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從環境心理學視角看大學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
周欣
大學新生存在學習、人際、生活、環境等入學適應問題,這些問題是由從熟悉環境到陌生環境等環境改變所引起的。高校應充分認識大學生入學適應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大學新生的適應教育和環境建設,并充分發揮各種社會支持的作用,帶領學生融入新環境,更好地解決大學新生入學適應問題。
環境心理學 大學新生 入學適應
大學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學習與生活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這些改變需要個體對新環境進行熟悉和適應,適應良好則能順利完成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反之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
大學新生入學存在適應不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具體的方面:
1.1 學習適應問題 中學與大學的學習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中學為被動學習,由老師計劃、指導和監督;而大學為主動學習,由學生自行安排。很多大學新生在學習上仍過分依賴老師,缺乏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部分新生由于第一學期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對大學學習產生了恐懼感,甚至對自己能否完成大學學業產生懷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
1.2 人際適應問題 進入大學后,離開了原來的生活空間與朋友圈。在全新的環境中若適應不良,會出現以下表現:第一,交往動機缺乏,自我封閉,不愿主動交朋友,很少向朋友吐露心聲,存在的心理矛盾不能隨之解決。第二,行為上以自我為中心,很手能力的培養。課后,教師認真批改實驗報告,嚴格評分,培養了學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及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全英文留學生醫學教學是新形勢下面臨的新課題,在醫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義[3]。探索和完善適合留學生特點的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對推動留學生醫學教學工作的積極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有利于我國醫學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少考慮到別人。第三,在交往技巧上,大部分學生表現出了空白和茫然。
1.3 生活自理問題 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父母家長的呵護照顧甚至溺愛,當代大學生在生活上普遍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進入大學,遠離父母表現出不善于妥善保管自己的錢物,丟三落四,生活無規律,花錢無計劃,遇事不知如何處理等問題。
1.4 環境認同問題 即大學新生能否接納新環境。大學新生通常帶著很高的期望進入大學,而期望與現實往往存在差異,這一落差導致了學生對新環境的消極看法。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所上的大學與理想中的大學存在較大差距,產生迷茫、苦悶、消極、厭學等情緒,嚴重影響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1.5 心理問題凸現 環境的不適應引發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這些不適應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往中的不良行為。上述不適應表現相互交叉、相互影響,造成了心理上的矛盾和失衡,使問題更為凸顯。這嚴重阻礙著大學新生的學習、生活,為大學新生順利進入接下來的大學生活帶來了困難[1]。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
1 萬麗丹,劉德明.醫學留學生解剖學全英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1,20(3): 293~294.
2 王劍軍.醫學留學生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6):654~656.
3 張天華,姜維良,張英男,等.淺談醫學留學生教學的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1(10):72~73.
