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關鍵詞〕 地理教學;合作學習;學習內容;學習目標;
學習氛圍;學習小組;問題;討論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3—0053—01
合作學習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為宗旨,“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惫P者認為,在地理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選擇學習內容,合理制定學習目標
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應引導學生恰當地選擇學習內容。首先,學習內容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及適當的難度,要讓學生通過相互合作,在積極交流、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其次,學習內容要新穎,應貼近生活實際。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調動小組成員的合作熱情,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創造性。最后,在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后,要合理地制定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與學生現有知識、能力基礎及當地文化地理環境相適應。這樣就為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營造學習氛圍,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為此,地理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相互尊重、心理相容與關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每一個學生不論學習成績優劣都能平等地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之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是保證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前提,分組的基本原則為“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差異、性別差異、能力差異及家庭背景等,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互補型學習小組,每組以4~6人為宜。學習小組組建后,教師還應致力于改善組內關系,明確個人責任,并對小組長進行培訓。
三、提出思考問題,教授實用學習方法
這一環節是從合作學習目標制定向小組合作學習過渡的必要準備過程。在這一環節,地理教師重在提出一些問題,教授一些實用學習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啟發性、綜合性。由于此時合作學習活動剛剛開始,甚至可以說還未真正開始,因此,教師的學習方法指導應是宏觀的指導,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其深入了解學習任務,初步感知學習內容,做好合作學習活動的心理準備。
四、進行個體嘗試,體驗自主探究樂趣
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個體獨立學習,沒有個體獨立學習做基礎的合作學習猶如空中樓閣、無源之水。但在具體實踐中,往往有不少地理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馬上就讓學生進行討論,未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其合作學習的效果并不好。為此,教師要給學生留出獨立學習的時間,應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個性特點,自主、能動、有目的地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嘗試解決問題。
五、開展組內討論,感受合作學習意義
在獨立學習階段,每一個學生是以不同的思維方式去認識、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而通過組內的合作討論,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互相啟發,則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首先,組內成員輪流匯報自學內容。然后,其他成員在認真聆聽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交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予以整理,準備在全班進行討論。這樣,在表達、傾聽、交流及討論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會更加全面、深刻,同時,他們也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意義。
六、進行成果交流,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組間的成果交流,各組代表匯報本組合作學習的初步成果,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討論,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最終達成共識、共享,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并在合作學習中增強交往能力。為了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學生發言交流有序、有效,教師則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培訓,使其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編輯:孟 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