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寧
〔關鍵詞〕 家長;小學生;學習習
慣;重要性;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2—0025—01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提出:“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家長該起怎樣的作用就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研究資料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80%與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要點。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師教學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小學生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使其終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師減輕教學負擔,使家長省去為孩子學習不主動而產生煩惱等。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優良素質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要從低年級抓起,只有從入學起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家校結合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利于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僅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
1.家長應以身作則,從小培養孩子愛學習的好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育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家長要誠心、細心、耐心、全心的對待孩子,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首先要真誠地和孩子交心,得到孩子的認可,得到孩子信任,探到孩子內心深處。盡量對孩子全面了解,假如最了解孩子的不是他的父母,那家長就不是稱職的家長。其次,要細心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捕捉孩子每一個動作,發現孩子每一個動向。并且和孩子相處時,要認真考慮自己的言行,身教與言傳并重。再次,小孩子玩性大、自制力差、易反復。教育孩子不是我們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所以一定要有耐心,靜下心來堅持不懈。第四,用全身心的愛投入到孩子身上,多留點時間給孩子。需要強調的是在家庭里要時常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比如父母與孩子一起讀讀書,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長期堅持,孩子就會喜愛讀書,愛上學習。
2.從入學開始,家長與老師配合共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如果說學校教育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主導方面的話,那么家庭教育環境則是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基礎方面。有人可能認為,學生學習習慣主要靠學校、靠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不大,因為學生的主要活動時間在學校。其實,這種看法是很不科學的。應該說,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確很重要,但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從小學生的心理依賴、行為方式的定型等方面來說,家庭和家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年齡小時,習慣極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于糾正,若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固定型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了。所以要從一年級開始,甚至于從幼兒園開始就要自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形成自覺行為。
3.家長積極行動從點滴抓起,從細處入手。有人說老師帶的不是一個班,而是兩個,一個是學生班,一個是家長班。對于孩子習慣的培養,有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有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有的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師在新生入學的第一次家長會上就要特別強調家長的作用,在每次家長會上都細心地教家長怎樣輔導監督孩子。一年級的數學很簡單,有些家長很不以為然,但時間一長,部分積極行動、與老師密切配合的家長有了收獲,因為孩子很快適應了老師、適應了全新的學生生活,并養成了坐姿端正,書寫規范,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這就是:“從點滴抓起,細心,耐心,家校合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