2.1 生活環境變化 ①在家居住變宿舍居住:中學階段很多學生屬于所謂的走讀生,學習生活飲食各方面均有家人照料。而進入大學后,全部實現寄宿制,必須與其他同學一起生活在寢室里,處在從未經歷過的環境,從未處理的一系列生活事務,還要妥善處理與室友的人際關系,各方面的問題出現在面前時,大學新生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同時,由于是群居,缺乏個人獨處空間,情緒情感難以充分宣泄,更加劇心理問題。在這方面,中學階段有過寄宿經歷的大學新生相對未經歷過的大學新生在宿舍環境適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②擁擠:“擁擠”(crowding)是環境心理學的經典研究課題之一。環境心理學中的擁擠更多理解為一種心理體驗,而非單純的物理密度。環境心理學家曾于1977年對大學宿舍的建筑和擁擠體驗進行了研究,發現在空間和人數相等的情況下,建筑和設計上的改變(對空間的不同布局)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擁擠體驗。而體驗到擁擠的大學生,在心理與行為上都表現出一些消極反應,比如退縮、無助感增加、個人空間屏障明顯、人際關系緊張等。而目前國內大學宿舍多采用合居形式,使學生在心理上存在擁擠的感覺,從而引起焦慮、人際關系緊張等入學適應問題。
2.2 學習環境變化 中學階段屬于小班教學,整個學習如聽課、自習、完成作業等幾乎都在教室完成,且有老師監督,同學陪同,是一個共同學習的環境。而大學屬于大班教學,不同班級的很多學生常坐在一個教室里聽課,而下課之后的自習和完成作業則自行安排。學習的環境和氛圍發生了變化,造成大學新生對于大學這一需要自主調控學習時間、空間和方法的新的學習方式存在不適應狀況。
2.3 人際環境變化 進入大學后,與原有的朋友分隔兩地,存在聯系變少感情變淡的可能。而新的環境需要結交新朋友。這樣一個狀況對大學新生存在一個沖擊,當不能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情感情緒得不到依托時,就會出現適應不良問題。另一方面,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模式也發生了改變,老師不再像中學階段那樣對學生管理嚴格細致,有所疏遠,也使大學新生存在不適應的狀況。
3.1 充分認識大學生入學適應指導工作的重要性 據調查,至少有20%的學生認為自己入學一個學期尚未完全適應大學生活[1]。但這個問題目前并未引起很多高校足夠的重視。雖有少數學校部分學生工作人員意識到這一點,但由于專業知識不夠或經驗不足,工作效果不夠理想。因此,高校應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培訓有關的工作人員,深入細致地做好大學生入學適應工作。
3.2 加強大學新生的適應教育和環境建設 首先,對大學新生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使其對大學將面臨的生活、學習、環境以及入學適應問題有所了解。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師生共同參與,使適應教育既有專業指導,又能深入學生內部,更有效地進行。第三,注重大學新生班級、寢室的集體建設。可開展系列活動,讓學生有歸屬感,更好地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此外,注重大學生的個性及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要求。
3.3 充分發揮各種社會支持的作用,帶領學生融入新環境 已有研究表明,通過提供社會支持,能有效地降低大學新生入學適應癥狀的嚴重程度[3~4]。社會支持主要有家庭、學校、教師和學生群體間的支持。在新生入學適應期,高校應努力整合各種資源,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的積極作用,共同幫助大學生克服適應中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 翟德春,李敏,朱巧玲,等.大學新生適應障礙成因及應對措施[J].沈陽醫學院學報,2004,6(3):185~187.
2 劉建新,高嵐.簡述環境心理學的形成與發展[J].學術研究,2005(11):9~12.
3 陶沙.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入學適應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3(5):908~909.
4 雷環.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J].思想教育研究,2008(3):42~44.
Abstract:Freshmen have some adjustment problems of learning,relationships,life,environment and so on.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that,from familiar to unfamiliar environment.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treat adjustment problems,strengthening adapt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and give social support,lead studentstointegrateintothenewenvironment,isabettermethodtohandleadjustmentproblemsofFreshme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sychology;Freshmen;Adjustment /(編審:萬興松)
The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experiment of teaching for classes dominated by oversea students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32,Anhui
CHEN Xiao-yu,CHEN Xiao-rong,JIA Xue-mei
To discuss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in classes dominated by oversea students.To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objects,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o write experiment teaching notes,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aimed at classes dominated by oversea students has been designed,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atmosphere,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nternational students;Experimental teaching;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編審:郭 毅)關系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又稱人類生態學或生態心理學[2]。環境心理學把環境和行為的關系看成一個整體單位加以研究。當前更注重環境對人行為和心理的影響及在社會中的應用。從這一理論角度分析大學新生的入學適應問題,找到如下原因:
Expound Freshmen's adjustment problems by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orth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1,Sichuan
ZHOU Xin
R395.1
A
1671-8054(2014)01-0094-02
川北醫學院基礎醫學院 四川 637001
2013-11-05收稿,2013-12-26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