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勤 保長佃
〔關鍵詞〕 農村學校;寄宿生;管理;人文化;自主化;
親情化;制度化;常規化;競爭化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4—0018—01
隨著寄宿制學校的推廣,集中辦學的優勢也在實踐的檢驗中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來,但與此同時,住校生的年齡也隨之越來越小,如何讓這些剛剛懂事的孩子在學校里既要生活好又要學習好,這在學校管理上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下面,筆者就結合我校實際,就如何做好寄宿生的管理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管理人文化
相對于通校生來說,寄宿生不僅要承受學習上的壓力,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壓力。所以,生活老師對住校生的管理不僅僅是行為上的監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強對住校生的心理輔導,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和健康人格的培養,了解學生的心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對學生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多一點關心和支持。并盡可能地給住校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條件,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對于寄宿生所犯的錯誤,生活老師不能妄加指責,而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感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從而構建溫馨和諧的家園。同時,生活老師要尊重學生的風俗習慣、飲食習慣,以便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二、管理自主化
1.學生生活自主化。我校利用寄宿生會議對住校生開展《學校規章制度》和《住校生管理制度》的學習教育,對他們進行內務紀律的訓練,教他們學會整理床鋪、洗衣、集隊,培養學生自理自律自強的能力。
2.學生管理自主化。我校從每個宿舍選出一名有威信、有正義感、有責任感的學生來配合老師加強宿舍管理工作,成立男女住校生自管小組。具體負責各宿舍及餐廳的紀律和衛生檢查,通過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
三、管理親情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家長長年在外打拼,這就使得部分留守兒童較其他住校生來說更缺乏親情的呵護。為此,寄宿制學校要努力使學校成為留守兒童的另—個家,把學校建設成留守兒童的家庭和成長成才的搖籃。通過對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可以兼顧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而且有利于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們的做法是教師和留守兒童結對,教師代行家長職責,從學習到生活全程負責。這樣就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溫暖,在學習上多了一些幫助輔導,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缺位、親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兒童有了較好的教育補償,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了一個和諧的空間,也為外出務工農民解決了后顧之憂。
四、管理制度化
1.制定各種管理制度。我們把寄宿生的管理作為學生管理的重點,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強的制度,使住校生管理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當前,我校住校生管理制度主要有《住校生愛護公物制度》《住校生個人衛生制度》《住校生返校、離校制度》《住校生安全制度》《住校生作息制度》和《住校生就餐制度》等。
2.建立住校生基本情況一覽表。這其中包括學生姓名、班級、班主任姓名、聯系電話和學生平時表現記錄,并將基本情況一覽表貼在宿舍門上,極大地方便了生活老師對住校生進行定位管理。
3.建立嚴格的請假制度。寄宿生一般情況下不準離開學校,若有事要請假,必須先由班主任批準,然后將請假條報送到生活老師處登記,經生活老師告知門衛后方可出校門。
五、管理常規化
成立寄宿生管理領導小組,落實常規檢查。為了加強對住校生的管理,學校成立了住校生管理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生活老師具體負責、班主任協同管理。學校規定班主任、生活老師要經常到宿舍詢問住校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一天必須三查宿舍。生活老師還要定期向學生傳授一些生活、生理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生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同時,學校每月還要組織一次住校生座談會,及時了解住校生的思想動態,以便更好地掌握他們的情況。
六、管理競爭化
為了強化對寄宿生的管理,我校還組織了一周一次的“文明宿舍”評選。根據每個宿舍一月來內務、衛生、紀律各方面的檢查結果,評選出一月的“文明宿舍”,學校頒發給流動紅旗。學期末把“文明宿舍”評比結果作為班主任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以此來促進寄宿生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