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芳
〔關鍵詞〕 政治教學;高效課堂;
學習興趣;主體作用;
人文精神;理性激情;
教學方式;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3—0052—01
長期以來,學生普遍對政治教學不感興趣,大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甚至有學生把政治課看作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這嚴重影響了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新課改背景下,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提高政治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政治教師應當努力追求的目標。下面,筆者就打造高效政治課堂談幾點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發揮主體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產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因此,要提高政治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政治教師應當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逐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給學生講“規律是客觀的”這一知識點時,首先,筆者通過講述《拔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提問學生:《拔苗助長》里面的那個楚國人是不是很可笑?為什么?這個故事反映出了什么問題?最后,在學生回答回題的基礎上,順勢導入本課的學習內容——規律的客觀性。總之,在政治教學中,只要教師潛心研究,積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滲透人文精神,彰顯理性激情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里,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多種多樣,學生也可輕而易舉地獲取各種信息,如,中國的發展動向、國際時政新聞等。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壯大,一些新穎的詞匯在社會上廣為流行,舊有的一些概念在含義和使用上也與以往有所不同。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接納它們,仍然按部就班地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則會使學生感到教師跟不上時代,他們會因教師的“孤陋寡聞”而不屑于學習政治課程。因此,政治教師要善于將教材中靜態的知識素材和現實中動態的社會素材巧妙地結合起來,注重滲透人文精神,彰顯理性激情,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讓他們通過觀察、分析、體驗等理解政治課本中闡釋的內容。如,在“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一課教學中,首先,筆者讓學生結合平時讀報、看電視的感受談一談自己對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認識和理解。然后,結合“釣魚島”事件進行深入講述,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主權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最后,講解有關國際組織的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國家統一的意識。在這種洋溢著人文氣息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三、改革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體現出來,教學理念的轉變應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中進行,兩者相輔相成。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政治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式,要徹底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第一,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政治、經濟與文化現象,尤其是要善于將當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課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結合起來。第二,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應想方設法地讓他們“動”起來、“活”起來。第三,政治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政治教學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整個教學活動實際上是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境與教學方法等的有機整合。政治教師應利用自身的所學所感,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當前,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打破了那種用一張嘴、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上一堂課的單調局面,能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刺激學生視聽感官,擴大教學容量。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政治課程,經過一段時間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教學效率也會顯著提高。
編輯:孟 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