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和時代旅游規劃設計院 付磊 朱莉蓉
休閑,作為一種生命狀態,從人類誕生以來就已存在;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必然組成。2013年,我國人均GDP達到6 629美元;居民公休閑暇達到115天,職工另有5—15天的帶薪休假。囯民休閑意識日益普及,休閑參與度全面提高,已具備了休閑消費快速發展的基礎。但同時,我國休閑供給數量不足、質量不高,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
休閑時代下,人們對休閑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還會不斷涌現和增加,從事休閑供給的主體也越來越多,提供相關休閑產品的產業領域也將越來越多,需要對其規范和標準化的內容將呈上升趨勢。制定和實施休閑標準,擁有完整的休閑標準體系,就能夠有效地規范休閑產業發展,規定休閑產品和服務是否合格,保障國民獲得高質量的休閑產品和服務,從而保護憲法和法律賦予國民的休閑權益。休閑標準化不僅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提高國民休閑滿意度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式。
休閑標準化的基礎是標準化對象,休閑產業是一個綜合化的產業,與各個行業都有交叉,但生產目的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是各類行業的休閑化延伸。休閑標準化的對象首先是休閑核心產業,然后逐步向休閑化的產業方向延伸。
那么,什么是核心休閑產業呢?
核心休閑產業是指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直接滿足消費者休閑需求的產業。


付磊:北京同和時代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經濟學博士,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助理,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主持制訂了安徽、河北、貴州、云南、廣西、山西、遼寧、陜西、北京等省區市的旅游發展規劃,孟良崮、千島湖、黃山溫泉、梵凈山、平遙古城、潿洲島、長島、臨潼、葛根蘇木等旅游區、度假區的項目規劃與設計。承擔和主持了《中國旅游改革開放30年發展報告》、《新時期旅游發展戰略研究》、《休閑服務與管理基礎標準研究》等多項國家課題。參與制定了《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與運營規范》、《城市中央休閑區服務質量規范》、《休閑基礎術語》、《度假社區服務質量規范》等十多項國家標準。
一般認為,旅游、體育、文化、商業等屬于休閑核心產業。但這也不準確。嚴謹地說,這些產業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屬于休閑核心產業。
以旅游為例,世界旅游組織在《旅游統計建議書》(又名《關于旅游統計的建議》)中,根據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將旅游分為了休閑(leisure)、事務(business)、其他(other)三大類。其中,事務性目的的旅游活動就不屬于休閑。在我國旅游統計中,把旅游活動細分為觀光游覽、度假/休閑、探親訪友、商務/出差、健康醫療、其他等多個類別。其中,只有觀光游覽、度假/休閑、探親訪友屬于世界旅游組織在《旅游統計建議書》分類中的“休閑”。
以體育為例,2008年《體育及相關產業分類(試行)》將體育及相關產業劃分為3個層次、8個大類、25個中類、57個小類。其中在8個大類中,有“體育健身休閑活動”,指主要面向社會開放的休閑健身娛樂場所和其他體育娛樂場所的管理活動,包括綜合性體育娛樂場所(游泳、保齡、球類、健身等一體的綜合性健身中心)、保齡球館、健身中心(館)、臺球室、飛鏢室、高爾夫球場、射擊、射箭館(場)、滑沙、滑雪以及模擬滑雪場所的活動、驚險娛樂活動場所(跳傘、滑翔、蹦極、攀巖、滑道等)、娛樂性軍事訓練、體能訓練場所、其他未列明的休閑健身娛樂活動。這些可以列入休閑核心產業中。在其他大類中,也有可以列入休閑核心產業的小類,例如群眾性體育組織、體育彩票服務等。
以文化產業為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第1類中的“圖書、報刊零售、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零售”、第2類“廣播電視電影服務”、第3類“文化藝術服務”、第5類中的“文化軟件服務”、第6類“文化休閑娛樂服務”、第7類中的“工藝美術品銷售”等,可列入休閑核心產業,包括:廣播、電視、電影放映、文藝創作與表演、藝術表演場館、圖書館、博物館、公園管理、游覽景區管理、動物園和海洋館、水族館管理服務、植物園管理服務、文化藝術培訓、歌舞廳娛樂活動、電子游藝廳娛樂活動、網吧活動、游樂園、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零售等。
以餐飲業為例,直接滿足于營養和能量攝取等生理需求為目的的餐飲供給,就不屬于休閑餐飲,例如正常時段的一日三餐,即正餐。休閑餐飲更加注重滿足人們的交際、消遣等非食物營養本身的需求。因此,典型的休閑餐飲類型包括茶坊、咖啡廳、水吧、酒吧等。一些功能兼容型的業態,例如演藝餐廳、主農家樂等,餐飲成為輔助功能,這些可以列入休閑核心產業。
以商業為例,針對休閑的主要為零售業,批發業則不能納入。《零售業態分類》(GB/T 18106—2004),按照零售店鋪的結構特點,根據其經營方式、商品結構、服務功能,以及選址、商圈、規模、店堂設施、目標顧客和有無固定營業場所等因素將零售業分為食雜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倉儲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建材店、購物中心、廠家直銷中心、電視購物、郵購、網上商店、自動售貨亭、電話購物等17種業態。由于購物活動主要發生在閑暇時間里,因此,大部分商業零售業態可納入休閑核心產業,其中,大型超市、百貨店、購物中心、網上商店等業態最為典型。此外,古玩、舊貨、花鳥蟲魚、郵幣等特色市場也是休閑核心產業。
綜上,我們可以把休閑旅游、文化娛樂、休閑體育、休閑商業、休閑餐飲等作為休閑核心產業。
