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 龍
(承德廣播電視臺,河北 承德067000)
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更多種類的傳媒類型廣泛整合,廣大受眾每天可以通過不同渠道接觸到豐富的信息。 在這龐雜的信息中,難免良莠不齊,或存在虛假不實報道,或存在明顯傾向性報道,甚至有些報道會在受眾中散布負面情緒,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作為影響國家生活、社會輿論和群眾情緒的最重要媒體之一,電視新聞在社會輿論引導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提升電視節目的輿論影響力,成功將受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電視新聞中來,在新聞報道中奏響主旋律,是擺在當代電視編導面前的重要課題。
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是黨的新聞工作的內在規定和職責要求,也是新聞工作者所要堅持的工作原則。 新聞工作者在進行電視新聞報道時應該從重大事件報道、典型報道和突發事件報道三個方面著手,積極弘揚主旋律,同時,注重改進新聞報道的藝術性,不斷提升新聞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進而提升輿論影響力。
對時政新聞等重大事件的報道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時政新聞等重大事件所涉及的往往是國家、 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大新聞事件,是影響輿論走向的核心內容,也是樹立電視新聞媒體權威性、影響力、公信力和對輿論引導力的重要方面。 在對重大事件進行報道時,一定要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行有關規定,以與黨中央、上級新聞媒體同聲同氣為基礎。同時,要注重采用生動鮮活的多元化報道方式,采用百姓易于接受的語言,不僅可以提升重大事件新聞的可視性和感染力,更加可以引導廣大受眾統一思想,共同進退。
對典型的報道要體現特色,平實感人。 典型報道是指對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同類事物和人物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和人物所做的重點報道。典型有正面和負面之分,在正面典型身上,往往蘊含著時代發展的趨向;而負面典型中往往比較集中、明顯地體現了一個時期的錯誤思潮。 由于典型身上的特色鮮明,對典型的宣傳報道往往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比如王進喜、雷鋒、孔繁森等正面典型就深刻地影響了幾代人的思想。 所以,在一定角度上看,可以說典型就是導向,在對典型人物和事件進行宣傳報道時一定要堅持弘揚主旋律,確保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社會思潮。
在對典型進行新聞報道時要堅持“三貼近”原則,用群眾的事例去感染群眾,用群眾的語言去宣傳群眾,提高典型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要真實,用事實說話,而不是僅僅用概念說話,給人以“假、大、空”的印象。 二是要注意捕捉生動的細節,細節既可以真實的反映出人物和事件的特色,又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三是要做到以情感人。典型報道要避免出現人為拔高、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現象,就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還原典型的本來面貌。如果是典型人物報道,就應該更注意報道他和普通人一樣的情感,更應該從普通人能理解的生活狀態中,去捕捉和發現那些閃光的細節,刻畫出可敬、可愛、可親、可信的形象,使典型報道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對突發事件的報道要迅速介入,客觀公正,提升公信力。國內外各類突發事件,往往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國內外輿論熱點。 面對突發事件,新聞工作者不能回避,而是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主動介入、主動引導,科學分析原因,積極闡明對策,充分反映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所做的工作,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發揮影響輿論、引導輿論的作用。 要注重報道黨委政府的積極作為,報道解決問題的積極進展,引導人們保持理性情緒、樹立健康心態,以此來提升新聞報道的公信力,發揮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作用。
在具體的報道中,一方面應該暢通信息渠道,在上級部門許可的前提下,力求在第一時間準確發布信息,及時表明政府部門的立場態度、處置意見和工作進展,牢牢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不給小道消息提供傳播空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新聞工作者的靈活性,通過簡評等方式表明記者、主持人和媒體的態度,或弘揚社會公德,或提倡遵紀守法。
同時,在新聞報道中要充分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和新聞工作者的靈活性,注重改進報道藝術,堅持多樣性,提升主旋律報道的吸引力,為廣大受眾喜聞樂見,使新聞報道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引導社會輿論。
第一,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應該提倡多樣化。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是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具體體現。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就是要堅持新聞報道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在選取新聞題材和給新聞報道定基調的時候一定要充分體現主旋律,而在新聞報道的題材和表現手法上就應該堅持多樣化,以適應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使主旋律的內容更易為群眾所接受。 比如我們在制作承德電視臺《民生直達》節目新聞時,就廣泛采取與居民熱線(短信)互動、隨機采訪、暗訪、邀請職能部門負責同志訪談、邀請職能部門負責同志與普通居民進行交流等多種形式和方法,極大地調動了觀眾參與的積極性,增加了群眾對節目的認可和信賴,提高了引導能力。
第二,要靈活運用高科技手段提升主旋律報道的吸引力。 在科技迅猛發展、新興信息傳播渠道不斷涌現的形勢下,衛星直播車、電話連線、短信互動以及多種制作方式等高科技手段的運用,可以發揮電視媒體快速及時、互動交流的傳播優勢,較好地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增強主流媒體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第三,要積極改進報道方法提高引導藝術。 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既要充分體現導向的正確性,又要改進宣傳報道方法,提高引導藝術的水平。 首先,要堅持全面,防止片面地報道一個問題。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只有堅持新聞報道的全面性,才能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增強輿論引導的可信度。 其次,新聞報道對輿論的引導要有度。把握好新聞報道的“度”,就是在一個特定的時期范圍內,根據事物自身和群眾對事物認識的變化和發展, 掌握新聞宣傳的導向、 基調、內容,掌握新聞宣傳的力度、廣度、角度,掌握新聞宣傳的分寸、時機、效果。 再次,要堅持輿論引導的平等原則、交流原則和參與原則。 這些原則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所必須的。 新聞報道如果采取居高臨下的方式,閉門造車不考慮觀眾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就會使觀眾產生逆反情緒和逆向思維,達不到引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