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念,林漫鵬
(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應用穿刺人模型進行腹腔穿刺教學改進探討
郭佳念,林漫鵬
(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260)
應用穿刺人模型進行腹腔穿刺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已經在國內大多數醫學院校中開展并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觀念及思維方法,但其教學形式仍需不斷摸索與改進。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改進穿刺人模型在腹腔穿刺教學中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穿刺人模型;腹腔穿刺;多媒體教學
腹腔穿刺術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必須重點掌握的四大穿刺操作之一。此項操作在內科腹腔積液診治以及外科急腹癥的快速診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檢驗專業學生必考的一項操作技能。眾所周知,培養合格的醫生,理論上最好的實踐學習對象是患者[1]。但是,腹腔穿刺是一項有創操作,有一定的風險性。在當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臨床醫療要求以人為本,尊重、保護患者,而患者的維權意識也日漸增強,對個人利益及隱私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這就導致醫學生很難直接在患者身上進行操作練習。科技的發展使此項有創操作練習可以在穿刺人模型上得以進行,這種教學方式不受限于患者,時間安排靈活,增加了醫學生的動手機會,同時這種允許錯誤以及可以隨時糾正錯誤的教學方法可以避免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和醫患糾紛。雖然模擬教學具有可重復性強、訓練相對真實、訓練內容規范、手段豐富、成本低等傳統臨床教育無法比擬的優點[2],但是筆者在應用穿刺人模型進行腹腔穿刺教學時發現了一些問題并進行了改進,在此加以介紹。
單純用模型進行教學,一方面對于沒有經過臨床見習的學生難以促進其對穿刺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因教師的個人素質不同,教學效果也會有差異。另外,反復在模型上做練習,會增加損耗,縮短模型使用壽命。因此,教學中我們提倡多媒體教學與模型穿刺練習相結合。操作前通過P P T講解腹腔穿刺操作的理論知識,應用Flash動畫講解操作部位的解剖特點,同時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熟悉整個腹腔穿刺操作流程。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0%來自視覺,11.0%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0%來自味覺。這說明,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獲取更多信息最可取的方法[3]。多媒體教學時讓學生利用P P T及教學視頻學習腹腔穿刺理論知識,從而對整個腹腔穿刺操作流程有一定了解,使學生在穿刺練習前大腦里就形成一幅穿刺操作流程圖,練習過程中可以減少犯錯次數,減少對模型的損傷。同時,融入多媒體教學可以避免任課教師帶來的主觀因素干擾。
應用穿刺人模型進行穿刺教學缺乏真實感,一方面學生容易忽視對腹腔穿刺適應證及禁忌證的考慮,另一方面也容易忽略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此外,若穿刺練習全程都在模型上進行,而現實中患者的情況是多變的,就無法培養學生的臨床應變能力及決斷力。因此,我們在練習中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為每組學生提供不同的臨床資料作為參考,其中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主訴、診斷以及輔助檢查結果,便于學生形成整體思維。并且由教師模擬患者與學生進行交流,在穿刺過程中教師模擬患者可能出現的一些并發癥,比如氣促、胸悶、頭暈等,讓學生給出處理方法。在學生熟悉穿刺操作后,盡可能讓學生進行臨床實際操作與觀摩。在臨床實際操作中,教師充當助手,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后總結學生的不當之處及需加強訓練的方面,并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
目前,對學生操作技能考核仍以個體為單位,以此評價學生操作技能掌握程度。這使得學生一般課后單獨進行操作練習,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練習,形式呆板、形式化。我們采取小組式考核方式,根據學生人數3~5人為一組,考核時每名學生考一個項目,小組成員考核成績的平均值×50%與個人考核成績×50%之和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這種方法促使學生課后一起練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練習時一個人扮演醫生,另一個人扮演患者,并可根據需要扮演不同疾病的患者,與操作的學生進行溝通,培養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發布的《福岡宣言》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這種能力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4]。實施小組式考核,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穿刺練習,對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成員間給予指正,考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則表現為該組成員共同薄弱的地方,教師可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促使學生規范掌握穿刺技術。
利用穿刺人模型進行腹腔穿刺教學看似容易,但要學生熟練掌握穿刺操作還需教師不斷摸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多媒體、情景模擬與穿刺人模型教學相結合可提高教學的豐富度及創新性;小組式考核形式,能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提高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
[1]于翠英,陳彥博,楊平,等.學生標準化病人與電子標準化病人相結合在醫學生崗前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0):78-80.
[2]Michelson J D.Simulation in orthopaedic education:an over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J].J Bone Joint Surg Am,2006,88(6):1405-1411.
[3]左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解剖學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5,13(1):1-3.
[4]歐陽茂,楊侃,蔣衛紅,等.臨床帶教中加強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培訓的探討[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2):569-570.
G424.31
B
1671-1246(2014)19-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