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鳳香,申洪嬌,朱秀敏,齊偉琴,王春玲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1)
無創測量血壓兩種儀器及測量血壓部位的比較
謝鳳香,申洪嬌,朱秀敏,齊偉琴,王春玲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1)
目的 探討兩種無創測量血壓的儀器所測量血壓值的差異性及多功能監護儀(以下簡稱“監護儀”)袖帶纏縛部位不同所測量血壓值的差異性。方法 對18位健康人每天上午9~10點連續兩天用臺式汞柱血壓計(以下簡稱“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1次,監護儀袖帶纏縛于肘窩尺側肱動脈搏動最明顯處(部位1)、肘窩上2~3 cm處(部位2)測量血壓各兩次,比較各次測量值。結果 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平均動脈壓的均值,監護儀所測數大多高于臺式血壓計,差異有顯著性(P<0.05);監護儀袖帶纏縛于部位1測得的血壓值與纏縛于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 監護儀測量的血壓值>臺式血壓計測量的血壓值,兩者不可相互代替;根據監護儀測量血壓的原理,袖帶纏縛于部位1為宜。
血壓儀;臺式血壓計;多功能監護儀;部位
目前臨床常用的無創測量血壓的儀器是臺式汞柱血壓計(人工柯氏音法,以下簡稱“臺式血壓計”)和多功能監護儀(以下簡稱“監護儀”)。我們隨機選擇18位健康人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種血壓儀的差異性和監護儀測量血壓時袖帶纏縛部位的差異性進行探討,供臨床護理中無創測量血壓時參考。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對無創測量血壓的方法認識模糊,如不同測量儀的測量值有無差異,血壓測量原理是什么,袖帶纏縛的準確部位等。不同的教科書、文獻以及儀器說明書的描述也有差異,使臨床醫護人員感到困惑。筆者根據兩種血壓儀的不同原理,對其測得的血壓值以及袖帶纏縛部位不同所測血壓進行對比分析。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校2012級高職在校護生18人,女15人,男3人,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3歲。
1.2 方法
1.2.1 測量時間 為避免血壓測量結果的偶然性,連續兩天進行測量,測量時間為每天上午9~10點。
1.2.2 測量方法(1)工具。臺式血壓計1臺(金壇市登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監護儀2臺(深圳金科威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UT4000F)。(2)測量。由課題組兩名成員分別使用上述兩種血壓儀對18名學生進行測量,被測量者采取仰臥位,掌心向上,袖帶纏縛于右上臂不同部位,每個觀察對象被測量3次(臺式袖帶下緣纏縛肘窩上2~3 cm測一次,監護儀袖帶下緣纏縛肘窩尺側肱動脈搏動最明顯處(部位1)測量一次、袖帶下緣纏縛肘窩上2~3 cm(部位2)測量一次,松緊度1指,連續測兩天。兩種測量儀順序隨機,每次測量間隔5~15 min。用臺式血壓計測量時聽到第1個搏動聲為收縮壓,水銀柱下降至聲音突然變低或消失為舒張壓[1];監護儀自動顯示其血壓讀數,即刻記錄。
比較每天3次測量值。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配對t檢驗。
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監護儀測得的血壓值與臺式血壓計測得的血壓值存在顯著性差異;監護儀袖帶纏縛部位1測得的血壓值與袖帶纏縛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6)。
表1 第一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1)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表1 第一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1)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儀器 收縮壓 平均動脈壓臺式血壓計監護儀(部位1)t值P值舒張壓106.00±12.04 113.00±11.07 -2.887 0.010 67.00±7.71 64.00±8.19 1.434 0.170脈壓39.00±8.81 49.00±8.35 -4.093 0.001 80.00±8.41 81.00±8.37 -0.286 0.778
表2 第一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表2 第一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儀器 收縮壓 平均動脈壓臺式血壓計監護儀(部位2)t值P值舒張壓106.00±12.04 111.00±9.594 -2.640 0.017 67.00±7.71 66.00±6.52 0.550 0.590脈壓39.00±8.81 45.00±7.57 -2.570 0.020 80.00±8.41 81.00±6.80 -0.994 0.334
