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祖明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例如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這些問題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由于這類社會管理問題同樣都在“管理”的范疇內,所以在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善于使用現代管理理念,積極引進質量管理思想,努力運用標準化原理,采用“PDCA”循環方法強化社會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在ISO 9001-2008標準“引言”中“注”明確指出:稱之為“PDCA”的方法可適用于所有過程,PDCA模式可簡述如下:P—策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標和過程;D—實施:實施過程;C—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A—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績效。所謂PDCA循環具體是指:PDCA的大循環套小循環,按順序循環到A時會自動進入下一個循環。PDCA循環中每循環一次都要提高上升一步,達到一個目標再重新開始,永無止境。這樣運行的模式,就形成管理體系或過程持續改進的機制。抓住關鍵的A階段,對管理結果測量、分析、總結經驗、肯定評價和確認,對不符合提出預防和糾正措施,從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把整體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按照這個理念,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經過認真學習,不難看出依法治國和PDCA循環的內在關聯: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需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這正是在整個國家治理中的“策劃”。

(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完善和發展基層民主制度,依法推進基層民主和行業自律,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完善選舉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堅決遏制和預防腐敗現象。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這正是在整個國家治理中的“實施”。
(三)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重點監督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的立案、羈押、扣押凍結財物、起訴等環節的執法活動。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正是在整個國家治理中的“檢查”。
(四)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據權力清單,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權限、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其實這正是在整個國家治理中的“處置”。
綜上所述,PDCA循環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手段或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