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任甜甜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新疆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意義,進而為新疆地方政府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路徑
1 引言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在職能轉變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創新,尤其將行政資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務領域配置,促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又從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這一戰略全局出發,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對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作出了具體部署。以上政策方針,不僅為今后一段時間內新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新疆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新疆加快了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大幅度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投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顯著提高,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框架。但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城鄉基本服務目標要求相比,新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與提升空間。
2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含義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盡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樣的權利,享受水平大致相當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并不是強調所有居民都享有完全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務,而是在承認地區、城鄉、人群間存在差別的前提下,保障居民都享有一定標準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務,其實質是“底線均等”。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以保障社會公平為前提,實現人人可以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二是要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方向,不斷擴充公共服務的內容領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讓人民群眾逐步獲得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公共服務。
3 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特殊性
與內地省區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相比,新疆地區存在如下特性,給地區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帶來挑戰:
3.1 民族性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共有47個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等13個。截止2012年末,新疆總人口2232.7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60%。這就要求地方政府除了提供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外,還要提供維護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等一些特殊的公共服務。例如義務教育方面,我國發達省區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新疆2008年仍在九年義務教育普及與鞏固階段;教學語言的選擇上,內地一般采用漢語教學,新疆則采用“雙語”教學,即維語、漢語。綜上,新疆民族的多元性與文化的多樣性對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高成本
新疆總面積166.04萬平方公里,為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邊境線長度占全國的1/4,地域遼闊、地處邊陲,加之民族眾多,且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因此新疆的發展成本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此外地方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社會管理以解決各種突出的社會矛盾與社會突發事件。綜上,在新疆發展成本與社會管理成本的雙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成本較高。
3.3 自治性
新疆具有特殊的政治環境,以民族區域自治為核心:新疆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享有自治權,是自治機關的組成部分。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模式受民族區域制度框架下的中央與新疆的政治關系的影響。其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內容和方式賦予了很大的自治權。新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要在貫徹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行使自治權,讓人民能夠切實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4 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意義
新疆地方政府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僅可以保證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還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4.1 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有利于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能夠促進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的形成,使得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更加健全,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
4.2 推進新疆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會在全疆各地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推動各級地區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4.3 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方面
公共服務均等化從維護全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健全新疆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從而推動新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4.4 新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利于促進新疆地區政府完善基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系,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從而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實現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
5 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
結合新疆地區的實際情況與特殊性,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形成規范、合理和可持續的公共服務機制,實現新疆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5.1 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
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改變長期形成的新疆城鄉公共服務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衡發展: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體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使城鄉孩子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醫療衛生體制,實現醫療機構和衛生資源在城鄉合理配置;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制,全面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統籌基金的比例,降低自費比例,減輕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5.2 改革公共財政體制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二者之間存在供求關系,只有逐步改革新疆公共財政體制,才能釋放出滿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所需要的相應財力和供給能力。新疆地方政府應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強化再分配職能,保證各級政府有充足的財力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針對目前南疆偏遠地區財力緊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滯后的現狀,應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投入,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財政手段支持,把更多的財力向基層轉移,用于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
5.3 轉變政府職能
在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中,要逐步形成新疆各級地方政府主導、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治理模式。為此,一是要加快建立服務型政府,確立新疆各級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上的主導地位,引導各級政府把更多的職能轉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高政府的服務和責任意識,促進其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二是要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招標采購、特許經營、財政貼息等形式,在明確產權的前提下,將原由政府承擔的部分公共服務職能交由市場行使,以緩解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的“政府失靈”現象。
參考文獻
[1]王勝章.加強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建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3):104-105.
[2]遲福林,方栓喜等.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J].經濟研究參考,2008,(3).
[3]王勝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建設思考[J].思想戰線,2006(4):49.
[4]安體富,王海勇.我國公共財政制度的完善[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