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任以來在打擊腐敗、樹立新風、出訪俄非、舉辦地區性會議等方面亮點頻出,令世界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空氣。來自世界范圍內對中國及其未來的關注,亦成為當下世界發展的關鍵。近日,美國重要的思想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對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富蘭克林?拉文進行訪談,后者從經濟、政治、領導人和外交等四個方面,都給出了自己的觀察和建議。從這些建議中可以看出,其對中國發展和影響力的看重,同時他的建議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經濟:市場是否能發揮主流作用
在肯定中國經濟成就的同時,拉文指出,過去30年中國走的是低工資率和出口型經濟道路,但隨著人力成本提高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中國需要轉變為消費模式,來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他認為,在給予國有企業貸款和補貼方面應該更加謹慎;要減少制造業低端的產品,向價值鏈上游邁進。他認為自己的觀察與中國領導人是一致的,并把這些想法稱作“市場理性主義”,或曰一個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時的正常進程。
不過,拉文也擔心,中國時??梢姷慕洕褡逯髁x、保護主義和投資壁壘雖然有助于維護本土企業利益,但也可能以犧牲它們的國際競爭力和創造力為代價。因此,他認為當今中國經濟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市場理性是否能超越保護主義、尋租或其他形式的國家干預,成為一種主流。
社會穩定:需居安思危
自“阿拉伯之春”運動以來,一些西方人問拉文,中國社會是否也會出現類似變革。在他看來,中國和阿拉伯世界不存在可比性,表現在四個重大區別上:第一,中國的經濟形勢良好;第二,中國社會對批評和公共事務討論的開放度較高;第三,中國社會具備一定的改革能力,可以根據變化做出調整;第四,中國政府的職能正在發生轉變,辦事效率不斷提高。這些都有助于社會整體保持穩定。
不過,雖然一般認為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社會穩定,但拉文表示,短期繁榮在發展到中期時也可能帶來不穩定。以西方社會為例,政府的供給能力從長遠看遠不及民眾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因此盡管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繁榮,但還是有可能出現異化,這是中國需要注意的。
領導層凝聚力:團結協作是一種終極價值
針對新任國家領導人,拉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班子有很強的凝聚力,很少看到團隊的分歧。他說,中國人是非常重視協作的,這一點對改革有利,但也需要人們的耐心,因為要達成共識和步調一致,就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在改革進程和政策方面,速度不會太快。
此外,對中國人講的凝聚力,拉文還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當意識形態作為一種組織原則的色彩在中國逐漸變淡時,團結協作可能已經成為一種終極價值。這種價值或機制的內涵是,允許內部討論,也允許有個人看法,但當集體做出決策后,應該支持政府的決定。
“在中國求職面試,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問題:你能否成為團隊的一員?”拉文說道:“如果你能融入整個隊伍,那么整體的凝聚力就會很強。而當整體運行良好時,個人才能獲得提升?!崩囊蔡嵝?,保持凝聚力的同時,如何讓不同意見更好地得到表達,也是需要應對的風險。
外交:加強信息流通和公民參與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中國國力不斷上升,與亞洲及其它國家形成了穩健的經濟聯系,與美國的關系相對穩定,這對世界是福音。隨著中國影響力從經濟轉向政治和軍事領域,相應的風險和成本也會增加。
拉文所關心的是,新形勢下中國能否就東亞領土爭端等重大問題做出國家利益和外交關系雙贏的決策。他認為,提高信息流通和來源,擴大公民參與,有助于做出更周全的外交決策和更有效的成本利益分析。
提到中美關系,拉文將兩國比作兩塊相連的拼圖。他對美國決策者提出的建議是:第一,堅持合作的政策,努力尋找和中國的共同點,繼續盡一切可能與中國合作,尤其在貿易投資方面。第二,盡量和亞洲更多國家加強合作。多交朋友,不要讓人覺得美國的政策都是以中國為中心的。第三,在諸如領土主權等可能有損于美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定要劃清界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