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可以說從律師中選拔法官、檢察官這一話題由來已久,其實早在建國就有實踐,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長沈鈞儒及第二任院長董必武都是律師出身。近來從律師中選拔法官、檢察官這一話題又再次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出現這種關注的原因,是人們對目前法官和檢察官隊伍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內外交流不暢通,缺乏復合型法官檢察官現狀的不滿。于是人們開始寄希望于國外的從優秀律師中遴選法官、檢察官模式,使那些專業素質高、能力強的復合型律師得以進入司法隊伍。隨著社會法治化的進程的進步,司法制度的深化改革就必然要求盡早確立律師與法官、檢察官之間的職業互動機制。
關鍵詞:法律職業流動;建立準入機制;法律職業化建設
1 我國法官、檢察官、律師職業流動困境分析
從公務員錄用考試來看,在被錄用的公務員中會有相當一部分是曾經或正在從事律師工作的人員。但是這種錄取方式并不合理,在考試中律師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考生參考,律師就喪失了其特殊的執業經歷優勢。這一途徑的局限性就在于:(1)公務員錄用考試均有年齡限制(大多為35周歲以下),這就意味著有相當部分的經驗豐富、專業素質一流的律師直接排除在外,而這些有經驗的律師正是司法隊伍急需的人才。(2)公務員錄用考試針對的是科員以下職務一般集中在基層法院,而部分未超齡的優秀青年律師會因起點低、經濟收入減少等原因不愿意進入司法系統,造成司法隊伍無法吸收優秀人才加入。這并不利于司法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從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招考實際情況來看,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司法系統的絕大多數是執業年限較短的年輕律師或律師助理。
從公開選拔的方式來看,自從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向社會公開從律師中選拔法官到現,真正由律師走向法官檢、察官崗位的人少之又少。據人民日報報道“第一次最高院招考10名高級法官,報名者寥寥無幾,考上的則只有兩名。第二次招考15名法官,結果與第一次大同小異,報名者仍然寥寥無幾,最后只招了一名。”筆者認為公開選拔的局限性主要在于:首先目前只有最高法、最高檢從律師隊伍中招錄法官、檢察官,招錄數量太少。而且由于級別過高,這就造成對招錄對象條件要求極高,使大量的優秀中青年律師被拒之門外。其次從當前司法系統對于從律師中選任法官檢察官如何評價律師的資歷或者是說如何對律師轉行做法官給予怎樣的職稱評定并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方案。
2 從律師中選任法官檢察官的意義
2.1 有利于加快法官、檢察官職業化建設
可以說律師是培訓優秀法官、檢察官的最好的方式,由資深律師出任法官,可無須過多培訓便可直接進入角色,為法院、檢察院選拔人才提供了更多機會,使法官、檢察官更加精英化、職業化,同時也節省了培訓資源。這種做法有利于我國法院、檢察院可以像西方國家那樣集中全國或某一地區最優秀的法律人才,同時也有利于法官、檢察官與其他法律職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從資深律師中選拔法官、檢察官的制度勢在必行。
2.2 有利于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
法律職業共同體是一群精通法律專門知識并實際操作和運用法律的人,是現代社會法律秩序和社會正義的守護人,這個共同體是由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人員及法學學者等組成的法律職業群體。 我國的律師和法官、檢察官在社會的分工、職能上盡管有很多的不同,但他們都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律師、檢察官、法官都有共同的法學背景教育,都通過了司法考試,他們的思維和行為都具有法律化的習慣。律師和法官、檢察官的這些共同特征,決定了在這樣一個法律職業共同體中的人員應當是互通的,職業角色可以相互轉換。
2.3 提升律師地位,激勵律師以更高標準執業
我國的社會精英自古就有的“達則兼濟天下”“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大部分律師也有這種情懷,如果建立機制能夠讓優秀律師進入司法隊伍,增加法律共同體之間的交流,肯定有利于整個法律共同體的發展。許多優秀律師也會覺得有奔頭,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從事律師職業,擴充律師隊伍。建立從律師中選任法官、檢察官也會促使律師們珍惜自己的職業聲譽和職業道德,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同時律師往往對法官、檢察官行業抱有相當的熱情,法官、檢察官崇高的社會地位和法律權威對一名欲功成身退的律師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被遴選為法官檢察官能激發律師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增強律師對法律共同體的歸屬感,煥發其社會責任感、使命感。
3 從律師中選任法官檢察官的具體措施
3.1 建立律師遴選的選拔模式和準入機制
鼓勵優秀律師通過公務員錄用考試等途徑進入黨政機關,制定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合理設定參與選拔法官檢察官的律師的資質與參選條件。同時,在選拔方面力爭做到有針對性和特殊性,由其要突出考核律師工作所應具有的實踐經驗水平,以及應對法律事務的處理能力。另外取消律師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年齡限制,是更多的有經驗的律師能夠參加公務員考試。
同時筆者建議,可以考慮規定:建議基層人民法院、檢察院應選任具有初級職稱、執業2年以上的優秀律師;建議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選任具有中級職稱、執業10年以上的優秀律師;建議高級人民法院、省檢察院選任具有二級律師職稱、執業15年以上的優秀律師;建議最高法、最高檢選任具有一級律師職稱、執業20年以上的優秀律師。
3.2 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
對于律師通過選拔成為法官檢察官,應當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來進行規范,如暫停執業制度、回避制度等。履行法官檢察官職責期間,停止執行律師職務,并由律師協會暫時保存律師執照。除應遵守法官檢察官回避的相應規定外,對于從律師中選拔產生的法官檢察官,在涉及其執業過的律師事務所代理案件時應當回避。
3.3 建立相應的考核和退出機制
對于通過選拔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應當實行任期制,任期屆滿,符合條件的,可以連任;不符合條件的,可以不再聘任。同時,應制定嚴格的考核審查體制,除了在任期屆滿進行審查外,還應當定期進行承辦案件的考核,發現存在重大不符合任職條件行為的,應予以罷免 。
此外,要真正提高法官、檢察官的地位,還需保障審判獨立與法官、檢察官獨立,讓法官、檢察官能真正依據法律而不是其他因素來公正司法,使得法官、檢察官的這一職業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如此才能提高法官、檢察官職業的吸引力,從而讓更多的優秀律師投身于法官、檢察官的職業。選拔的崗位和條件必須具備足夠的吸引力,這里的“條件”主要是指政治待遇和退休后的待遇。因為優秀律師看中的不是經濟待遇,而是在法院、檢察院工作能力的發揮和追求政治進步。
綜上所述,建議盡快打破律師向法官、檢察官流通的身份限制,創設律師選拔成為法官、檢察官的制度,以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我國的法律職業者之間形成了法律職業共同體,則法官和律師便有了共同或近似的知識、經歷、思維特性和信仰追求,他們便能夠共同分享法律職業的尊嚴和榮耀,在面對彼此之間的關系時,才得以在享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協作、相互制約、司法腐敗的社會頑疾才能得以緩解,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的目的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 李光明《從優秀律師中選任法官檢察官》 (法制日報) 2009.03
[2] 譚世貴 王建林《法律職業互動:現狀、困境與出路——以法官、檢察官、律師為樣本的分析》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 2013.03
[3] 李建華《關于在深圳率先建立律師向法官、檢察官職業流動制度的建議》 (南方論刊) 2011.04
[4]賴惠斌 《從律師中選拔檢察官的理性思考》 (法制與社會) 2012.11
[5]皮劍龍 《進一步完善我國律師政治參與制度 》(中國律師) 2009.09
作者簡介
牛守強(1981—),男,河南長垣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2007級法學碩士,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