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殷春蓮
(武威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9)
臨床路徑教學法在新護士臨床帶教中的應用
王淑萍,殷春蓮
(武威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9)
目的了解臨床路徑教學法在新護士臨床帶教中的教學效果。方法將69名新護士分為兩組,實驗組實行臨床路徑教學法,對照組實行傳統教學法,實施一定時間后,對兩組進行綜合評價。結果 實驗組各項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醫生、護士、患者對實驗組的滿意度及實驗組對帶教方法、帶教教師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路徑教學法能提高新護士臨床帶教效果。
臨床路徑教學法;新護士;臨床帶教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近年來逐漸被醫院系統推廣應用,成為既能保證質量及持續質量改進,又能節約資源的教學模式。降低了醫院的醫療成本,保障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使醫療護理程序化、標準化[1]。護理教育者也將CP理論和方法引入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6]。新護士臨床帶教是醫院規范化培訓的重要部分,是新護士盡快成長關鍵。我院將CP教學法應用于新護士臨床帶教中,對培養新護士臨床思維及綜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10月接受培訓的35名新護士作為對照組,2013年10月接受培訓的34名新護士作為實驗組。新護士年齡19~25歲,平均(21.6±0.9)歲;學歷:中專47名,占68.1%,大專22名,占31.9%。兩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入院前的測試成績、帶教教師師資力量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新護士的錄用 正規護校畢業,中專以上學歷,有護士執業資格證,熱愛護理工作,身體素質好,反應機敏,認知能力強。入職進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專業水平測試。
1.2.2 帶教教師的選擇 選擇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師及以上職稱,10年以上臨床經驗,工作責任心強,理論知識扎實,操作技能嫻熟,善于溝通、交流的資深護士為帶教教師,參與臨床帶教。
1.2.3 帶教方法 新護士入職后均參加由護理部統一組織的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主要了解醫院的環境、歷史、科室設置、規章制度、崗位職責以及醫德醫風、護理禮儀、安全教育、醫療衛生處置條例、院內感染知識、醫療垃圾處置等。然后用兩種不同方法帶教,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新護士入科后在護士長帶領下參觀熟悉科室,介紹并指定臨床帶教教師,采用跟班或跟人方式,由帶教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隨機帶教。實驗組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法。即新護士入科后,由教學組長統一介紹帶教要求及考核方法,再根據不同層次新護士安排帶教小組,帶教教師根據設計好的臨床教學路徑進行帶教,并結合臨床實踐定期組織討論、修訂,以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臨床教學路徑由教學組長、各帶教教師按照整體護理程序制定,主要包括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效果評價幾部分。帶教3個月后由護理部統一組織綜合考核和測評。考核和測評方法兩組相同,即基礎理論和專科理論考試,基礎操作技能抽考和專科操作技能抽考;并調查醫生、患者、臨床帶教教師對新護士的滿意度及新護士對教學的滿意度與建議。CP組具體安排如下。
第1周:熟悉科室環境和帶教教師、教學內容及時間安排、物品放置、床位安排、規章制度、病種分布、專科疾病特點、各班次工作程序,并授受基礎理論、基礎護理操作、知識接受能力評估,使其掌握院內感染控制、職業防護、相關法律法規、醫療垃圾分類及處理等知識。第2~4周:掌握基礎理論、規范基礎技能操作方法,熟悉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科內重點患者,掌握飲食護理、分級護理的內容。在帶教教師指導下進行晨晚間護理,完成基礎操作(如標本采集、送檢,護送患者檢查,肌肉注射、靜脈輸液等),明確各班職責及工作流程。第5~8周:掌握本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護理及健康教育內容,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觀察、護理要點、急救流程,掌握各期壓瘡的表現及護理,掌握出入院患者的護理、入院宣教、出院指導。掌握本科室常用的專科操作,在帶教教師指導下完成專科操作;掌握本科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劑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掌握急救流程、急救類藥物用藥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及健康教育。第9~12周:加強對新護士工作中不足的指導,使其熟悉護理文件書寫,安排其分管2~3名患者,按照護理程序完成專科教學查房2~3例。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結業前3天,由護理部組織各科護士長、帶教組長、帶教教師對兩組進行基礎理論、專科理論、基礎操作、專科操作等的考核,帶教小組對新護士進行整體評價,考試成績采用百分制。同時調查醫生、護士、患者對新護士的滿意度及新護士對帶教教師、帶教方法的滿意度。
1.4 數據處理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考試成績采用百分制,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兩組綜合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綜合考核成績比較(分)
醫生、護士、患者對兩組的工作滿意度及兩組對帶教教師、帶教方法的滿意度見表2。

表2 醫生、護士、患者對兩組的工作滿意度及兩組對帶教教師、帶教方法的滿意度(%)
結果顯示,實驗組各項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對帶教方法的滿意度亦高于對照組,說明相對于傳統教學法,新護士更樂于接受臨床路徑教學法。
(1)臨床路徑教學法提高了新護士臨床帶教的教學質量,規范了教學管理流程。臨床路徑教學法以圖表形式細化了教學內容和目標,使新護士清楚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和時間要求,從而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中的被動地位。此外,臨床路徑教學法要求每月召開座談會,了解新護士的感受、思想狀況、學習體會、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及時修改完善帶教路徑,使教學質量得到持續改進和提高,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2)臨床路徑教學法提高了帶教教師的自身素質和能力。帶教教師根據臨床路徑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帶教,規范了自身行為和臨床操作技能,提高了帶教質量、增強了帶教責任感。同時帶教路徑的制定過程和每個階段的考核及護理部不定期的抽查,促使帶教教師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傳統帶教方法沒有要求學習進度和具體內容,帶教教師根據臨床情況隨機帶教,教學方法混亂,不夠全面、系統,新護士被動接受,所以對照組新護士的滿意度不高。
(3)臨床路徑教學法增加了師生溝通,增強了新護士的學習信心和溝通能力。臨床路徑教學要求新護士和帶教教師按臨床教學路徑完成各項教學計劃,同時及時評價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這促使新護士和教師進行溝通與了解,使教師進一步了解新護士的認知水平、思想狀況和知識掌握程度,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臨床帶教。師生關系密切也提高了新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其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興趣,形成了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王彩霞.臨床路徑法在普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6):109,111.
[2]張春玲,陳露,張帆,等.臨床護理教學路徑在護理本科生后期實踐教學中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3(1):18-20.
[3]張月娟,趙鴻.護理教學路徑在本科護理專業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醫藥導報,2005,11(6):87-89.
[4]曹教育.臨床護理教學路徑在心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6):88-89.
[5]王妤,王曉冰,梁泳怡,等.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10(20):1847-1849.
[6]趙春雷,趙福強,高紅.引入臨床路徑的外科教學實踐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3):433-434.
R192.6
A
1671-1246(2014)19-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