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勝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光電顯示腎盂穿刺標本的制作與使用
梁勝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腎盂穿刺屬于難度較高的操作,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手法才能保證穿刺成功。但在實踐教學中缺乏對應的模型進行操作,故很難保證學生畢業后即能進行對應的操作。基于上述情況,筆者設計制作了腎盂穿刺標本,使此項訓練更具實用性和直觀性。
光電顯示;腎盂穿刺;標本
腎臟為成對的扁豆狀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兩側淺窩中。長10~12 cm,寬5~6 cm,厚3~4 cm,重120~150 g。一般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約30度。腎為實質性器官,紅褐色,可分為內、外兩緣,前、后兩面和上、下兩端。腎的外側緣隆凸,內側緣中部凹陷,稱腎門,是腎盂、血管、神經、淋巴管出入的門戶。臨床上常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肋腰點),當腎有病變時,觸壓或叩擊該區,常有壓痛或震痛[1]。
腎盂是腎臟尿液匯聚的地方,腎盂穿刺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適用于原因不明的腎盂積水;尿道狹窄、膀胱攣縮、尿路有急性炎癥不能逆行造影,及腎功能很差,排泄性腎盂造影不顯影者;各種原因引起的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腎盂穿刺置管引流尿液,暫時解除腎盂積水;通過引流使水腫炎癥消失,為外科手術創造條件者;擴張治療輸尿管狹窄,注藥溶解結石;腎盂鏡取石術。忌用于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或碘及普魯卡因過敏者[2]。由于腎盂穿刺屬于難度較高的操作,要求熟練準確,故臨床上一般由經驗豐富的醫師來操作,醫學生、實習醫生實際操作的機會非常少。為使廣大醫務人員快速掌握這項技術,提高穿刺成功率,我們設計制作了光電顯示腎盂穿刺訓練標本,方便術者反復操作訓練。現將制作及使用體會總結如下。
選取經福爾馬林等防腐固定過的尸體一具,男女不限,要求腹部保存完好;尾部帶橡皮管的7~9號長封閉針頭(10 cm)一個,未凝固的導電硅膠若干,充電電池一組,指示器一組,導線、配電盤若干。
從尸體腹部正前方切開皮膚,逐層分離,找到腎臟。辨認輸尿管,用注射器抽取導電硅膠,從輸尿管腎盂連接處注入,等待凝固過程插入導線(盡量選擇耐腐蝕導線),一端連于硅膠上。檢查連通性,對側腎臟同樣處理。固定導線,復位腹腔內器官,關腹腔,縫合皮膚,使之接近于真實。檢查連通情況后引出導線,將導線串聯在指示器上,電路另一端接穿刺針金屬端,尾部用橡皮管接好。制作過程中注意將導線的各接口連接牢固,并用液體萬用膠固定。每次穿刺使用之后取出電池充電,使用前裝上。
首先講解注意事項及操作要點、無菌操作流程等,按規范腎盂穿刺步驟進行。穿刺部位可選擇脊肋角中心或腰部外側腎臟外側緣。若選擇脊肋角處穿刺,以病側脊肋角為中心,結合B超檢查定位(模擬),確定穿刺點,用龍膽紫做好標記。穿刺前洗手、戴手套、消毒皮膚、鋪洞巾,以1%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用5 ml注射器連接長針頭,左手用無菌紗布扶持穿刺針,右手握持注射器,自局麻點刺入皮膚,皮下向上、向內、向深處緩慢進針。當針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時,表示穿刺針進入腎盂。穿刺針和導電硅膠接觸,電路連通,指示燈點亮,表示穿刺成功;若指示燈不亮,說明穿刺不成功,需要調整方向再次進針。操作完畢,拔出穿刺針,以酒精棉簽按壓針孔。將小紗布墊于進針處,其上以無菌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或用一次性貼膜覆蓋固定。穿刺訓練結束后,逐一檢查操作情況并打分。操作次數過多會導致穿刺區空虛,進針效果差,可換對側腎臟或更換穿刺標本。
術后注意事項:(穿刺訓練時講解)術后24小時,觀察尿量、顏色及性狀。腎盂插管主要并發癥是出血,一般1~2天可自行消失,必要時用止血藥。術后應用抗生素3~5天,預防感染;注意觀察穿刺局部有無腫脹、疼痛以及體溫變化,是否有尿液外滲情況,注意檢查導管位置,必要時適當調整導管位置;長期置管引流者,注意避免導管脫落、血塊或結石堵塞;導管處皮膚要保持清潔,經常換藥。
綜上所述,該標本解決了尸源日益緊張與教學用標本量大的矛盾,使用效果良好,在保證教學質量方面是模型無法比擬的。通過這種接近真實的訓練手段,給學生提供了仔細揣摩進針深度、角度和體會手感的機會,并能直觀顯示穿刺成功與否,給學生以很大的鼓勵。雖然很多問題還有待解決,但通過教學效果觀察,我們發現經過在該標本上穿刺訓練后的學生自信心明顯增強,操作手法也更規范,故我們認為此種操作訓練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1]程田志.人體解剖學[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0.
[2]張慶.超聲引導下經皮腎造瘺穿刺方法的應用體會[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8(3):231-233.
G484
B
1671-1246(2014)19-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