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嶠寧
〔關鍵詞〕 體育;學校運動會;拓展項目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59—0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運動會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傳統的學校運動會只是少數學生展示的舞臺,不能滿足不同年齡、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在心理與生理方面的需求,這已經不太適應關注全體學生身心發展這一要求。為此,筆者認為應將拓展項目引入學校運動會之中。
一、拓展項目安排的原則
1.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安排相應的拓展項目。l~2年級學生四肢和大腦的發育水平不高,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與協調能力較差,在項目選擇上,應要求動作簡單、難度小又不失娛樂性,可安排“二人三足”、“雙人挽臂側向跑”及“軟球5米投準”等項目;3~4年級學生身心有所發展,運動能力有所提高,因此,項目難度要隨之提高,其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要逐漸增大,如,“足球過桿”、“籃球投準”及“搬運實心球”等;5~6年級學生的拓展項目主要應以力量性、耐力性運動為主,選擇“1分鐘籃球投準”、“蜈蚣走”等項目較為適宜。
2.根據學生性別特點進行安排。到3~4年級以后,男女學生生理發育存在差異,女生力量與速度明顯不如男生,但她們的協調能力優于男生,所以,在項目的安排上,要根據男女學生的性別特點設計,并分開進行比賽,或者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進行男女混合比賽,可安排“蜈蚣走”、“搬運實心球”等項目。
二、場地安排及比賽器材的來源
拓展項目場地的安排要與田賽和徑賽進行統籌規劃,多元化利用。在常規的田徑賽間歇可安排拓展項目的比賽,也可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安排其他場地。這樣既合理分配了場地,又帶動了運動會的比賽氣氛,增強了運動會的觀賞性。拓展項目比賽的器材可以就地取材。如,“ 二人三足”可使用舊布帶;“軟球投準”可使用舊的軟球和廢物筐;“蜈蚣走”的器材則在木板上釘上布帶即可。這些都是學生常見、熟悉的物品,巧妙的利用令人耳目一新,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探索能力。
三、比賽規則的制定
拓展項目的比賽規則要根據參與比賽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齡、性別等的特點來靈活制定。如,“搬運實心球”,對體力和速度有一定的要求,當參賽對象是3~4年級的學生時,其規則為:距離5米,每次最多可搬運3個球,進行男女混合接力;當參賽對象是5~6年級、7~9年級的學生時,其規則為:距離l0米,每次搬運球的個數不限,進行男女混合接力。
四、比賽組織方法
在組織方法方面,由于拓展項目多為集體項目,為保證運動會能夠正常進行,需另設檢錄處。另外,可選擇高年級學生做小裁判員,輔助教師組織比賽。這樣,不僅比賽秩序能得到保證,而且小裁判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在實踐中也能得到提高。將拓展項目引入學校運動會,這是對教師的一種新挑戰,教師應結合運動會常規組織管理,在賽前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并向他們講解安全注意事項及遇到危險怎樣保護自己,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五、裁判方法
1.采用田賽或徑賽的錄取辦法。有些拓展項目可采用田徑賽的錄取辦法,從而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如,“軟球投準”項目可采用鉛球項目的錄取辦法,而“足球過桿”可采用l00米預決賽的錄取辦法。
2.采用淘汰的錄取方法。一些拓展項目參賽人數較多,若采用田徑賽錄取辦法,則使比賽過程過于繁瑣,比賽項目時間過長,需要較多的裁判員組織比賽。而采用淘汰的方法,則不用計時,既節省了人力,又優化了秒表等器材在運動會上的分配。
3.分值。如果要將拓展項目作為學校運動會比賽項目的組成部分,那么就應該與田徑賽一樣記錄分值并作為班級排名的依據。如,采用集體記分辦法,以比賽取前四名為例,單人和雙人項目第一名7分,第二名5分,依此類推;集體項目第一名l4分,第二名10分,依此類推。
編輯:孟 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