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一)高職教育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職業類學校的學生大多是“精英”教學的失敗者,課堂上他們不想學也學不進,對語文課程缺乏興趣,基礎較差,厭學情緒較為嚴重。職業類學校比較重視專業課,其結果必然使學科地位發生相當程度的逆轉,教師在鉆研業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壓力與動力。
高職語文是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培養他們基礎性的語文知識和能力,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他們素質性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因為培養對象具有特殊的社會價值,所以高職語文教學也就具有特殊的課程價值。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任務更為艱巨,這就必須設法聯系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皮亞杰的知識建構理論指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學生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交融,以促進學生的理解(意義建構)、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層地激發他們的聯想、生成新的創意。因為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學習與交往活動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與看法,并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理的智力潛能。
(三)高職語文教學大綱
江蘇省教育廳蘇教職〔2009〕48號文件關于《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行)中強調:要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融入社會、經濟生活,開拓語文教學的空間,拓展語文教學的內容,進行鮮活生動的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學語用文。
二、生活化研究的意義
一切理論、一切科學、一切知識都是以生活為前提的,語言文字作為其載體自然不能離開生活,離開生活其意義將不復存在。葉圣陶說過:“咱們生活、咱們勞動、咱們學習各種知識、咱們做各種工作,非跟別人打成一片不可,跟別人打成一片,非彼此了解不可。跟別人打成一片,彼此了解,全靠語文,語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1]睿智、幽默的語言有利于走出交談的尷尬困局;嚴謹、準確的敘述有助于信息的傳達;恰當的語言表達有利于更好地溝通與交流;簡潔明確的指示有利于更好地執行任務。語文教育的生命在于為生活服務,這決定了語文教育必須聯系生活。
(一)有利于教師形成新的課程觀和教學觀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師生開拓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要求教育從書本中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因此,教師要建立“生活語文”的教學觀念。我們的衣食住行、旅游觀光、參觀考察都蘊含著語文知識。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精選生活中富于趣味性、啟發性的事例與材料,創設有利于學生探究和學習的教學情境,使課堂不再是刻板的知識傳授。
(二)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提升素質
教材是死教材,教師才是活教師。“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2]如果要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活潑新穎,就必須采用生活化的形式,設置不同的情境,做出合理的安排。這能促進語文教學貼近社會生活和市場需求,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情境教學應當成為始終貫穿語文教學的形式,這種情境首先應當理解為生活化的情境,它應當是一種能夠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氛圍。為保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從生活入手,使學生輕松理解。比如,對于應用文啟事文體的教學,設置成學生飯卡招領的情境比工廠招工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三)有利于高職語文的課程建設
高職語文的課程建設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通過恰當的課程組織與安排來完成。高職教育具有實用性,又有更為直接的功利目的性,還具有人格塑造的人文性。如何將這三者統一于高職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學到“夠用”的知識,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又形成健康的人格呢?
首先,教學目標的確立要立足高職學生的實際水平,體現學科特點,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能夠符合未來工作需要。高職語文教學的生活化能很好地促使教學目標的實現。從口頭、書面等方面鍛煉學生表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等,使學生切實注重人格修養,培養職業道德形成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優秀品質。
其次,實現教法改革,勢在必行。呂叔湘先生曾說“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3]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模仿,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那么,我們應給學生提供怎樣的實踐呢?一是創設情景,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展模擬導游、模擬招聘、模擬談判、廣告設計以及促銷方案評選等活動,提高學生應變技巧、情景適應能力,培養口語交際及應用文寫作的能力。二是加強誦讀為主的語感教學。三是豐富教學手段,讓多媒體甚至電影院進入語文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實際上這都與生活化教學密不可分。
再次,能有效改變課程評價方式,使得過程與結果并重。過去一張試卷定優劣的做法要改變,充分利用教學評價的監督導向職能,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將平時的朗讀、討論、問答、課堂練習、語文實踐活動等納入評價體系。還應把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結合起來,從而加強語文教學與學生就業、與社會活動需要的聯系。
(四)有利于提高語文素養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功能就是把豐富多彩的生活描摹出來,使其更加形象生動,學生可從語文中習得對美的獨特感受。高職語文教學要恰當地發揮它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提高語文素養,更好地為社會作奉獻,為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三、高職語文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一)與學生現實生活相結合,改進課堂教學方式
1.任務驅動式教學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其運用語文這一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收集、處理、加工信息的水平,為適應工作崗位和后繼學習提供發展動力。如為了讓學生向做出一定成績的畢業生請教成功之道,樹立職業信心,教師分配了“高職畢業生成功之路訪談”這一研究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做好職業生涯設計,明確努力方向。學生們接到任務后,首先分組,然后借助電子郵件、信函電話、網上資源乃至登門造訪等途徑,收集資料;用小論文、調查報告、電腦多媒體演示等形式總結出實踐的體會,最后通過全班交流展示及時肯定成績。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中,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了獨立意識和協作精神。endprint
