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拓展訓練源于二戰時期的英國,志在培養成員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這兩種品德在21世紀充滿知識和競爭的社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拓展訓練的含義、形式、和作用進行剖析,并對拓展訓練在我國大學校園里面的發展和運用做了調查,結合老師的教學模式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當下拓展訓練的發展方向和優質的教學模式,促進大學生品質的提高,培養出高素質和高團隊協作意識的當代青年。
關鍵詞:拓展訓練;大學生體育;教學作用及影響
1 拓展訓練的概念
拓展訓練從二戰時期的英國發展至今以及更形成了一種符合現代社會和現代人才需求的全新的培養模式和學習方式。又被稱作體驗式學習,主要是將戶外體育活動和心里學、管理學相結合,提倡“體驗—反思—調整—實踐”的學習程序,以心理挑戰為重點,達到砥礪心智、潛能開發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加強人們的團隊協作意識進行的,拓展訓練的模式可以是參與者意識到團結和拼搏前進的重要性。在教育界,拓展訓練明顯運用于新課標下體育課程中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由于拓展訓練所提倡的教學理念和組織方式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相比,已經將傳統的理念顛覆,因此部分訓練項目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2 關于拓展訓練
心里拓展訓練由美國人皮赫于1971年創立的,被稱作“心里拓展訓練的學校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學大綱有好幾個,其中心里拓展訓練在學校的教學中的效果更好。拓展訓練主要包括陸地項目和水上項目兩大類。陸地包括:啤酒游戲、風中勁草、定向尋寶、懸崖速降、動感顛球、迷失叢林、信任摔、登山攀巖、野外生存等項目;水上包括:扎筏、龍舟、武裝泅渡、鱷魚潭、齊心橋、緬甸橋等各種項目。從項目名稱上理解,這些訓練靠一己之力是難以完成的,所以參與拓展類項目在突破自我的基礎上達到組織能力、判斷能力、領導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等管理能力的提高。對促進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廣大青少年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3 我國體育教學活動中拓展訓練的現狀
在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普及程度并不廣泛,處于發展初期,發展水平不均,課程體系設置不完善。拓展訓練的課程目標的制定主要是依據新的大綱要求: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訓練課程也主要以選修課、第二課堂展現。教學模式也是以“體驗學習圈”為基準,前期細化、課程設計、布置場景、挑戰體驗、分享回顧、提升心智、引導總結、改變行為等環節。提升心智和改變行為變成了訓練過程中的盲點,難以實現。
4 拓展訓練對大學生體育教學的作用
4.1 拓展訓練可以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
教育是一個人才教化和培養的過程,教育活動的目的性顯著。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目的在于發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教育目標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人是一個由知、情、意的統一體,通過外在感知來促進成長的一個體驗過程。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也在逐漸強調實踐教學和體驗的意義,旨在克服應試教育死記硬背的弊端。現代兒童多是獨生子女,受到的寵愛較多缺乏動手實踐和體驗的過程。通過拓展訓練在體育教學活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技能,達到一定的學習能力,保障學生素質的健康發展。
4.2 加深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了解
當今大學體育教育在我國教學過程中也被提倡快樂教育,教改實驗發現把拓展訓練和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符合大學校園體育的基本理論且效果明顯。在任何時間和環境中,若兩個人的認知彼此不能協調一致時就會有心里沖突,繼而轉變成行為上的不協調而引起的對立沖突,促使個人改變或放棄認知而去遷就對方,消除沖突。調查研究顯示拓展訓練對受訓者的影響是積極的。在加深師生了解的基礎上,提同學們減少了心里壓力,達到了一種快樂教學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4.3 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里健康的影響
實踐教學顯示,拓展訓練在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態調整等方面的作用效果明顯。部分性格自卑、自閉、恐慌、內向、不易溝通的學生通過一年課程都有了很大轉變。83%的學生認為體育課程中的拓展訓練可以認識自身的潛能、增強自信心。74%的學生認為在與歐戰訓練的過程中擁有積極的心態。其次拓展訓練在強迫癥、抑郁、偏執、敵對、焦慮等方面的程度都有所降低。上訴結果充分表明體育教學中的拓展訓練隊改善大學生的心里健康水平有顯著作用。
4.4 拓展訓練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較高的自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和心里承受能力是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的充分條件。那些脆弱的人必然會被社會淘汰掉。大量的社會現象和研究表明,當今我國大學生對抗挫折的能力較差。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進行抗挫折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形成良好性格和堅定意志,提高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大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的抗挫折訓練著手,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耐挫力。在今后步入社會的過程當中適應社會、學會獨立和生存奠定堅實的心里基礎和思想基礎。
4.5 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個體就業和創業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自主創業受到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成功率卻上不去。從我國現在的教育模式來看,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就業能力主要是通過教育來實現的,尤其是大學教育的推動。拓展訓練過程中的項目,使參與者在觀察、體驗的基礎上潛意識的內化和升華。社會實踐體現出就業能力和創業素質可以轉化成看的見的行動力和交際能力。傳統教育中只把精力放在了只是傳授,學生記憶內容上,這時教育僅僅發揮了它的知識存儲作用。拓展訓練將知識進行運用的一個良好方式,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反應的效果中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可以在瞬間進行成長,并對就業和創業充滿信心。體育活動中的拓展訓練只是一種形式,創業就業能力就是本領的展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果敢睿智的能力。
5 結語
大學是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場所。那么我們的體育教學理念也應該有高層次的目標和追求,由傳統的增強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能轉變成努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心理素質的的提高。大學體育教育中,怎樣真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是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首要難題。拓展訓練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受到的關注讀在不斷提高,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它的內容和方式在不斷的進步,從最初的軍事訓練到心理訓練和素質培養,由單一訓練當多樣化的培訓,可謂是拓展訓練在教學過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李農,《競技體育中的人際關系》 [J]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 2001, 3.
[2]李巍峰 ,魏延 .《拓展訓練對大學體育教學的作用及其影響 》[J] .黑龍江科技信 息,2007(17).
[3]張力為,《 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311
[4]季景盛,等. 《高校體育教學中運用拓展訓練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7,(3).
[5]陳春陽,《 運用拓展訓練塑造大學生心理品質的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
作者簡介
吳弢(1983-),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體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體育教育,籃球,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