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研究法和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大連市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連交通大學和遼寧科技學院3所高校的女大學生,開展了24式太極拳作為體育課程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結論表明,高校開設太極拳課程是非常可行的,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女大學生們對太極拳運動比較感興趣。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是,太極拳課程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減少了女學生的參與興趣;練習的場所不固定,東北的氣候并不適合一年四季在室外練習太極拳;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影響教學水平。本文在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建議,以進一步加強在高校女生中開展太極拳運動的可行性。
關鍵詞:大連市;高校女生;太極拳;可行性
在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通知》后,號召全社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但是國民體質的提高仍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尤其是女大學生,身處高等校園內,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但繁重的課業和社會對女性群體更高的要求;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喜靜不喜動;女生參與體育運動偏好競技性不強的項目等因素,影響了女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選擇。一個國家人口的適量高低,民族是否強盛,其中女大學生作為女性的高知群體,影響很大,所以,應該高度重視在校的女大學生體育課程的構建,為她們提供更多的,合適的選擇項目,為她們積極參與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奠定基礎。
目前,在體育課程的編排上,大多數高校仍是采用男女混班上課,男生的運動神經比較發達,青年男大學生精力充沛,多數比較喜愛參與體育運動,而女大學生往往興致不高,冬天怕冷,夏天怕曬,沒有合適的和吸引人的體育項目能夠讓她們積極主動地參與鍛煉。太極拳,博大精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質,對于喜靜不喜動的女生而言,是一項良好的體育項目。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大連市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連交通大學、遼寧科技學院等3所高校在校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以及數理統計法對以上3所高校的600名女大學生開展太極拳運動的情況進行調查。
在調查過程中,總計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6份,有效問卷261份,有效率95.12%,符合研究需求。
文獻資料法。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通過查閱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圖書館紙質版期刊和著作,查詢下載中國期刊網CNKI數字圖書館等電子資料,自2003年-2013年以來與本研究相關的大量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文獻基礎。
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連交通大學、遼寧科技學院3所高校的專家訪談法。根據研究需要,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連交通大學、遼寧科技學院等3所高校的體育教育教學專家進行訪談。
數理統計法。對調查所獲取的資料運用SPSS11. 5統計軟件進行常規統計學處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連市高校女生開展太極拳可行性的理論分析
首先,高校女大學生開設太極拳課,具有一定的生理學優勢。女大學生大多年齡為18—22周歲,生理方面,此時期的女大學生身體形態已經發展完善;心理方面,高校在讀的女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比較細膩、敏感,是正處于不穩定的和不成熟的過渡時期,情感豐富是她們最大的特征。
其次,太極拳課程在高校體育課程的設置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精華,它動靜結合,文化深厚,可以強生健體,延年益壽,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能夠陶冶情操,穩定青年大學生的心態,幫助青年學生塑造良好品格,為構建和諧社會發出能量。
再次,高校女大學生練習太極拳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太極拳運動能夠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增強體質。高校女大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成熟時期,肌肉、骨骼、神經系統、內臟器官都需要接受適當的體育鍛煉。太極拳運動在練習的過程時,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增強韌帶的柔韌性,適合女性練習。另一方面,太極拳運動可以釋放情緒壓力,減輕心理負擔,改善女大學生易怒、煩躁等不良情緒,通過意志力的集中,放松沉思,順應自然,實現平和的生活態度。
2.2 大連市高校女生開展太極拳可行性的問卷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現實,大連市高校女生的課余時間,近三分之一的人都通過散步、跑步來開展體育鍛煉,占調查人數的28%,其次健身操也比較受女生歡迎,參與散步跑步和健身操兩項體育活動的高校女生占總人數的一半,而太極拳運動的參與人數和比例為調查項目最低的一項,僅為8%,表明太極拳在大連市高校女生中并沒有開展起來,有一定的潛力。
表2,表3可以看出,75%的女生會選擇每周進行1-2次體育鍛煉,并且會有62%的女生會每周堅持40分鐘以上的運動,表明當今高校的女大學生,比較注重身體鍛煉,關注健康問題。
24式太極拳運動柔和,姿態平穩,適應性強,運動量不大,24式太極拳的全套動作聯系時間為3分鐘,每天練習4—5遍,整套動作加上中間休息時間大概在20分鐘左右,所以,每天抽出30分鐘即可以達到健身強體的效果。
從表4可以看出,將近三分之一的大連市高校女生對太極拳的學習非常有興趣,占24.8%,38.6%的女生比較感興趣,所以前兩項,對太極拳運動比較感興趣的女生占63.4%,表明太極拳運動在大連市高校女生群體中具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
從表5可以看出,大連市高校女生了解和學習太極拳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電視和網絡,占69%。通過學校老師的指導占17%,說明高校對于女學生的指導和宣傳并不突出,今后,應加強太極拳文化和教學的宣傳和指導。
從表6可以看出,參與調查的人中,有一半的女生認為練習太極拳要有基礎,才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在實際中,我們只是希望能夠達到健身強體的目的,可以讓高校女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期間,能夠學會可以持久堅持鍛煉身體的方法,以保持良好的體質,完成學業,走向社會。24%的女生認為沒有練習太極拳的氛圍,這種情況在大連市高校中比較普遍,除了體育課程的課堂時間,高校普遍沒有為太極拳運動提供合適的練習場所。8%的調查者認為教師的水平較低,據了解,在大連市高校中,開設太極拳課程的學校較多,但是師資隊伍良莠不齊,尤其缺乏女教師,教師們所擔任的太極拳課程并非本專業的居多,不亂在理論上還是技術水平上與專業師資比會有一定的差距。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經過調查分析,太極拳運動在大連市高校大多已經開設,但由于男女混班,針對女生的太極拳運動教育較為匱乏,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高校普遍對太極拳運動的開展不夠重視,所以在女生群體中開展的并不廣泛,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自身等多方便的共同努力。
加大宣傳,幫助高校女生群體樹立終身體育的目標。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的綜合人才的地方,除了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開展太極拳運動,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更適合女生的身體條件來開展練習,幫助女生群體強健體魄,營造健康身心。
營造良好氛圍,傳承太極博大精深的文化。高校良好的校園文化是傳承博大精深太極文化的最好環境。營造良好的終身體育氛圍,太極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精髓影響了一代代炎黃子孫,高校學子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繼承和發揚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是必須踐行的。
3.2 建議
設立太極拳課程的女生班級。針對女生的身體特點,準備專業的女性體育教師師資,促使高校女生更好地練習和理解太極拳。
加大太極拳運動的宣傳力度。借助校園網、校報和櫥窗等平臺,加強宣傳太極拳文化的力度,滲透太極文化,培養廣大女生對太極拳的興趣。
培養專業師資力量。可根據實際情況,引進高水平體育專業教師,同時對現有的體育教師進行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培訓和專業培訓,也可以外聘專業教練或者武術大師來學校講學和指點動作。
參考文獻
[1]田芳兵.在普通大學生中普及太極拳的可行性實驗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2, (2).
[2]張曉波.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效應的調查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12)
[3] 劉海燕,童昭崗,顏軍.不同時間、強度的太極拳鍛煉對女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3.(1)
作者簡介
楊雨豐(1977- ),男,遼寧大連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體育工作部,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