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宗
□ 主持:陽 宗
本期話題:
自主招生問題重重的背后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中心發布的消息:為進一步規范和改進自主招生工作,2014年人民大學暫緩自主招生一年,藝術特長生和體育特長生繼續招生。
人大叫停自主招生的消息剛一發布便引發高度關注。有媒體和網友表示,暫緩之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與此前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被免職并接受調查一事有關。還有媒體表示,暫緩之舉早在意料之中,因為據教育部傳遞出的信息,對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將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和準入退出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資格被叫停,并不讓人意外。但是,一所學校的“越線”,傷害到的卻是自主選拔改革的整體環境,甚至可能導致招生領域乃至教育領域整體改革的停滯不前。
“叫停”措施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對“自主招生腐敗”的有效治理和救贖?遭遇信任危機的自主選拔改革,究竟路在何方?如何鏟除招生,尤其是自主招生環節中的貪腐,讓自主招生能重新上路前行?這些都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叫停自主招生之舉很容易讓人想到這與此前人大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被免職并接受調查有關,蔡榮生被免職的一個很直接的原因就是貪腐。看到這條新聞,不免令人想到近年各地高校腐敗案頻發,大學校長與書記因基建、招生等問題落馬的現象,招生、后勤、基建等部門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學貪腐的“重災區”。
且不管人大自主招生叫停確否因為貪腐,或者說貪腐的程度有多嚴重,單單這一個報道就會讓社會大眾想到高校招生過程中貪腐的存在,就會嚴重動搖高考招生的公平形象。一所學校的“越線”,帶來的是整個招生,甚至整個教育的公平危機。
貪腐行為侵入高校,社會凈土一步步淪喪,這對追求公正公平的人們來說是一次深度打擊,對高校中的學生和更多年輕人來講,是傷害,更是令純潔的心靈蒙塵,他們的價值觀,他們對于社會的認知,或將因此發生根本的改變。
在人生逐夢的路上,很多領域的公正和公平讓位于“拼爹游戲”和各種潛規則,這本來已讓“投胎技術不佳”的年輕人向上流動的通道變得非常狹窄,如果知識改變命運的教諭和信條也因為高考招生的貪腐而失去最基本的公平,那他們必將對整個社會失望透頂,甚至敵視。這不僅使一些人有成為犧牲品和“炮灰”的可能,也為整個社會的未來和未來的社會留下潛在的危脅。
高校貪腐,讓純凈的象牙塔不再純凈,讓教師這個職業不再神圣,讓學生的價值觀變得扭曲。雖說任何領域內的貪腐都讓人切齒,但相比之下,發生在高校的腐敗,其危害無疑更為嚴重。人大自主招生涉及腐敗的事例再一次證明,包括高考制度改革在內的教育改革,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監督制度作為保證,那自主招生作為一種分配教育資源的權力,結果同樣也與所有其他的權力一樣,會因為有效監督的缺位而滑入腐敗的泥潭,有效監督是一切不公平現象最大的軟肋。
當然,不管問題有多大,多么普遍,都需要正視和積極“治療”,讓高校保持純凈,讓人們特別是年輕人能保持對公平公正最后的信心。我們需要思考人大招生就業處原處長的貪腐是否只是個例,人大在自主招生中存在的腐敗,在國內其他大學是不是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就此而言,如何對現有的高校自主招生公正性進行必要的評估,如何建立社會參與的監督機制,如何保證高校自主招生公開、公正、公平并取得社會公信,才是當下應該關心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