2.情境設計式教學
教師應根據教學對象創設適宜的情境,把語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如聞其聲、如睹其形、如臨其境,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和思維火花,使學生不知不覺入情入境,領悟其中深邃的哲理。或巧用學生生活中體驗的情感,使之與課文情景巧妙結合,讓學生進入作者心靈,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悟,從而產生共鳴。教師可以利用角色體驗、音樂渲染及多媒體再現等方式營造情境,學生的情感之湖必會被激起一波波漣漪。從實際效果看,有效地創設情境能夠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他們主動思考,給語文教學帶來活力。
3.探究引導式教學
教學中找到語文與專業的最佳契合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如《張衡傳》,張衡一生的貢獻足以讓學生肅然而生崇敬之情,為什么他能“才高于世”呢?因為“善機巧”,可見即使在古代“術業有專攻”也很重要。同時課文所展現的張衡的高尚品德也令人折服。這樣,不僅給學生樹立了專業意識,認識到成才的重要,也使學生領會到人生的終極意義在于成就高尚的人格。
4.實踐活動式教學
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讓語文課成為學生走向社會的平臺。通過語文實踐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擁有的語文知識,在嘗試中激活他們學好語文的欲望。課堂上可開展演講、辯論等小型比賽;課余可讓學生開展書法、手抄報及各種征文評比等活動;還可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通過野炊,游覽風景區,學生不僅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其性情,而且也提供了豐富的作文素材。在學習中可開展模擬談判、促銷方案評選、模擬導游等活動,提高學生應變技巧、情景適應能力。這些活動擺脫了書本束縛,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也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與終身學習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交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所在。”語文教學生活化,把社會生活知識引入課堂,啟發學生由舊知識導入對新知識的探究,從而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并能順理成章地從課內向課外拓展,把社會生活當成語文學習的大課堂,使語文教學與時俱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化成終身財富。
筆者一位同事上《項鏈》公開課時設計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路瓦栽夫人的身上有哪些優缺點?”并要求學生把路瓦栽夫人放在項鏈丟失前后分析。這樣能引導學生既不一味地諷刺小資產階級虛榮心,把路瓦栽夫人看成“貪慕虛榮,咎由自取”的反面形象;又不片面地肯定她身上勤勞、誠信的好品質。通過分析,學生認識到路瓦栽夫人的貪慕虛榮導致她后來悲劇的同時,還體會到她勇于面對困難、勤勞、誠信等優點。為了強化學生對人物可貴品格的認識,繼而設計了以下問題:路瓦栽夫人丟了項鏈后如果不是用“勞動踐約”,請結合生活,談談她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面對債務?
學生議論紛紛:現在的社會,連假的奶粉都有,假項鏈又便宜又可以亂真,買一掛假的項鏈來還;自己悄悄離開,把債務留給先生,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干脆夫妻倆一起走,既躲債又能互相照顧;像她那么漂亮,找一個有錢、有地位的情人來幫自己還債,生活中不是有不勞而獲傍大款的漂亮女人嗎?……學生認識到:騙朋友、躲債務,會失去友誼、失去自尊,無法換來十年后碰到友人時的快樂與安然;找情人、拋棄丈夫,會失去愛情,因為十年的艱辛中也有十年的“夫妻同甘共苦”。學生在興致盎然中體會到做人的道理。
(三)與學科設置專業化緊密結合,擴充教材內涵
現行的高職語文教材具有通用性的特點,但缺少針對性。為此要特別加強體現專業特點的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如旅游管理專業,增加民俗風情、名勝楹聯;烹飪專業,增加飲食詩文、菜肴典故;市場營銷專業,增加演講與口才的訓練等。教學中教師要能找到與專業知識相聯系的突破口,善于發現隱藏于教材中的專業知識元素,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園林建筑專業上《蘇州園林》側重于園林設計分析,旅游專業則側重于景點分析。這樣在語文學習的同時,也適當的進行了一些專業教育。
(四)與學生就業緊密結合,增強語文課程的內驅力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社會生活日趨復雜化,人際關系和公共關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對人們簡潔規范的說話能力和準確的聽話能力提出了要求。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呢?可以對學生聽說能力進行系統、嚴格的訓練。比如通過自我介紹、禮儀活動、模擬現場招聘問答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再現生活情境,這樣就把肩負聽說重任的高職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了,經過這樣訓練的畢業生更能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
四、結束語
高職教育培養的應用型人才,他們是在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中應用專業知識,在生活中完善人格與品德,而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就要求高職語文教學要與生活密切聯系。生活化為高職語文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嘗試,為學生知識的學習、人格的塑造,更為其就業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高職語文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氛圍中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我們走向豐富的生活和廣闊的空間,擴充了教材的內涵;引導我們科學地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使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注釋: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185.
[3]引自王曉慧.中職語文課程定位[D].湖南師范大學,2006.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曉慧.中職語文課程定位[D].湖南師范大學,2006.
[4]陶歡芬.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應凸顯實踐性[J].職業技術教育,2006,(474).
[5]林旭芳.中職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D].蘇州大學,2009.
[6]趙紅.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7.
[7]周衛鴿.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幾個基本問題的反思[D].上海師范大學,2009.
(成芹 江蘇省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215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