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招玲 潘艾雯
(佳木斯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雙語教學是指在專業學科課程的教學中,利用國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使用漢語和外語(通常是英語)兩種語言進行授課,作業、考試均采用外文的一種教學方法。[1]
閾限理論(Thresholds Theory)也稱為“臨界理論”或“起始點理論”。閾限理論將學生的雙語水平劃分為三個層次,即低級層次、中級層次和高級層次,不同層次對于學生的認知發展影響不同,三個層次被劃分為兩個閾限,即第一閾限和第二閾限。閾限理論的具體內容見圖1。[2]

圖1 閾限理論的基本內容框架
目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還未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仍處在摸索當中,通常運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外語與漢語交叉運用是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交叉使用漢語、外語兩種語言。一種是以漢語為主,適當用外語補充;另一種是以外語為主,用漢語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這是一種比較易于操作的方法,可以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及教師能力進行靈活調整。
主要是在大三、大四開設專業選修課,用純外語進行授課。經過兩年的大學學習,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及自身今后的發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判斷,可以根據各自的外語水平和愛好選擇性學習,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提前給學生分組、布置任務,課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準備,然后在課堂上開展情景模擬,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及學習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師提前布置任務,明確學生需要課前查閱的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討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使用外語發言。
旅游管理專業開展雙語教學,教師一般會用多媒體授課,因為可以圖文并茂,在視覺上給學生強烈的沖擊感,加深學生對外語知識點的記憶,教師還可以準備精短的視頻強化學過的知識點。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懂旅游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用外語講述專業知識,解釋專業詞匯。目前,在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實踐中,普遍感到能夠勝任的師資嚴重不足。以漢語和英語雙語教學為例,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雖然已過英語六級,詞匯量大、語法好、閱讀能力強,但是受傳統教育培養模式的影響,基本上是啞巴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欠佳,要么根本張不開口,要么開口學生也聽不懂;而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雖然他們聽、說、讀、寫能力都很好,卻不懂旅游專業知識,不能實現有效的雙語教學。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英語四、六級通過率非常高,但是口語、聽力水平普遍偏低,不能與外國人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流。此外,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很大,學習專業外語的動力不足,教師也很難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因此雙語教學對學生是一個挑戰。
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正常開展必須依托外文原版教材,但是由于可供選擇的學科原版教材匱乏,加之價格較高,因此有些地方高校自行組織編寫了自用教材以適應教學需要,但是這種自編教材容易造成學科教學上的隨意性和語言表達上的偏差,從而無法實現雙語教學的預期目標,使雙語教學走進誤區。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對雙語教學效果的考核缺乏統一的標準,缺乏對授課教師上崗資格合理的評定標準和衡量雙語教學質量的標準,建立一套完整的評估體系至關重要。
滲透模式是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初期最常應用的模式,其核心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漢語教學為主,簡單內容適當用外語講授,逐步滲透,讓學生不斷適應外語語言環境,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外語聽力,外語的滲透效果受師資水平、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校的教學狀況等因素影響。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了母語是語言基礎,外語是拓展知識和能力的一種媒介。從閾限理論的中級層次來看,由于精通兩門語言中的一門語言對認知發展既不產生正面效應,也不產生負面效應,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招生不能以閾限理論的第一閾限為基準點,應該突破第一閾限,即學生的外語水平需要達到較高標準(以150分為滿分,理想的英語水平是理科類考生高考英語成績達到100分,文科類考生高考英語成績達到110分),其原因在于學生入學前的外語水平必須要達到較高水平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生源質量,確保雙語教學的效果,以實現學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1.課程設置
要合理選擇和安排雙語課程。旅游管理專業適合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有以下幾類:一是發達國家研究起步早、研究深入的課程,如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等課程;二是介紹涉外內容的相關課程,如旅游目的地國概況、旅游涉外禮儀等課程;三是一些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飯店管理、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課程。
在合理確定雙語教學課程時,還要考慮到課程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容易理解的課程可以開設得早一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外語水平,較難理解的課程則要開設得晚一些,不適宜雙語教學的課程不要開展,這樣才能保證雙語教學目標和效果的實現。
另外,課時安排也很重要。從哪個學期開始安排雙語課,每學期開設幾門雙語課,都開設哪些課程,多少課時合適,這些問題一定要慎重處理,各地方高??梢愿鶕约旱纳促|量、師資力量進行合理設置。
2.教材選擇
選擇合適的國外旅游原版教材,可以培養學生精確運用外語的能力,學會在兩種思維之間進行自由轉換,對認知發展將產生正面效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要根據本校學生的外語水平來選擇難度適合的原版教材。理想的適合雙語教學的原版教材內容應當包括專業知識介紹、行業最新發展情況、本國旅游業發展寶貴經驗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
3.師資力量
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師的師資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有計劃地選派外語基礎好的教師進行外語培訓,或派送教師到國外進行短期進修;(2)加強校際間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即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師可以跨校授課,學生也可以跨校選課;(3)有計劃地聘請擔任學科教學的外籍教師,他們一方面可以給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給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上課。[3]
4.評估標準
地方高校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若想達到閾限理論的高級層次,精通兩門或兩門以上語言,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非常重要。教學評估是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控制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檢測教學效果,發現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同時提供反饋信息引導雙語教學的方向。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評估要重點做好以下兩項工作:(1)課堂教學評估。主要評價指標是授課中教師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發音準確性、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內容的熟練程度、課堂節奏的控制、重點內容的把握和學生的參與性等。(2)教學效果。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提高程度、對外國文化了解掌握程度、思維方式的改變、學習態度等都是考察指標。[4]
[1]李靜.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
[2]何興.雙語教學課程設計與模式全書[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6.
[3]王素珍.高校旅游與飯店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策略探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6).
[4]俞圓.旅游管理專業實施雙語課程教學改革的論證[J].甘肅科技,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