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國初期制定的男女差齡退休制度沿用至今,已經越發凸顯其與當今現實情況相悖的諸多問題,與其當初立法目的有所背離。本文將以女性權益保護為視角,通過對男女差齡退休制度的法理分析,探究其在女性政治、經濟等各種權益保護上的缺位,從而提出一些立法完善的建議。
關鍵詞:差齡退休;就業性別歧視;女性權益
我國現行的男女差齡退休政策最早體現在(55國秘字245號)之中,最終形成為1978年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國發(1978)104號文件,一直沿用至今。該制度其初衷是保障女性休息權和健康權,這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但在筆者看來,從女性權益保護視角出發,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這個解放初制定的政策已經背離了其本意,對保障女性權益有著諸多缺位之處,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而熱烈的爭議。
1 男女差齡退休的實質——性別歧視
筆者認為差齡退休是否構成性別歧視,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察:55—60歲之間的女性的體力腦力是否能勝任繼續進行的工作?同齡的女性在生理上是否比男性差?照顧家庭緩解就業壓力是否專屬于女性的責任,是否可以以此理由剝奪女性繼續工作的權利?隨著社會發展,女性的預期壽命遠遠高于男性,雖無證據顯示50—60歲的女性身體素質高于男性,但也并無證據顯示同齡男性的身體素質一定高于女性。如果說延遲退休年齡會造成對女性健康的侵害,那對男性的侵害也是同樣存在的。并且隨著腦力勞動的需求越來越大,即便是體力需求的行業機械化替代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伴隨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沒有證據顯示女性不能勝任同齡男性可以勝任的工作。我國的退休年齡規定男性60(55)、女性55(50)是基于性別的區別對待,是因強制性保護構成的直接歧視。
2 男女差齡退休損害女性政治權益
平等就業權無疑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平等權和勞動權的具體化和體現。有了平等就業權,才能擺脫依附他人的境地,才能獲得經濟獨立的地位,進一步獲得人格的獨立。婦女比男性早退休的政策, 直接影響了女性工作機會的拓展和職務的晉升。這種制度使大量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婦女過早離開其工作崗位,同時還使在領導崗位上的婦女失去了繼續向高層進軍的社會基礎。在調動時,由于考慮到女性比男性提前五年退休,女性就往往難以獲得與男性同等的機遇。到了一定的年齡是否需要退休,不取決于她的身體情況和工作能力,而僅僅因為性別就可以武斷的決定一個女性職業生涯的結束。這一不負責以及不公平的決策在各單位中即使沒有明文的規定,也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決策者的頭腦里,直接或是間接的損害這女性的政治權益。
3 男女差齡退休損害女性經濟權益
我國的養老金是按照傳統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現收現付”的籌資方式,以支定收;養老金支付與工資和工齡高度相關。由于男性在法定退休年齡高于女性5年,而獲得滿額退休金對男女工齡的要求卻都是35年。試想,在55歲退休的前提下女性得20歲就參加工作,顯然女性要得到滿額退休金比男性困難得多。這樣的規定不是損害了女性的退休金利益就是損害了女性的受教育權益。事實上,男女不僅是在退休金上有差距,在住房基金補貼等其他福利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而與男性差距的經濟收入將直接影響婦女在家庭中獲得更多的經濟的支配權和對家庭事務的決定權,進一步嚴重損害著女性的經濟權利。
4 男女退休年齡制度的立法完善
由于退休年齡與退休金、醫療保障等各方面存在密切聯系,因而在此不做完整細致的設計,而傾向于從如上的法理分析中引伸出如下原則,作為我國調整退休年齡時應予堅持的基點。
第一、平等原則。同齡退休并不是指男女實際的退休年齡是相同的,而是指一種應然的退休年齡是相同的,在退休和退休年齡的設置上,法律應予以相同的保護,在法定退休的規定上取消僅因性別為依據的“差異性”的規定,實現“同一”,減少因法律原因而導致的性別歧視。并且,在確定具體的法定退休年齡的時候,從各個方面考量年齡對男女公務員、男女工人、同性別公務人員和工人間的不同影響,避免出現新的性別間的不平等。
第二、采取彈性退休方案。比之于以法定退休年齡為界點,勞動者屆時必須退休的剛性制度,彈性退休制度指在法定最低退休年齡的基礎上,有選擇退休或者繼續留在勞動市場的彈性空間,對于提前或者推遲退休有相應選擇性的一種激勵機制。法律可設定一個“允許退休年齡”,即到達該年齡的人即享有了法律賦予的可以申請退休的權利,主管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其要求;同時設定一個“最高退休年齡”,即達到最高退休年齡者必須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筆者認為在充分考慮平等和自愿的基礎上,彈性退休無疑是當前比較合理可行的方案。
第三、本人自愿原則。實行彈性退休的基礎必須是堅持本人自愿的原則,否則把決定權留給單位領導或組織,則難免會出現有人假公濟私強制、強迫退休的現象,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新的歧視。有些職工由于體力、智力和經濟狀況等原因不能、不想繼續工作,本人可以提出申請,經單位批準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而那些雖達到法定允許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如仍有工作意愿,則用人單位應尊重勞動者個人意愿不得強制退休。
探索男女退休年齡制度改革,能夠更有效地促進社會性別平等,更高效利用女性人才資源,這是保護女性各項權益的必然要求,更是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孟憲范.《轉型社會中的中國婦女》[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4:23-25.
[2]王懷章.《就業歧視初探》[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3,第5期:34-36.
[3]張互桂.《中國婦女退休年齡的法經濟學分析》[J].《改革與戰略》, 2008,第6期:53-55
作者簡介
管紀晨(1990—),女,浙江溫州,本科。