表3 第一天監護儀(部位1與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表3 第一天監護儀(部位1與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儀器 收縮壓 平均動脈壓監護儀(部位1)監護儀(部位2)t值P值舒張壓113.00±11.07 111.00±9.597 1.514 0.148 64.00±8.19 66.00±6.52 -1.142 0.174脈壓49.00±8.35 45.00±7.57 3.429 0.003 81.00±8.37 81.00±6.80 -0.617 0.546
表4 第二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1)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表4 第二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1)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儀器 收縮壓 平均動脈壓臺式血壓計監護儀(部位1)t值P值舒張壓102.00±13.05 112.00±8.515 -4.152 0.001 62.00±7.41 65.00±6.10 -1.857 0.081脈壓40.00±10.57 47.00±5.937 -3.613 0.002 75.00±8.28 80.00±6.41 -3.218 0.005
表5 第二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表5 第二天臺式血壓計與監護儀(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儀器 收縮壓 平均動脈壓臺式血壓計監護儀(部位2)t值P值舒張壓102.00±13.05 112.00±8.385 -4.779 0.000 62.00±7.41 66.00±7.45 -2.819 0.012脈壓40.00±10.57 46.00±5.657 -2.728 0.014 75.00±8.28 81.00±7.30 -4.468 0.000
表6 第二天監護儀(部位1與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表6 第二天監護儀(部位1與部位2)測得的血壓值比較(±s,mmHg)
儀器 收縮壓 平均動脈壓監護儀(部位1)監護儀(部位2)t值P值舒張壓112.00±8.51 112.00±8.38 -0.178 0.861 65.00±6.10 66.00±7.45 -1.138 0.271脈壓47.00±5.93 46.00±5.65 0.824 0.421 80.00±6.41 81.00±7.30 -0.949 0.356
監護儀測得的血壓值高于臺式血壓計測得的血壓值,兩者不宜互相代替;監護儀測血壓袖帶纏縛于部位1與部位2所測血壓值雖無顯著性差異,但根據監護儀測量血壓原理,袖帶纏縛于肘窩尺側肱動脈博動最明顯處(部位1)為宜。
4.1 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原理
測量血壓時先用氣球向纏縛于肢體的袖帶內充氣加壓,壓力經軟組織作用于動脈。當所加壓力高于心收縮壓力時,血流完全阻斷,再由氣球慢慢放氣,袖帶內的壓力隨之下降,當袖帶內的壓力等于或稍低于心縮壓時,隨著心縮射血,血液即可沖開被阻斷的血管形成渦流,聽診器能聽到柯氏音,此時的氣袖壓就是收縮壓,繼續緩慢放氣,當袖帶內壓力低于心縮壓,但高于心舒張壓這一段時間內,心臟每收縮一次,均可聽到一次聲音。當袖帶壓力降低等于或稍低于舒張壓時,血流復又暢通,伴隨心跳所發出的聲音便突然變弱或消失,此時血壓計所指示的壓力值即相當于舒張壓。
4.2 監護儀測量血壓原理
測量血壓時向纏縛于肢體的袖帶內充氣加壓,壓力經軟組織作用于動脈,當袖帶內的壓力等于心縮壓時,血壓經壓力傳感器變成電信號傳入處理器,處理器將來自人體內之電信號放大后經微型計算機處理,變成數字信號輸出,經光電顯示系統顯示于陰極射線示波器的屏幕上。
4.3 測血壓袖帶纏縛部位
臺式血壓計和監護儀測量血壓,因兩者原理不同,故測血壓袖帶纏縛的部位也不同。以上肢測血壓為例,臺式血壓計是將聽診器胸件放在肘窩尺側肱動脈搏動最明顯處聽診得結果,所以袖帶下緣應纏縛在肘窩上2~3 cm處,露出肱動脈搏動最明顯處便于聽診,并使聽診器胸件不受袖帶干擾;監護儀是靠袖帶內壓力傳感器(下緣標記“↓”處)感應得結果,故用監護儀測量血壓,袖帶下緣的標記“↓”應對準部位1。雖然袖帶分別纏縛在部位1、部位2測得的血壓結果無顯著性差異,但根據監護儀測量血壓原理,袖帶應纏縛在部位1。
4.4 兩種血壓儀的優缺點
監護儀作為一種自動化、智能化的監測儀器,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隨著傳感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監護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2]。監護儀可設定定時測量,持續動態觀察,自動顯示監測數值,重復性、一致性較好,不受人為因素影響,且方便、節時省力,提高了醫護工作效率。但使用監護儀應保持導管不受壓迫或反折、脫落等。臺式血壓計在臨床工作中沿用已久,普遍為醫護人員和病人所接受,以手動加壓與放氣及用聽診器聽到柯氏音來判斷血壓值,與主觀因素、熟練程度和經驗、技術有關。
需要指出的是:在臨床無論使用何種儀器測量血壓,均要嚴密觀察病人的其他臨床表現,運用評判性思維綜合判斷病情變化,以免造成誤診。
[1]張少羽.基礎護理學[M].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2.
[2]郭世福,孫京昇,薛玲,等.多參數病人監護儀有效性驗證方法[J].首都醫藥,2010(2):9-11.
G424.31
B
1671-1246(2014)19-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