休閑的興起,源于工作時間的縮短和人們放松身心的需要。休閑活動一直存在,但形成相關產業,則是工業化以后并且在后工業時代發展壯大。在休閑業產生之初,主要集中在旅游、娛樂等小范圍內,隨著休閑行為的多樣化開展和產業之間的融合,很多原本不涉及休閑的行業也開始提供部分具有休閑性質的產品和服務,即出現了相關產業的休閑化。隨著休閑化的不斷深化,也會逐步形成新的休閑核心產業。
簡單說,休閑化是指隨著休閑時間的增加和休閑行為的多樣化,與休閑相關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逐步成為主流,休閑產業范圍不斷擴展的過程。重點表現在很多行業針對休閑消費所提供的供給比重逐漸增加,乃至成為主要功能。
例如,文化產業中的圖書館,現在除了為專業學習者提供專業資料外,也日益成為提供閱讀休閑服務的主要場所;體育產業中的各類場館,本來主要是供觀賞比賽的場館和專供運動員訓練用場地,包括綜合體育場,體育訓練基地,游泳比賽場館,足、籃、排場館,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場館,棋牌比賽場館等,但很多也向公眾開放,成為休閑運動、康體健身的重要場所;幾年來,面向公眾的綜合型體育公園成為熱點,是典型的休閑體育供給。即便是商業零售業,很多綜合超市、百貨店、購物中心等業態,也逐步從單一購物向復合型休閑場所發展,并出現了奧特萊斯、shopping mall等大型綜合休閑業態。在休閑化方面體現最為突出的是“大農業”,即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
農業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種植農作物,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在城市化產生后,城市居民對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充滿了好奇,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到鄉村體驗農業生活,到田間進行嘗試性的農業生產和采摘,于是產生了農業休閑;隨著到鄉村體驗農業勞動的人越來越多,于是部分農民放棄農業生產糧食這一功能,辟出部分田地,建設相關配套設施,專門為體驗者服務,這就形成農業休閑化;隨著從事農業休閑化服務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專門的休閑行業,并形成專業的市場細分,目標市場明確,也就完成了農業休閑化向休閑農業這一休閑化向核心休閑的轉化。結合休閑農業發展實際,農業部還專門組織編制了《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典型的例子是采摘。最初只是部分城市居民為了獲得更新鮮的蔬菜果實而親自到農民家里采摘,農民的主要目的還是單一的生產農業產品,發展到現在,各大城市近郊形成了針對不同時間和不同顧客需求的各類專業采摘園。采摘也從最初的僅僅是為了獲得新鮮蔬果而變成了周末家人歡聚、兒童認識自然的重要休閑手段,部分果農也細分出來專門經營休閑采摘業。
休閑化的趨勢,其實質是產業的多功能化。多功能農業、多功能林業、多功能漁業,多功能牧業,日益成為發展的方向。例如,在《全國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林業五大功能,即生態、經濟、社會、碳匯和文化功能。
在《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鼓勵發展文化多元的休閑漁業”,豐富休閑漁業發展模式,擴大休閑漁業產業規模。具體措施包括:結合養殖基地、漁港、海洋牧場等漁業設施及增殖放流等漁業活動,積極發展文化娛樂型、都市觀賞型、競技體育型、觀光體驗型、展示教育型等多元化、精品化現代休閑漁業;通過觀賞魚大賽、垂釣比賽、漁業飲食文化節、放魚節、開漁節以及漁業科普、美術攝影等活動形式,不斷挖掘、傳承、弘揚、創新與漁業相關的觀賞文化、餐飲文化、民俗文化;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形成特色、示范帶動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休閑漁業資源整合力度,加強知名休閑漁業品牌創建,打造生產標準化、服務集約化、功能多樣化的現代休閑漁業產業集群;擴大觀賞魚產業規模,加快觀賞展示和交易市場建設,加大休閑漁業中公益性設施的投入扶持力度,強化對休閑漁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的管理與支持,健全休閑漁業技術服務體系。
休閑核心產業包括休閑旅游、文化娛樂、休閑體育、休閑商業、休閑餐飲等。在旅游、文化、體育、商業、餐飲這些領域,一部分有明確的休閑需求導向的,即面向人們閑暇消費的,屬于休閑核心產業;還有一部分并非專門以此為導向,但與休閑需求存在供給關聯,因此屬于休閑相關產業。
農業、林業、漁業、醫療、教育等領域,在承擔自身功能的基礎上,在部分業態上存在明顯的休閑化,乃至以休閑服務為主要功能,這些屬于休閑化領域。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成為休閑的核心產業。例如休閑農莊、休閑漁場、森林公園、休閑技能培訓、戶外運動品制造等(見圖1)。
休閑核心產業是休閑供給的基礎力量,相關產業的“休閑化”則是新興的重要領域,而且正在向休閑核心產業轉化。由于“休閑化”是原有產業的使用價值由其他功能向休閑功能的轉換,所以針對“休閑化”領域的標準化具有其特殊性:

圖1 休閑核心、休閑相關與休閑化
第一,原有標準在休閑領域具有使用價值的,可以直接借鑒過來使用,如GB/T 19079.1—14《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 (游泳場所、卡丁車場所……)》、SB/T10509《SPA經營技術規范》等等。
第二,原有標準在休閑領域具有部分使用價值的,在其“休閑化”向休閑核心產業的功能轉變過程中,對其進行修改,剔除原標準中非休閑功能的規范要素,增加其向休閑核心產業轉化過程中增加的體現休閑功能的規范要素。
第三,原有標準不具備休閑領域使用價值的,則需要針對其增加的休閑功能制定新的標準。
在各個產業不斷“休閑化”的過程中,休閑標準化研究需要密切關注其發展動向,及時發現需要標準化的對象并及時制定實施標準,更好地指導和促進“休閑化”以及向休閑核心產業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