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廣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高職高專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雷雨廣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分析目前高職高專病理學實驗教學現狀,提出在病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提高病理學實驗教學質量。
高職高專;病理學;實驗教學
病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基礎學科。實驗教學是病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1],它能將疾病的各種病理變化生動、直觀地表現出來,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其學習興趣。然而,當今高職高專院校病理學實驗教學普遍方法單一、實驗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改革當前單一、封閉式的病理學實驗教學,建立多樣化的、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1.1 教學模式陳舊
目前,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是由基礎知識回顧(課件復習理論課講授內容)、大體標本的講解與觀察、顯微鏡切片的講解與觀察3部分構成,均為傳統的“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方法。實驗課中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的觀察也是在實驗教師的講解中進行。這樣的授課方法雖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而深入地全面復習所教授的理論知識,但卻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易出現高分低能、知識和能力嚴重脫節的現象[2]。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亦由專業型向復合型轉變[3],因此,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獨立思維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高職高專醫教育的重點。
1.2 教育觀念滯后
當今教育學界對“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即“教學生會學”[4]。病理學實驗是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具體實踐,通過實驗不僅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理論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獨立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1.3 教學設備落后
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由于經費不足,投入不夠,導致病理學實驗教學設備落后。陳舊的顯微鏡下視野不清或不易觀察,嚴重影響學生與教師的教學互動。同時,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加及大體標本和切片標本制作不及時,使標本相對不足。新增專業(如口腔醫學、醫學美容等)的實驗教學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短缺,也影響到教學效果。
1.4 實驗課學時相對不足
高職高專各專業(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病理學實驗內容多,而教學時數相對不足,使得教師對有些重要疾病只能概要講解,大致觀察。
1.5 學生人數多,實驗教師少,分組實驗效果不理想
目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有些專業的招生人數過多(如臨床醫學及護理專業),使得分組實驗時每組人數過多,嚴重影響了實驗教學效果。
2.1 提高教師的質和量
提高實驗教師整體素質,培養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實驗教師隊伍是當前高職高專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只有提高教師素質,才能為學生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才能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這就要求實驗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既有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又有全面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科研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以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需要。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可根據各專業學生人數,調整病理學實驗教師的配備,提高病理學實驗教學效果。
2.2 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模式
如采用PBL[5]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病理學實驗教學采用PBL教學模式,能促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查閱相關資料、相互討論,這時再輔以教師精講,既能確保實驗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又能使學生由機械、被動的學習變為靈活、主動的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2.3 轉變教師教育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首先,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使其適應當代教育的需要,充分發揮教育的認識功能、預見功能、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評價功能、反思功能。其次,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可采取多種方法,如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學習某一理論知識,而后讓其對該知識作一個簡單、全面的介紹,鍛煉其主動學習能力;或者通過教師精心收集、編寫的各種側重點、考核點不同的病例,采用PBL教學,鍛煉學生全面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等[6];也可充分利用醫院病檢標本,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觀察,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當然,若想獲得最佳教學效果,還需要在實踐中摸索,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授課內容及方式。
2.4 改革考試內容,建立實驗課考試制度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病理學仍只進行理論課考試。應建立實驗課考試制度,把實驗課考試成績作為病理學考試成績的一部分。實驗課考試是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測試,實驗報告成績可作為實驗課考試的平時成績。實驗課考試形式可根據需要靈活變化,但需精心設計試題內容,以考查學生的主動學習、獨立思考、邏輯判斷、求實創新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從而真正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教師的教學水平。
2.5 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改善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條件
(1)充分利用臨床病檢資料,收集、補充典型的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此外還可通過數碼照相或圖文分析系統,將制得的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轉換為圖片格式,作為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資源。(2)合理利用網絡資源,下載病理學相關資料和圖片供學生學習。(3)將實驗教學課件上傳至校園局域網,讓學生可以隨時上網瀏覽學習。
2.6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病理學創新型實驗
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協助教師進行尸體解剖,使學生知曉尸體解剖的整個過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認真觀察尸體各個重要臟器的病變,并初步分析其死因。讓學生參觀并了解尸檢所取標本的病理切片制作過程,鏡下觀察后展開分析討論,最后書寫尸檢報告[7]。我院病理教研中心已開展此項工作,學生踴躍參加,積極發言,鍛煉了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全面解決問題能力。
2.7 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增加學生主動學習機會
堅持實驗室全面開放、資源利用最大化則,在完成教學計劃的實驗教學任務后,如每周定時開放病理檢驗技術室和資料室,全天開放病理大體標本室和顯微鏡室,并安排教師值班輔導,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儀器設備等資源,為學生提供制作病理切片及脫落細胞玻片的機會,彌補了學時少的不足,培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
總之,適應當前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發展形勢,結合實際情況,改進病理學實驗教學方法,轉變教師教育思想,注重學生創造能力培養,充分發揮病理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將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其以后臨床課的學習及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是當今病理學實驗教學的目的。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方法,提高病理學實驗教學質量是病理學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
[1]雷元衛,劉衛榮,蘇博.注重實驗課教學規律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57-258.
[2]王芳亮.高校精品課程后續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1(1):166-168.
[3]韓慧芝,王世明.樹立現代教學觀 加快高職高專教學改革[J].職業,2012(2):115-117.
[4]史玉琴.培養引導學生變“學會”為“會學”[J].東方青年·教師,2010(8):236-238.
[5]袁修學,袁靜萍.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8,28(21):58-59.
[6]白娟.基于病例討論為導向的CPBL教學方法在中醫院校病理學教學改革中的研究與實踐[A].2008年浙江省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 2008.
[7]李文奇,何曉靜,付升旗.開展解剖學第二課堂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J].解剖學研究,2010(5):389-340.
G420
A
1671-1246(2014)19-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