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玲

一切管理問題,都是文化問題。我們可以隨意列舉出企業每天發生的事情,都無不帶有企業文化的印跡:
企業經營者與員工經常交流,員工有什么意見與看法都會跟老板直接說,團隊在一起工作很快樂,即使工作中有批評,也都是對事不對人,說明這家公司有陽光文化;公司開會一呼百應,中層承諾結果,員工快速行動,決不甘心落后,說明這家公司有執行文化;員工熱愛公司,誰要說他們公司不好,他都會對你強烈不滿,表示抗議,說明這家公司有凝聚力。
相反,經營者天天懷疑員工,派他的親信去監督員工,從來不與員工公開透明的談問題,員工不滿意也不說,老板、管理者與員工暗中較勁,說明這家企業一定是封閉文化;中層干部匯報工作,報喜不報憂,避實就虛,不著邊際,說明這家公司有虛假文化,討好文化;員工上班看報紙,玩電腦,閑聊天,作風渙散,說明這家公司缺少危機文化,競爭文化。
每家企業都有一種風氣,這就是文化。優秀的企業是正氣,是積極向上的文化;平庸的企業是暮氣,昏昏沉沉,含糊不清,是隨波逐流的文化;落后的企業是歪風邪氣,推諉責任,自私自利,勾心斗角,流言四起,排擠他人。
有企業,不一定是企業家,賺錢的老板很多,真正懂得做企業的卻不多,真正懂得做企業的老板是通過做文化,做機制,打造優秀的團隊,突破經營業績。優秀的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商業文明,強調合作共贏,團隊具有很強的執行文化與職業素養,上下齊心為公司遠景和使命去奮斗。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四種類型
1.落后文化。老板無為,團隊沉淪,打擊優秀,排斥異己,到處是“潛規則”,不良風氣占上風,我們稱之為“沼澤文化”,好人在這個環境中也變成了壞人。
2.平庸文化。推一推,動一動,風平浪靜,四平八穩,毫無斗志,充滿惰性,員工上班就是為了上班,沒有結果交換意識與競爭精神,這是“池塘文化”,缺乏活力與斗志。
3.“邪教”文化。文化很猛烈,但是文化的方向是錯誤的,做法是極端的,天天給員工“洗腦”,不是錯用國學讓員工愚忠,就是錯用成功學讓員工發瘋,員工的人格不健康、不健全、不成熟,我們稱之為“洪水文化”。
4.優秀文化。陽光透明,積極向上,以結果為導向,以客戶價值為信仰,員工具有獨立的商業人格,信奉真理,敬畏制度,企業有和諧的氣氛,又有競爭的意識,專業、商業、敬業是員工追求的職業化目標,這些優秀的精神代代相傳,經久不息,成為員工的氣質與公司傳統,我們稱之為“江河文化”,像江河水奔流不息流向大海。
文化的優劣,取決于老板價值觀和對文化作用的理解。有些老板認為文化沒有用,把生產、銷售做好了,錢回來了,比什么都強,把文化與生產經營對立起來了;還有的老板認為,文化是大公司的事,我們那么小公司,搞什么文化,還不到那個時候,等大了再說;有的老板本身就沉迷于權謀之中,天天算計員工,或者給員工“洗腦”,不是把公司空氣搞的無比沉悶,人際關系搞的無比復雜,就是愚弄員工,精神控制,員工覺醒的時候,惹不起的時候,優秀的人流失了,還美其名曰這是“管理秘笈”,“管理之道”。
做好文化,與你有沒有時間沒有關系,與你公司大小沒有關系,與你現在是什么文化也沒有關系,與你想不想學習,想不想改變有關系,關鍵你是想要什么?
偉人毛澤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放在今天做企業管理,我們同樣可以說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愚蠢的企業,是不可能健康持續的。
企業文化不是口(下轉第60頁)(上接第51頁)號,而是體現在每天具體的生產經營與管理實踐中,只是我們學習一些做文化的方式、方法,把普通的管理,做成不普通的文化,把文化建設融入到企業的年度計劃中去,有主題、有時間、有方法、有責任人、有工具的去落實,哪怕每年落實一點點,也比一年忙下來沒重點要強。
二、如何樹立優秀的企業文化
1.老板要懂得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任何管理手段都不會起到實際的作用的,金錢的刺激、嚴厲的處罰,討好員工,無情的淘汰,相互遏制等都只是一時的管理手段而已;老板應當正確判斷公司目前的發展階段,明確公司應當樹立什么文化,然后通過有目的的管理活動,發起傳播、強化這種文化。
2.老板要懂得自己就是公司文化的象征。如果自己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有問題,必須要進行徹底自省與改進。大多數老板有強烈的事業心,為人正直、心懷寬廣,但是也有一些老板觀念陳舊、素質不高,比如江湖義氣,任人唯親,封閉自我,朝令夕改,不守信譽,不講制度,縱容包庇等,這些老板必須從改變自身的缺點做起,自己沒有一個很好的文化觀念與行為,是不會在公司中樹立真正的文化的。
3.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做文化的一些原理與方法。最重要的原理就是把普通的管理行為賦予它完全不同的文化含義,借此宣傳企業的文化與思想,強化團隊的文化記憶。
比如,年初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業績下降,總經理認為是團隊缺少危機感,特別是中層比較安逸,缺少奮斗精神,他也強調過了,培訓過了,獎罰過了,到下半年收效不大,用他的話說“中層還是有些麻木”,有什么好方法嗎?于是他開一次“上半年度經營分析會”來達到強化危機感的目的。這個時候,這種方式是做危機意識的最好時刻。重點說數據,從數據中看同期業績下降,從數據中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從數據中看成本增加,從數據中看客戶流失,從數據中看工作效率低下,大量的數據比較,老板沒有說幾句強調的話,這個會議已經成功一半了。
再看看會上中層的反映。先是震驚,大家都被這些數字驚呆了,用他們的話說,沒有想到公司經營到這個程度;然后是反省,從來沒有這么深刻的反省過,生產部經理說質量合格率和成本控制不好的時候,非常內疚;最后是大家喚起了斗志,營銷總監當場承諾,今年不實現目標,就辭職。這個老板說,創業十年來,他又找到了創業時候的感覺。
這個經營分析會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經營者懂得了做文化的方法。文化突破,就是把我們過去做的經營管理活動,賦予了戰略與文化的意義,然后有目的的把它做出來,震憾員工的心靈,形成團隊的共識,這就是讓文化落地的方法,這就是文化的突破。
一家企業的文化,就是一種價值觀,只不過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高管,中層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不斷強化、傳播和灌輸他們的主張,時間長了,形成了團隊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