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李春麗
(定西市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2011—2013年定西市流感監測結果分析
張玉霞,李春麗
(定西市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定西市流感監測結果,了解定西市流感流行特征及其優勢毒株變化,為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收集2011年第1周至2013年第52周定西市流感監測哨點醫院的流感流行病學和病原學數據并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 定西市2011—2013年3個監測年度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ILI%)差異有顯著性(P<0.001),ILI%曲線在春季與冬季出現高峰。ILI%各年齡組差有異顯著性,以0~4歲組最高,為2.89%。3個監測年度分離出的優勢毒株不同,前兩年為B型,第三年為新甲H1,分離出的陽性率有顯著性差異(P<0.001)。結論 2011—2013年定西市流感流行較為平穩,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流行優勢毒株不斷發生變化。
定西市;流感;監測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也是第一個實行全球監測的傳染性疾病。流感病毒有多種亞型,容易發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轉換,因而病毒極易發生變異,病毒變異引起人禽流感,將對人類健康產生極大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該疾病可能是對人類存在潛在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1]。根據《全國流感/人禽流感監測實施方案》,定西市從2009年度開展了哨點醫院流感監測及暴發疫情監測工作。為了解定西市流感流行特征,為今后的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現將定西市2011—2013年3個監測年度的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流感樣病例監測資料來源于2011年第1周至2013年第52周定西市流感監測哨點醫院。病原學資料來源為同期本市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
1.2 監測方法
按照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監測方案要求,定西市流感監測哨點醫院分別在內科門診、內科急診、兒內科、兒內科急診同時開展流感樣病例監測。監測門診每日登記流感樣病例數和就診病例總數,分年齡組統計后逐級上報。監測時間為每年度第1周至本年度第52周;采樣病例均為咽拭子采樣;檢測方法為核酸檢測。
2.1 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監測
2.1.1 基本情況 定西市哨點醫院——定西市人民醫院監測2011年度接診病人22 383人次,其中流感樣病例354人次,占1.58%;2012年度接診病人35 171人次,其中流感樣病例449人次,占1.28%;2013年度接診病人81 824人次,流感樣病例1 437,占1.76%。3個監測年度相比,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不相同,差異具有顯著性(χ2=35.89,P<0.001)。
2.1.2 時間分布 2012年與2013年兩個監測年度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曲線出現了3個高峰,且這3個高峰基本重疊,分別分布在3~5周、10~18周、44~47周這3個時間段,第2個高峰持續時間較長,為兩個月左右。2011年度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曲線為雙峰狀,時間分布與其他兩個監測年度的后兩個高峰重疊,即分別出現在10~18周與44~47周兩個時間段(見圖1)。

圖1 3個監測年度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
2.1.3 年齡分布 各年齡組流感樣病例所占百分比存在顯著性差異,0~4歲組最高,為2.89%;其次為5~14歲組,為2.03%;15~24歲組最低,為0.61%;25~59歲組為1.19%;60歲及以上組為0.65%。
2.2 病原學監測
定西市哨點醫院——定西市人民醫院3個監測年度共分離陽性毒株196株,其中A未分型4株,B型82株,季H3為35株,新甲H1為75株。2011年度優勢毒株為B型,占本年度全部陽性毒株的80.00%,其余均為A未分型,2012年度優勢毒株為B型,占本年度全部陽性毒株的49.70%,其次為新甲H1,占本年度全部陽性毒株的25.50%,其余為季H3和A未分型,分別占本年度全部陽性毒株的23.50%和1.30%;2013年度的陽性毒株均為新甲H1,共37株。3個監測年度相比,其毒株陽性率具有顯著性差異(χ2=161.27,P<0.001,見表1)。

表1 3個監測年度分離陽性毒株情況
流感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引起全球范圍的流行,嚴重威脅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2]。定西市自2009年開展流感監測工作,通過對發熱、咽痛等特定癥候群進行非特異性監測,觀察分析監測數據的異常波動,能夠先于傳統的以醫生確診、實驗室診斷等為基礎的監測系統發現,有效識別流感爆發的跡象,為進一步的疾病病原診斷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3,4]。
監測結果表明,3個監測年度相比,2013年度的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最高,其原因可能與自2013年以來,定西市人民醫院發展迅速,醫療水平較前有顯著提高,就診人數較前兩個監測年度顯著增加有關。從時間分布來看,各監測年度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曲線均出現高峰,且均分布于春季與冬季,可能與定西市冬春兩季氣候干燥寒冷,是流感的好發時期有關。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高峰期與流感病毒分離毒株最多的時間吻合,說明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高峰時期也是流感病毒活躍時期,二者具有時間一致性[5]。從年齡分布來看,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以0~4歲組最高,其次為5~14歲組,分析認為,低年齡組人群對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較低,是流感易感人群,隨著年齡增大,免疫力也隨之增強,對流感病毒的易感性降低;以15~24歲組最低,分析認為可能與該年齡組人群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平時活動量較大,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對流感的抵抗力較強有關。
3個監測年度中前兩個監測年度的優勢毒株均為B型,但2011年度分離出的陽性毒株較為單純,只有B型和A未分型兩種,而2012年度分離出的陽性較2011年復雜,有4種毒株,其中新甲H1僅次于優勢毒株B型;2013年度分離出的陽性毒株均為新甲H1,說明流感優勢毒株有由B型向新甲H1轉型的趨勢,但流感優勢毒株的變化對流感流行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衛生部.人禽流感診療方案[Z].2005.
[2]Monto A S.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J].Vaccine,2008,12(26):45-48.
[3]Irvin C B,Nouhan P P,Rice K.Syndromic analysis of computerized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chief complaints:an opportunity for bioterrorism and influenza surveillance[J].Ann Emerg Med,2003,41(4):447-452.
[4]Muscatello D J,Churches T,Kaldor J,et al.An automated,broadbased,near real-time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using presentations to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New South Wales,Australia [J].BMC Public Health,2005,5(1):141.
[5]于秋燕,徐淑慧,邊學峰.2005~2008年濟南市流感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09,4(2):126-128.
R181.8+1
A
1671-1246(2014)19-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