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琴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效率;提
高;興趣;引導;討論;因
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4—0085—01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生學習期間占有時間最多,所學內容最廣,涉及知識量最大的活動。那么,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必須樹立現代教育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同時還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 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人的興趣不是天生的,需要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利用數學本身的一些有趣的規律和誘人的奧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就愿學、愛學,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如,通過設置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畫、折、量、比來豐富學生的感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動態演示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趣味性;通過開展競賽活動,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等等。
二、 以導引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
在教學環節中,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獨立探索和思考的機會。講課時注重適時滲透轉化、類比、換元、分類等數學思想方法,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歸納解題規律,梳理知識,掌握解題技巧,提高解題技能。同時還應密切注意學生的反應,適時進行啟發、點撥,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充分體驗“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樂趣。
例如,把x3+x2y-xy2-y3分解因式。解答本題需綜合運用分組、提公因式、公式法三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不應急于給出解題方法,應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并加以引導,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嘗試,體會多項式的因式分解。之后進行講評,總結解法,反思解題的得失。
三、 以論輔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
課堂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并實現自我教育的好方法。課堂討論可以引起爭論,使學生積極思維。在面對面交換意見時相互質疑、說服,相互啟發、補充,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對知識點的掌握,有利于加深記憶,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在“有理數的乘方”教學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繩子、剪刀,師生共同剪繩子。第一次,把繩子對折,找到繩子的中點并剪斷,繩子變為2根。第二次,把2根繩子重合繼續對折,找出中點并剪斷,繩子的根數增至4。依此類推,并做記錄。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1.要得到16根繩子需要剪幾次?2.如果剪10次,會得到多少根繩子?3.如果剪n次,會得到多少根繩子?能表達出來嗎?學生通過討論,很自然地引出了學習乘方的需求。此時,再引出課題,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之中。
四、 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切合學生實際,教師又安排好了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同時給各層次的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做到教室里沒有被遺忘的角落,這樣就能既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又為有志于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提供非常寬廣的天地。課堂上教師要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幫助輔導,又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耐心引導,分析原因,幫助改正,增強其信心;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機會,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在設計練習時,既要做到優化整合,又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分層遞進式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充分發揮“互幫小組”的作用,形成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這對教學效率的提高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啟發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還要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實踐、學會創新,進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