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
因為《泰囧》,去了泰國。此前,泰國給我的印象僅僅是熱辣的天氣、椰林海灘,還有人妖所帶來的強烈的性暗示,總之是個標準意義上的度假勝地。但是《泰囧》不樣,它放棄最具有標志性的建筑,而是潛入尋常小徑、無名寺廟,那些溢滿畫面的綠色植被總是枝節橫生,直刺天空。
雖然知道它只是電影,但卻攔不住我把“泰旅”想象成充滿了冒險的奇遇。這非常符合我的口味。我覺得旅行就應該如此,被美景和陌生感裹得嚴嚴實實,有那么點不確定,還有那么點分量合適的暴力和不會危及到生命的小危險。
一道曼谷,我就被異域的交通震撼。摩托車像急速爬行的蟑螂一樣傳梭在車流的縫隙里。沒有地下通道,極少的過街天橋也是順地鐵而建,人行通道很少有裝紅綠燈。最讓我差異的是:許多公交車居然沒有門,但里面的乘客卻一副安之若素的樣子,可見他們已經習慣了沒有車門的交通工具。
這種“景觀”著實讓我驚訝——反正我也不需要生長于斯,所以我只負責驚奇。但即便作為觀光客,我也還是需要過馬路的。我站在人行道上,腳尖像試水溫一樣觸了下馬路,疾行的車輛忽然停止,并且司機打了個手勢,讓我過去。那刻,我有些發愣,直到司機第二次;中我擺手,我才遲鈍地朝司機點點頭,然后拿出在北京培養出來的10秒一個紅綠燈的加速度飛奔至馬路對面。我以為我運氣好,遇到好心的司機。但接下來的幾天,我便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幾乎我每次過馬路都會有司機停下來,讓我先過——而且從司機的表情看,他并非不耐煩,也不認為這是次壯舉;它后面的司機也沒有狂躁不安地猛按喇叭或者把腦袋探出來罵罵咧咧。和我一起過馬路的本地人更是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好像“禮讓行人”是大家彼此都默認并恪守的種秩序,乃至常識。
如果你讓我給理由,我只能說這是個佛教國。街角巷弄,隨處可見蓮花與各種我叫不上名的佛像。賓館的服務生總是過分殷勤過分麻利地幫你拎著行李上下樓,當你從褲兜摸出錢包,他并沒有勾著腦袋牢牢盯著你夾錢的手指;當你遞出小費,他們也并不著急接,而是雙手合十,謙恭地彎下腰,“索瓦迪卡”(謝謝)。我不知道這套動作是出自個虔誠的佛教徒,抑或僅僅只是酒店精良培訓的成果。但在我這樣個游客眼中,這個簡單的細節讓他們的勞動變得尊嚴十足。
也許你會說,因為泰國是個旅游國家,它的GDP全靠旅游,自然不敢得罪財神爺。我不相信。因為禮讓我的司機不可能全都從事旅游業——此外,最有力的反駁就是骯臟的遍布垃圾碎石乃至玻璃渣的芭提雅海灘,如果當地人對旅游如此緊張,為何不花錢治理下這片著名的海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