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陽宗
一座天橋式現代造型大門聳立眼前,蒼翠蓬勃的爬山虎把校園四面圍墻裝點成了紅綠相間的瀑布,“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幾個鮮紅大字高懸在教學樓頂,吸引著來來往往的行人。這就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千所示范學校之一的莊浪縣職業教育中心。
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莊浪縣職業教育中心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莊浪縣教育局長楊恒榮在全市職教經驗交流會上介紹說:“莊浪縣職教中心在按照全市關于特色化辦學、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狠抓管理,深化改革,從2009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開始,到2010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再到2012年被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2013年,又被省教育廳批準改辦為普通中專,五年四大步,步步踏得穩,通過多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條精品化、特色化辦學的路子,在全縣起到了一定的先導和示范作用。
質量立校 突出特色
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印證了特色專業作為該校品牌的影響力、輻射力以及技術服務能力。近年來,莊浪縣職教中心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立足莊浪,面向全市,輻射全省,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用人需求緊密結合,形成集中職學歷教育、短期培訓、本專科教育為一體的多元化職業教育格局。
同時,緊密結合縣情,圍繞“梯田”和“勞務”兩大品牌謀發展,深化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辦學模式、教育內容、評價模式五項改革,打造現代農藝技術、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四個特色專業,在鞏固現有辦學規模基礎上,走內涵發展、質量提升之路,創建現代化、多層次、開放型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借創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東風,優化資源配置,增強辦學實力,逐步建立了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和特點的職業教育辦學體系。
學校采取爭取項目支持和自籌資金“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不斷加快教學設施建設,優化辦學條件。先后建起了數控加工、編程控制、制冷制熱、電子電工、普通車工、機電一體化、電氣焊、鉗工、汽車運用與維修、機械加工、護理、工程制圖、音、體、美等49個專業實訓室,近年又重點建成了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專業和機械加工2個省級實訓基地,建成了汽車運用與維修1個國家級實訓基地。聯建有6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基本滿足了實習實訓教學需要。
制定了較為完備的實訓管理制度,實訓開出率達到98.6%。學校為信息化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成先進的校園網絡系統、教學信息平臺、覆蓋全校的校園廣播通訊和視頻監控系統,建成微機室、多功能廳、多媒體教室等功能教室,為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不斷優化辦學條件的同時,莊浪縣職教中心認真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工程”,不斷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專業技能。樹立了靠敬業立足、靠業績成名的團隊精神,讓“做有靈魂的教師”成為教師永恒的追求。
近年來該校通過“引進一批,選調一批,培養一批,外聘一批”的途徑不斷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開展了“把有教學專長的教師培養成骨干教師,把骨干教師培養成專業帶頭人”的“雙培工程”。發揮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在教學、教研方面的示范帶頭作用,并通過傳、幫、帶,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鼓勵教師向“一專多能”和“雙師型”發展。出版《電工實訓》等學術專著及《德育讀本》等校本教材共16部,有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等稱號的90人。初步建成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與此同時,學校還加強了國家對中職學生資助政策的宣傳和使用,進入莊浪縣職教中心的學生既可以享受免學費政策,還可以連續享受兩年的國家助學金(每年1500元),并且部分家庭困難學生還可再享受2500元的“兩后生”補助金,使職教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從而大大增強了職業教育的辦學吸引力。
工學結合 德能并舉
步入莊浪縣職教中心花園式的校園,實訓樓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八個大字格外搶眼,彰顯學校剛勁有力、不斷前進的堅實步伐。微機室里熒屏閃爍,加工車間機床速轉,焊接室里火花飛濺,音樂室輕歌曼舞……走進學校的一個個實訓室和實訓基地,老師們正在指導學生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各種技能實訓。
校長靳世杰自信地說:“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畢業后的發展狀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服務。我們必須教育學生‘先做人,再學技;要成才,先成人。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職業技能是職校學生應該練就的雙翼。”因此,學校德育工作遵循“先學做人,再學技藝,有教無類,特色發展”的教育理念,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圍繞生命、生存、生活、生態等主題,從學生基礎道德和日常行為習慣著手,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文明行為教育、職業紀律和崗位規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育學生要成才先成人,強化品德養成教育,按照“年年有創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都精彩”的活動思路,以各種形式的活動為載體,不斷滲透德育內容,不斷創新和完善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徑,開展“校園之星”(即愛校之星、文明之星、衛生之星、藝術之星、體育之星)評選活動,激發了學生積極向上,文明進取意識,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升。
根據近年中職學生的就業情況,學校發現,大多數企業最看重的是畢業生誠實守信、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品德,其次才是專業技能、學習能力。于是,學校確立了“工學結合、德能并舉”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示范專業教學改革,使學生順利實現對口就業。示范專業建設已成為引領專業發展、擴大辦學影響力的重要渠道。
學校堅持走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培養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路子,先后與莊浪縣農技中心、蘭州廣成機電有限公司、中達電子(江蘇)有限公司、奇瑞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中集瑞江(安徽)有限公司、隴原建筑工程安裝公司(甘肅)等10多家大型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協議,并建立了10個校外實習基地,供學生頂崗實習,較好地實現了工學結合、校企共贏的辦學模式。2008年被江蘇昆山市人力資源市場管委會確定為“昆山市人力資源開發基地”,與中達電子、佳能蘇州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共建“友好合作單位”,實行訂單培養,定向就業。
為強化德育與各教學環節、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滲透,學校確立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育人理念,積極推行“年年有創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都精彩”的德育活動思路,推行精細化的過程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2011年學校被省教育部門評為“甘肅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學以致用 就業穩定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先進的辦學理念就是莊浪職業教育的活水。為保證學生學以致用、穩定就業,莊浪縣職教中心充分利用大中城市豐富的職業教育資源和廣闊的就業市場,深入推行“校校”聯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為畢業生打造了順暢的就業通道,先后與中達電子等10多家大型企業較好地實現了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因為學校是根據市場需求開設的專業,所以各個專業學生學以致用,達到了較好的服務社會的效果。其中現代農藝技術專業已經形成了以農業種植為引領,輻射到果蔬花卉生產、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等涉農專業。優秀畢業生已成為莊浪縣高效農業、大棚蔬菜、果園建設中的技術骨干和創業致富能手,為當地經濟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建有電子電工自動化省級實訓基地。建立的“中達電子(江蘇)—莊浪縣職教中心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實現了生產車間流水線進課堂,增強了教學實效性,實現了校企雙贏。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建有國家級實訓基地,本專業將一汽大眾莊浪維修站、縣宏遠汽車修理中心等企業引入學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
莊浪縣領導說:“莊浪縣是窮縣辦大教育,職教要走特色化之路。學校要把辦學質量作為生存之本,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開設專業,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人才。要借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春風,乘勢而上,搶抓機遇,爭取更大的跨越。”
大鵬展翅乘風起,風勁揚帆正當時。當前,職業教育千帆競發,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定位中職教育的發展、如何提高中職教育的吸引力,將是每個職教工作者著重思考的問題,莊浪縣職教中心身處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積極增強競爭實力和服務能力,努力開創職教工作新局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