制能力。
通過企業重點考察學生能力排在前四項的內容可以看出,企業對綜合性素質人才的需求,甚至超出了對專業技能的需求。這充分表明了,企業更看重學生能否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或是技術,轉化為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綜合性的,是智商與情商的綜合體。筆者認為,這種綜合性的能力需要,可以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堂中得到訓練與提高。
而在手繪水平這一項上竟然是零需求,這也足以說明以上家具企業對高職學生的定位,基本是以家具生產、銷售和繪圖等技能為主線,對于原創設計者必備的基本功來說,企業似乎并不希望在高職學生中解決。
家具專業畢業生調查問卷主要是針對畢業生在家具企業職業能力的應用情況、以往專業教學中有哪些不足等進行調研和分析。問卷共發出32份,回收21份。

表4 畢業生對自己知識應用及能力的評價(單位:%)
表4是畢業生對自己知識應用及能力的自我評價,雖然不同的學生能力不盡相同,但問卷調查中大多數學生認為,自身在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工作能力、抗壓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家具圖紙繪制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
通過對畢業生進行訪談,了解到學生在自己能勝任工作最重要的能力排序中,排列前三位的是:人際溝通能力、吃苦耐勞和責任感、專業技術能力。這說明此三項是學生能夠在企業生存與發展所必備的品質和能力。

表5 我們的課堂缺少什么(單位:%)
在表5的項目調查中,75%的學生認為缺少互動,認為缺少討論、激勵與幽默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學生對日后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建議,希望多采用師生互動教學法、實際操作訓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直觀演示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甚至在營銷類的課程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
在對畢業生進行“關于實習過程中收獲”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100%的學生都認為收獲很大。如:在某家具企業設計部工作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實木家具板件圖設計、裝修效果圖繪制、實木家具下料到包裝整個過程的設計。在某沙發制造廠的學生,能夠對沙發的生產流程和配色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學生除鞏固了專業知識外,還提高了與人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但也發現在校學習期間的不足,如:知識滯后,動手實踐能力不足,學校實訓設備與企業差距較大等問題。
通過對家具企業、家具專業畢業生的調研問卷分析,我們不難看出:
(1)家具企業人才的缺口很大;
(2)企業對有吃苦耐勞精神、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語言表達能力,懂理論、能實踐的學生的需求是迫切的;
(3)學生認為在校學習的個別課程專業知識滯后,動手實踐能力不足,學校實訓設備與企業的差距較大;
(4)在授課技巧方面,建議教師授課采用多種方法,如:師生互動教學法、實際操作訓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
筆者認為,以上調研分析的結果,是改革與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依據和日后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同時,高職教育應從實際出發,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為目標,切實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實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